家
昨夜,杏花雨滴滴答答下个不停,雨声像一双无形的手,翻开我折叠于脑海中的记忆。
长河边的半坡上,凸起一堆土砖房,没有左邻右舍,那就是我的家。
家,没有什么好夸耀的,它使我年幼的心灵,常存一种自卑感,骄傲的只有两个季节,那就是春季和夏季。
也许,是为了掩盖那半间茅草房,爷爷在家的四周栽满了树木:樱桃树、柑橘树、柿子树、杏子树、葡萄树、花椒树、麻柳树、芭蕉树……
绿树常青,使我的家风景如画。春暖花开时节,柑橘花开成坨坨,麻柳花开成串串,杏子花开成片片,色饱眼福,香飘四周。我的家,成了花的海洋,令那些赶场下街的过往行人赞不绝口。
造型别致的葡萄树,攀墙附架遮盖了家门前半头地坝,大串大串的紫色葡萄晶莹剔透,只要搭条长凳便伸手可摘。夏夜,一家三代围坐在葡萄树下乘凉,听外公摆聊斋,月光下,奶奶的蒲扇,伴着婆娑的树影摇动,不知不觉中,我在奶奶的怀里入睡。
果树最多要算杏子树了,从房东头到房西头共有14棵,每棵树各有特色,杏子树结果多的,杏子个头儿小,味酸甜,呈红黄色;也有的杏子树结果少,但所结杏子个头儿大,面甜,呈青黄色。
我家有条大黄牛,常年系在房西头那两棵姊妹树下,牛屎堆积得像宝塔一样,太阳一晒便硬邦邦的,雨水一淋就变得稀稀的。那两棵树又粗又高,家里人谁都爬不上去,任凭你脚踩牛屎,手拿一丈二尺的竹竿,也休想打下一个杏来。
每当杏黄时节,我就盼望着刮风下雨,风雨过后就可大饱口福了。然而,我最喜欢的,莫过于那充满诗意的风雨夜晚。当夜深人静的时候,静听那雨打芭蕉叶的声音,啪嗒、啪嗒,我在心里默记着:一个、两个、三个……
记不得是哪一年,父亲把那几间土砖房全部翻新,半间茅草房也不见了。也许父亲认为,我们家的房子也可以体体面面地露露脸了,于是把那些果树一伐精光。视野一下子开阔了,天地日月都变大了,然而,我从此再也没听到过雨打芭蕉叶那美妙的音乐声了!再也不能触景生情、自编自改地吟一句“夜来风雨声,杏落知多少”!
改革开放后,弟弟手中有了钱,赶上了时代潮流,推倒了父亲修的那几间砖瓦房,建起了现代化的小洋楼。房前屋后栽满了梧桐树、香樟树、桉树、榆树,还有一大片竹林。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那个家,没有了一点儿昔日的影子。绿树成荫,小楼已变得像小别墅。偶尔回娘家小住,或陪父母在电视机前摆谈新生活,或在楼顶纳凉仰望星空,或站在阳台上眺望远方……
无论生活带给我多少苦难,回忆总是好甜好甜。转眼间,几十年过去了,父母已经离开人世十多年了,曾经在一口锅里搅玉米糊糊的兄弟姊妹们,都已成家立业儿孙满堂了。有人说父母在,家就在,父母不在人世了,兄弟姊妹就成了亲戚,这话让我深有感触。
如今,通往老屋的那条小路已经长满了荒草,荆棘包抄的老屋,早已面目全非了。儿时的那个家,成了我晚年最美好的回忆,那个家的方向,也成了我对故乡永久的凝望……
(作者系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
长河边的半坡上,凸起一堆土砖房,没有左邻右舍,那就是我的家。
家,没有什么好夸耀的,它使我年幼的心灵,常存一种自卑感,骄傲的只有两个季节,那就是春季和夏季。
也许,是为了掩盖那半间茅草房,爷爷在家的四周栽满了树木:樱桃树、柑橘树、柿子树、杏子树、葡萄树、花椒树、麻柳树、芭蕉树……
绿树常青,使我的家风景如画。春暖花开时节,柑橘花开成坨坨,麻柳花开成串串,杏子花开成片片,色饱眼福,香飘四周。我的家,成了花的海洋,令那些赶场下街的过往行人赞不绝口。
造型别致的葡萄树,攀墙附架遮盖了家门前半头地坝,大串大串的紫色葡萄晶莹剔透,只要搭条长凳便伸手可摘。夏夜,一家三代围坐在葡萄树下乘凉,听外公摆聊斋,月光下,奶奶的蒲扇,伴着婆娑的树影摇动,不知不觉中,我在奶奶的怀里入睡。
果树最多要算杏子树了,从房东头到房西头共有14棵,每棵树各有特色,杏子树结果多的,杏子个头儿小,味酸甜,呈红黄色;也有的杏子树结果少,但所结杏子个头儿大,面甜,呈青黄色。
我家有条大黄牛,常年系在房西头那两棵姊妹树下,牛屎堆积得像宝塔一样,太阳一晒便硬邦邦的,雨水一淋就变得稀稀的。那两棵树又粗又高,家里人谁都爬不上去,任凭你脚踩牛屎,手拿一丈二尺的竹竿,也休想打下一个杏来。
每当杏黄时节,我就盼望着刮风下雨,风雨过后就可大饱口福了。然而,我最喜欢的,莫过于那充满诗意的风雨夜晚。当夜深人静的时候,静听那雨打芭蕉叶的声音,啪嗒、啪嗒,我在心里默记着:一个、两个、三个……
记不得是哪一年,父亲把那几间土砖房全部翻新,半间茅草房也不见了。也许父亲认为,我们家的房子也可以体体面面地露露脸了,于是把那些果树一伐精光。视野一下子开阔了,天地日月都变大了,然而,我从此再也没听到过雨打芭蕉叶那美妙的音乐声了!再也不能触景生情、自编自改地吟一句“夜来风雨声,杏落知多少”!
改革开放后,弟弟手中有了钱,赶上了时代潮流,推倒了父亲修的那几间砖瓦房,建起了现代化的小洋楼。房前屋后栽满了梧桐树、香樟树、桉树、榆树,还有一大片竹林。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那个家,没有了一点儿昔日的影子。绿树成荫,小楼已变得像小别墅。偶尔回娘家小住,或陪父母在电视机前摆谈新生活,或在楼顶纳凉仰望星空,或站在阳台上眺望远方……
无论生活带给我多少苦难,回忆总是好甜好甜。转眼间,几十年过去了,父母已经离开人世十多年了,曾经在一口锅里搅玉米糊糊的兄弟姊妹们,都已成家立业儿孙满堂了。有人说父母在,家就在,父母不在人世了,兄弟姊妹就成了亲戚,这话让我深有感触。
如今,通往老屋的那条小路已经长满了荒草,荆棘包抄的老屋,早已面目全非了。儿时的那个家,成了我晚年最美好的回忆,那个家的方向,也成了我对故乡永久的凝望……
(作者系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