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从烟火气中感受经济学魅力
——读《生活中的经济学》有感

  ■ 罗毅
  但凡非专业人士阅读经济学原著,肯定得下苦功夫。君不见现实生活中,普通人接触到晦涩、枯燥的经济学概念、定义,见到供给、需求、成本、弹性、指数、乘数效应、投资函数以及加速数、机会成本、线性折旧、黏性工资、错觉理论、税收归宿、新古典主义、凯恩斯主义等等,还有奇形怪状的图形、模型、公式和一串串让人眼花缭乱的数据、百分比,怕是很快就会晕头转向。
  那一个个“弯弯绕”术语,直把人绕得云里雾里。诚然,没有接受过系统地专业训练,想要读懂经济学,用经济学原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消费、金融等问题,相对来说是麻烦的。而梁小民所著《生活中的经济学》,可以肯定地说,是一本人人都读得懂的经济学著作,在3·15消费者权益日之际推荐给大家,或许开卷有益。
  梁小民何许人也?北京工商大学教授、著名经济学家。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曼昆所著《经济学原理》是一部世界公认的经济学教材,而这部教材的中文译者,就是梁小民先生。
  《生活中的经济学》以平实易懂、浅显生动的语言,传播了经济学知识,诠释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种种经济现象。作者沿袭《经济学原理》简明性、通俗性和趣味性的特点,以幽默风趣、流畅简练的文风,假以通俗的事例、故事、政策分析,介绍深奥的经济学原理,使沉闷的经济学读来轻松、愉快甚至有趣。
  着眼生活中不期而遇的经济问题,作者用四章70节、19.5万字的篇幅,告诉我们经济学其实是一种面对生活的态度。在我看来,作者撷取社会生活中的热点、现象或自己的亲身经历,用随笔、短论甚至心灵鸡汤的形式,从经济学的维度观察分析,寻找事物发生的原因,给予合理通俗的解释。既满足了读者碎片化的阅读习惯,又让人从生动有趣的故事中掌握经济学常识,感受到经济学的魅力。
  比如大众经常议论的“亚健康”问题。一些功成名就的企业家朋友,他们在事业成功、财富增长的同时,身体却每况愈下。去医院检查,却没有发现器质性病变,但就是感到浑身疲乏,对啥事都提不起精神。医生说这是典型的“亚健康”状态。
  梁先生认为,“亚健康”的直接原因是工作压力过大或工作紧张,其根源在于没有把握好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均衡,没有掌握好追求财富与付出代价的均衡度。试想,企业老板大小事情都要亲力亲为,一天24小时都恨不得用在工作上,身体不是铁打的,能不“亚健康”吗?
  因此,“亚健康”并不是生理问题,而是心理上的疾患。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作为企业家,要学会“放弃”,集中精力掌舵把方向、用心抓大事,而具体工作,最好交给职业经理人去做。只有这样,你才能在掌好舵的情况下,个人的身体也处于健康状态,精神饱满地迎接每一个朝阳。
  再如经济学中所谓的“沉没成本”,指的是过去已经发生又无法收回或改作他用的成本。经济学家告诫我们,过去的事已是历史,无论对与错,都无法更改,这与沉没成本是一样的。从此意义上说,沉没成本是一种向前看的人生态度,向前看是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观。现实生活中,有人为曾经做过的错事而悔恨,从经济学角度是不可取的。沉没成本不应该阻挠前进的步伐,更不能成为走向未来的绊脚石。
  在作者看来,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诚信丧失的根源之一。信息不对称会引起信息多的一方欺骗另一方的可能性,容易引发道德风险,并产生对双方都不利的逆向选择。但是,信息如果太对称,这个世界也会变得无趣。因此没有必要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求信息完全对称。理想的东西存在于现实世界之上,把经济学中的目标确定为最优化是误解——经济学只追求次优化和较完美。
  作为大众经济学家,作者诚恳指出,严肃的经济学家从来不预测股市。他认为股市之所以难预测,是因为影响股市的因素太多且复杂。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上,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及时准确掌握这些信息,也没有任何一个经济预测模型能把影响股市的因素囊括进去。股市不确定,有风险,当然也有暴利。从某种意义上说,炒股就是投机,成功与否不取决于经济学分析或预测,而在于感觉或运气。因此,既然你进了股市,最好是“跟着感觉走,紧握住梦的手”,赢了算你走运,赔了只好自认倒霉。
  通过书中鲜活的案例或故事告诉大家,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是学好经济学的关键。经济学家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不是故弄玄虚,而是为了深入认识经济规律,使经济运行得更好。专家们说,炫耀性消费是显摆、虚荣的表现,是非理性消费;激励是经济学中最简单而又最重要的基本原理,也是生活常识。动听的道德说教和严厉的惩罚,都不如健全的激励机制有效。
  读一点经济学,按经济规律办事,往往可以事半功倍。
  《生活中的经济学》还意犹未尽地告诉我们一些“金科玉律”:判断企业的经营管理状态如何,一定要看办公楼中普通洗手间的卫生状况;了解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情况,可去街面上看逛街人的脸,从其喜怒哀乐表情中,就能大致作出判断;甚至我们还可以从垃圾、口红、女人丝袜、裙子的长短这些日常中的“琐碎”来判断经济是繁荣还是停滞。这些生活中的细节,是洞察市场律动且屡试不爽的经济指标。
  掩卷思余,《生活中的经济学》稍显不足的是,以短论、随笔为主的结构,使全书的逻辑完整性略有欠缺。但作为经济管理读物来说,篇幅不长的小故事、小论文,方便读者利用零散时间阅读,既学习了经济学知识,又满足了普通民众、消费者们开阔眼界扩大视野的阅读欣赏,亦是开卷有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