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夜市档口到物流“掌门”

K 五湖四海开州人民企共潮生
本报记者 谢国邦
阳春三月,晨光透过薄雾洒在柳州中吉通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的仓库上,繁忙的一天即将开始。仓库内,该公司总经理唐定智仔细核对当天的货运清单,他的眼神坚定而专注。这位生于1987年的开州小伙,用16年完成了从北漂打工仔到物流公司总经理的华丽蜕变。
夜市里的“豆腐经”
时间回溯到2006年的北京四道口,那时18岁的唐定智正蜷缩在一个5平方米的档口里,守着油锅炸臭豆腐。这个来自重庆市开州区汉丰镇驷马村(现汉丰街道驷马社区)的少年,带着高中毕业证和满腔热血踏上了北漂之路。初到北京,唐定智只能在餐饮店打工,但凭借机灵劲儿,他很快摸清了小吃生意的门道。
“当时整个北京都是湖南臭豆腐,我就想搞点不一样的。”唐定智回忆道。为了寻找独特的臭豆腐口味,他专门赴浙江杭州学艺,最终成为了四道口少有的杭州臭豆腐摊主。这个小小的档口,连同地下室的加工间,构成了他最初的“商业版图”。
每天,唐定智都要搬运50公斤的原料,往返于地下室和档口之间。尽管辛苦,但他凭借着勤劳和坚持,换来了每天两三千元的营业额。
回忆起那段日子,唐定智感慨万千:“那时候每天睁眼就欠房东100多元租金,逼得人必须拼命。”在最艰难的时候,他甚至在冬天的夜里炒辣椒,手冻得握不住锅铲。如今,唐定智伸出布满老茧的手掌,上面还留有烫伤的疤痕,那是他奋斗岁月的见证。
从川菜馆到微商的探索
2008年,经过两年打拼,唐定智完成了原始积累,开始在北京开起川菜馆。这次转型源于他对长久事业的追求。当时,北京餐饮市场竞争激烈,他却带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主打地道的成都风味。
“后厨是我亲自盯的,光回锅肉就试做了上百次。”唐定智翻开当年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客人的口味偏好。他深知,要想在餐饮市场中立足,就必须不断创新和改进。于是,他根据不同地方的口味,结合川菜做法,创造出很多符合大众口味的菜谱,特别是他独创的水煮鱼,更是引来了众多食客。
凭借对餐饮业的执着和热爱,唐定智的川菜馆生意逐渐红火起来。然而,他并没有满足于此,而是开始探索新的商业模式。2014年,唐定智毅然决定回乡创业,投身于微商行业。然而,这次转型并没有像他预期的那样顺利。由于急于求成、没有摸透门道,唐定智遭遇了挫折。
“那会儿太心急,没摸透门道就入场了。”谈起那段从事微商的经历,唐定智摆手笑道。尽管失败了,但他并没有气馁,而是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失败教会我要顺势而为,后来做物流就踏实多了。”
螺蛳粉里找到新赛道
2016年,唐定智将目光转向了广西柳州,这个以螺蛳粉闻名的城市。他蹲守在螺蛳粉店前,仔细观察物流痛点,寻找新的商机。
这次转型得益于熟人介绍和敏锐的商业嗅觉。唐定智发现,柳州当时做大件物流的平台公司,都存在很多不足和问题,而当地很多工厂的材料和成品运输都让人头疼。刚好时逢全国大型上市公司“中通快递”,正在布局大件物流赛道,于是唐定智立马加入了中通大家庭,创立了柳州中吉通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凭借“上门服务、标准化运输、全国可送达”的特色,迅速在当地打开了市场。
“当时柳州大件物流的市场还很空缺,而市场需求又很大。”唐定智指着仓库里码放整齐的货箱介绍道。他的公司迅速崛起,成为了柳州大件物流行业的后起之秀。高峰期,公司发展有10多个下属二级网点、近100名员工,月均货物吞吐量达1000吨。
在公司总部装卸区,印着“中通快运”的厢式货车正有序作业。这些货车往返于柳州和全国各地,每天至少20趟班次。
问及成功秘诀,唐定智想了想说:“可能和当年搬豆腐桶一样,把每个环节都做到位。”他深知,物流行业是一个需要细心和耐心的行业,只有把每个环节都做好,才能赢得客户的信任和口碑。
在外游子的乡土情结
尽管在外闯荡多年,但唐定智始终保持着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开州区近年来交通改善、营商环境优化,特别是开州高新区的成立,让唐定智回乡发展的心情更加迫切。他坦言:“父母都劝我落叶归根,但具体时机还要看公司发展。”
“螺蛳粉里放的开州辣椒酱,是我的独家配方。”唐定智笑着说。这份乡情,让他在每个创业关口都带着开州人特有的倔强与务实。
在唐定智的办公室里,整齐码放着开州特产。每当看到这些特产,他都会想起家乡的山山水水和父老乡亲。唐定智深知,自己的成功离不开家乡的支持和养育。因此,他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致力回馈家乡、助力家乡发展。
从夜市档口到物流公司总经理,唐定智用16年书写了自己的奋斗传奇。他的成功不是偶然的,而是源于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对市场的敏锐洞察以及对家乡的深厚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