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副对联看中国楹联文化深刻博大的哲理
我喜欢中国楹联。楹联是中国文学艺术中的明珠,是世界独有的文学艺术。两行文字万千变化,雅俗共赏。山光名胜、帝阙故宫,琼楼庭院、寺庙廊亭,处处各具特色,皆流音溢韵……可谓“两行浓墨,万朵奇葩”。中国楹联形式变化无穷,妙趣收藏不尽,使人能“楹联感悟疑云散,哲理清明迷惘诠”。
中国楹联不呆板,形式多样,花色千般,趣味横生,令人遐想联翩,驱愚启智。如偏旁完全相同的对联,不仅文字功底深厚,而且学养广博,哲理深含。如:守宰宿寒家,穷窗寂寞;客官寓安宅,富室宽宏。
这副对联上下联各九个字,字字都是宝顶盖,文字功力厚实,宰相宿贫寒之家自然要面对寂寞寒窗,商贾住旅店,富室必然豪华宽宏。每个人无论贵贱或高职或布衣、或腾达、或悲惨都得随遇而安。
最著名的则是乾隆的一副嵌金木水土火五行偏旁上联“烟锁池塘柳”精妙绝伦,称为天下绝对。大才子纪晓岚掏尽心思、用尽才智才勉强对出下联“炮镇海城楼”,“海城楼”音调仄平平不对“池塘柳”音调平平仄,第二字“镇”应平而仄,平仄失替,因而对仗不工整。不少人应对的下联都有偏颇,而一位女子却信口对出了下联“炮堆镇海楼。”这女子的下联中既包含了金木水土火五行,又平仄对应正确、对仗工整:“炮堆”对“烟锁”,“堆”音调平声对“锁”音调仄声,“镇海楼”对“池塘柳”,“镇海楼”音调仄仄平,对“池塘柳”音调平平仄,堪称最佳的下联,连大才子纪晓岚都不得不叹服。
回文联亦妙趣横生:“居然天上客,客上天然居。”将上联反着读,和下联顺着读,完全一样,十分有趣。上联惊讶天上来客,蓬荜生辉,下联客人享受天然居,好不荣幸!天上客、普通人、仙凡同界,贵贱衰荣方寸间,哲理深含。
“雪映梅花梅映雪,莺宜柳絮柳宜莺。”此联上联重雪重梅,下联相同位置重莺重柳,意境平添,难能可贵处此联为拟人联,把梅花、柳絮拟人化,描述了寒春交替的景象,令人流连忘返,萌动联意诗情。
数字联即在对联中嵌入数字,使数量词在对联中有某种特殊的意义,用数量词组成的对联别具一格,平添乐趣。如下:
《民间对联故事》总第287期出上联(并征下联):
驾一叶扁舟,荡两支桨,支三四片篷,坐五六个客,过七里滩,到八里湖,离开九江已有十里;
迎群邦大贾,来无数商,签宏微条约,详丝毫指标,凌百波水,驰千波舫,纳送万物吐吞长波。(下联系本文作者应对)
哲理联令人清醒感悟:“净土莲花,一花一佛一世界;牟尼珠献,三摩三藐三菩提。”这是一副佛界哲理楹联,言浅意深。“三藐三菩提”代表一种升华的境界,不仅是人生的终极目标,也象征着如何从困扰中得到真正的解脱,达到平等、喜乐、寂静的理想状态。一朵花就是一世界,见微可知著,小不是真小,小中蕴含大世界、大能量。
哲理给人智慧,令人清醒。哲理联多、涉及面广,诸如:贤人常克己,俗子不饶人。三思知进退,一笑对乾坤。若不撇开终为苦,各能捺住即成名。
上述三副哲理联言简意赅,哲理丰富深刻。特别是第三副联“若不撇开终为苦,各能捺住即成名”更是一针见血,对复杂的社会、沉浮的人生用“撇”“捺”两字解释、解决、指引、导航。文学造诣之高,哲理清晰之警,让人佩服,令人深省。这副对联,我简称为“撇捺”联。“撇捺”联奇妙在中国文字,一是解剖文字,二是释义发挥文字的广义和狭义。十四个中国文字就写尽了人生仕途沉浮、荣辱、进退、收获、失去、好友、对手等,而且指出只要能捺住就有希望、有成就、有名望,反之就要放开撇开就没有痛苦。
上联首字“若”,解剖下,如果中间一撇不撇出去就成为“苦”字;下联首字“各”的捺笔只有收住就是“名”字。一撇一捺该放开的要放开,当收住的就要收住。这是对待人生的哲理,撇开了就离开痛苦,撇不开放不下就自寻苦恼,捺住了欲望、贪婪就真正成名。人们在社会中、在工作中、在生活中、在竞争中有得失、有祸福……但没有永远的得到,也没有永远的失去。得与失、祸与福相互间是辩证的,即有得有失,有祸有福,相互转化的,就看你撇不撇得出,捺不捺得住,时机掌握得好不好。
人生一世有喜悦、有忧愁。喜悦之中藏着忧愁,忧愁中孕育着喜悦。喜悦与忧愁亦是相对的,并且相互转化的“撇捺”联启示人们要撇得开,撇得开就有喜悦,捺不住就会有忧愁。工作学习中有顺利,亦有困难。顺利与困难都不会永久存在。我们用“撇捺”联处理对待顺利和困难,正确适时运用“撇捺”就会将困难克服转化为顺利,就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常常是好友又会是对手。好友与对手不会永久是好友、永久是对手。好友与对手亦是相互转化的,撇得开对手变好友,捺不住就会好友变对手。总之社会和人际关系中是难得有好友,却常常逢对手。对手就有竞争,催人奋进,对手对你了解,使你知差距;对手强大,使你自强不息,不断前进上进。
对联两行文字,万千变化。哲理联帮助我们正确对待社会、人生。这副“撇捺”联,不仅文化修养高深,而且哲理广阔、逻辑严密、辩证清晰,使人受益匪浅。这副“撇捺”联的精髓就是撇得开,捺得住,收获不沾沾自喜,失去不会杞人忧天,这样自然就会苦尽甘来。小楹联蕴藏大智慧。中国楹联的确不简单,真是:“双行浓墨,万朵奇葩。”
(作者系开州区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
中国楹联不呆板,形式多样,花色千般,趣味横生,令人遐想联翩,驱愚启智。如偏旁完全相同的对联,不仅文字功底深厚,而且学养广博,哲理深含。如:守宰宿寒家,穷窗寂寞;客官寓安宅,富室宽宏。
这副对联上下联各九个字,字字都是宝顶盖,文字功力厚实,宰相宿贫寒之家自然要面对寂寞寒窗,商贾住旅店,富室必然豪华宽宏。每个人无论贵贱或高职或布衣、或腾达、或悲惨都得随遇而安。
最著名的则是乾隆的一副嵌金木水土火五行偏旁上联“烟锁池塘柳”精妙绝伦,称为天下绝对。大才子纪晓岚掏尽心思、用尽才智才勉强对出下联“炮镇海城楼”,“海城楼”音调仄平平不对“池塘柳”音调平平仄,第二字“镇”应平而仄,平仄失替,因而对仗不工整。不少人应对的下联都有偏颇,而一位女子却信口对出了下联“炮堆镇海楼。”这女子的下联中既包含了金木水土火五行,又平仄对应正确、对仗工整:“炮堆”对“烟锁”,“堆”音调平声对“锁”音调仄声,“镇海楼”对“池塘柳”,“镇海楼”音调仄仄平,对“池塘柳”音调平平仄,堪称最佳的下联,连大才子纪晓岚都不得不叹服。
回文联亦妙趣横生:“居然天上客,客上天然居。”将上联反着读,和下联顺着读,完全一样,十分有趣。上联惊讶天上来客,蓬荜生辉,下联客人享受天然居,好不荣幸!天上客、普通人、仙凡同界,贵贱衰荣方寸间,哲理深含。
“雪映梅花梅映雪,莺宜柳絮柳宜莺。”此联上联重雪重梅,下联相同位置重莺重柳,意境平添,难能可贵处此联为拟人联,把梅花、柳絮拟人化,描述了寒春交替的景象,令人流连忘返,萌动联意诗情。
数字联即在对联中嵌入数字,使数量词在对联中有某种特殊的意义,用数量词组成的对联别具一格,平添乐趣。如下:
《民间对联故事》总第287期出上联(并征下联):
驾一叶扁舟,荡两支桨,支三四片篷,坐五六个客,过七里滩,到八里湖,离开九江已有十里;
迎群邦大贾,来无数商,签宏微条约,详丝毫指标,凌百波水,驰千波舫,纳送万物吐吞长波。(下联系本文作者应对)
哲理联令人清醒感悟:“净土莲花,一花一佛一世界;牟尼珠献,三摩三藐三菩提。”这是一副佛界哲理楹联,言浅意深。“三藐三菩提”代表一种升华的境界,不仅是人生的终极目标,也象征着如何从困扰中得到真正的解脱,达到平等、喜乐、寂静的理想状态。一朵花就是一世界,见微可知著,小不是真小,小中蕴含大世界、大能量。
哲理给人智慧,令人清醒。哲理联多、涉及面广,诸如:贤人常克己,俗子不饶人。三思知进退,一笑对乾坤。若不撇开终为苦,各能捺住即成名。
上述三副哲理联言简意赅,哲理丰富深刻。特别是第三副联“若不撇开终为苦,各能捺住即成名”更是一针见血,对复杂的社会、沉浮的人生用“撇”“捺”两字解释、解决、指引、导航。文学造诣之高,哲理清晰之警,让人佩服,令人深省。这副对联,我简称为“撇捺”联。“撇捺”联奇妙在中国文字,一是解剖文字,二是释义发挥文字的广义和狭义。十四个中国文字就写尽了人生仕途沉浮、荣辱、进退、收获、失去、好友、对手等,而且指出只要能捺住就有希望、有成就、有名望,反之就要放开撇开就没有痛苦。
上联首字“若”,解剖下,如果中间一撇不撇出去就成为“苦”字;下联首字“各”的捺笔只有收住就是“名”字。一撇一捺该放开的要放开,当收住的就要收住。这是对待人生的哲理,撇开了就离开痛苦,撇不开放不下就自寻苦恼,捺住了欲望、贪婪就真正成名。人们在社会中、在工作中、在生活中、在竞争中有得失、有祸福……但没有永远的得到,也没有永远的失去。得与失、祸与福相互间是辩证的,即有得有失,有祸有福,相互转化的,就看你撇不撇得出,捺不捺得住,时机掌握得好不好。
人生一世有喜悦、有忧愁。喜悦之中藏着忧愁,忧愁中孕育着喜悦。喜悦与忧愁亦是相对的,并且相互转化的“撇捺”联启示人们要撇得开,撇得开就有喜悦,捺不住就会有忧愁。工作学习中有顺利,亦有困难。顺利与困难都不会永久存在。我们用“撇捺”联处理对待顺利和困难,正确适时运用“撇捺”就会将困难克服转化为顺利,就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常常是好友又会是对手。好友与对手不会永久是好友、永久是对手。好友与对手亦是相互转化的,撇得开对手变好友,捺不住就会好友变对手。总之社会和人际关系中是难得有好友,却常常逢对手。对手就有竞争,催人奋进,对手对你了解,使你知差距;对手强大,使你自强不息,不断前进上进。
对联两行文字,万千变化。哲理联帮助我们正确对待社会、人生。这副“撇捺”联,不仅文化修养高深,而且哲理广阔、逻辑严密、辩证清晰,使人受益匪浅。这副“撇捺”联的精髓就是撇得开,捺得住,收获不沾沾自喜,失去不会杞人忧天,这样自然就会苦尽甘来。小楹联蕴藏大智慧。中国楹联的确不简单,真是:“双行浓墨,万朵奇葩。”
(作者系开州区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