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临江镇以点带面蹚出产业融合发展之路
特色产业有“奔头”农民增收尝“甜头”
    临江镇福德村高标准柑橘果园。(本报资料图片)

  K 三江三里和美乡村
  本报记者 喻建国
  小雪节气前后,在临江镇萝卜种植基地,菜农们忙着采收、清洗、分拣、装袋,一车车萝卜正从田野走上餐桌。
  今年以来,临江镇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目标,按照“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思路,以晚熟柑橘为主导,以粮油、蔬菜、畜禽养殖为支撑,以青脆李、花椒、猕猴桃产业为配套,深入推进“1+3+N”产业发展,走出了一条以“种植+加工+营销+科技+旅游”的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之路。
  截至目前,临江镇建成柑橘高标准繁育苗圃80余亩,打造三峡柑橘产业集群示范带3.2万余亩,年果汁加工销售收入达5亿多元。迭代升级赏花、采果、徒步、垂钓等休闲乡村旅游基地68个,年接待游客预计超30万人次,年综合旅游收入达7000万元。
  打造柑橘产业链
  一棵棵柑橘树枝繁叶茂,一个个柑橘挂满枝头……小雪之后,在临江镇福德村的高标准柑橘果园里,果农们正在锄草、施肥,用辛勤的双手编织着丰收的希望。
  今年以来,临江镇持续完善晚熟柑橘产业链,优化提升了柑橘商品化处理中心1个、商品化处理线2条,集中联建冷链库8个、总库容8000立方米,扩建标准化繁育苗圃80亩,建成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柑橘果园8600亩。
  截至目前,全镇晚熟柑橘共有3.2万亩,年产量6.2万吨,年产值2.52亿元。生产加工的NFC鲜橙汁、柑橘浓缩橙汁、橙囊胞、柑橘果渣饮料等产值达5亿多元。全镇柑橘产业已形成“良种繁育—品种试验—规模化种植—商品化处理—精深加工—休闲体验”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柑橘全产业链产值占全镇农业总产值的55%。
  构建利益共同体
  雨后初晴,临江镇三星村的村民在村“樱桃种植协会”的组织下,正挥锄刨坑给樱桃树施农家肥。“坑尽量挖在树冠外,以免伤了树根影响来年的产量。”三星村党支部书记、村樱桃种植协会会长夏开福不断向村民传授管护技术。
  三星村有樱桃300余亩,往年由散户种养管护,存在品质参差不齐、销售相互压价等情况,既影响了收入,又恶化了邻里关系。
  自从今年初成立了樱桃种植协会后,三星村实现了统一管护、统一销售,樱桃产量、收入均比上年增长10%以上。
  在临江镇,诸如三星村樱桃种植协会这样的“致富联合体”还有很多。这是该镇克服经营主体各自为政、管护标准不一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销售相互压价等弊端而开出的一剂“良方”。
  今年以来,临江镇专门成立了特色产业管护协会,组建了特色产业管护技术服务队。全镇以龙头企业——重庆天邦食品有限公司为引领,由镇特色产业管护协会进行统筹协调,特色产业管护技术服务队负责技术推广,联合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种植大户以及农户,高效配置整合资源,大力推进“龙头企业+产业管护协会+新型经营主体+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运营模式,创新利益联结方式,构建利益共同体,推动全镇各类产业抱团发展。
  截至目前,临江镇建成鲁渝(寿光)蔬菜现代产业园350亩,带动全镇蔬菜复种1.5万亩;发展规模养殖场共39个,其中生猪出栏近6万头,禽蛋产量达215吨,肉类产量达6204吨;发展晚熟青脆李1000亩、花椒2400亩、油茶1100亩、猕猴桃450亩;建立专业合作社37个、家庭农场4个、新注册农业公司5个,全镇从事种养业人数达6300人。
  增强综合竞争力
  “今年市场不错,李子收入有100多万元。”临江镇毛垭村青脆李种植户熊良清很是感慨,“看来科技对产业的贡献不容小觑,我比去年多收了5万多元。”
  一样的果子、同样的季节上市,“今非昔比”的背后,得益于临江镇倡导产业“抱团发展”,打好销售错季、产品差异化、线上线下突围等“组合拳”,不断增强产业、产品的综合竞争力。
  与青脆李一样,今年临江镇对柑橘果园也进行高标准升位,提升完善了宜机化果园2.5万亩,实施了水肥一体化项目6个,覆盖面积达6705亩;修建了产业大道14千米,生产便道51千米;除柑橘冷链库外,还建有李子、猕猴桃、花椒等冷链库6个,库容2000立方米。
  通过产加销贯通、农文旅融合,临江镇唱响了开县春橙、“帅乡红”柑橘品牌,打造了福德、三星等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4个,培育农家乐、民宿等乡村旅游接待中心68个,乡村旅游年接待人数超30万人次,实现综合旅游年收入7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