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关于加强万达开生态环境协作的三点建议
中共重庆市开州区委党校课题组
  加强生态环境协作,打造良好生态基础,是推进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必然要求。近年来,万州、达州、开州三地坚持统筹发展“一盘棋”,积极探索跨行政区域共建共享的统筹发展制度,协同开展生态共建、环境共管、污染共治成效初显,但在区域空气质量改善、河流联防联治、共同示范创建等方面还有明显不足,亟需进一步强化区域联动协作,共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以良好生态建设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存在问题
  (一)区域空气质量改善难度较大。受成渝地区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地形地貌和气象条件等多重因素影响,易发生夏秋季臭氧、冬春季细颗粒物两大超标首要因子作用的区域性、持续性污染天气。近年来由于冬季逆温、静风、少雨等情况突出,导致区域细颗粒物超标严重,加之臭氧污染愈发凸显、成因复杂,已成为全国性空气治理难题,需加强污染源头治理,联防联控改善区域空气质量。
  (二)区域跨界河流治理难以长效。万达开地区山河交错,区域山脉相连、水系相通,跨界河流较多,而目前仅对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南河达州市开江县段与开州区巫山镇段开展联防联控,建立了水质在线自动监测站,实时掌握流域水质情况,其他水系和跨界河流未建立起水质联合监测机制。在国家政策、具体措施等方面多立足于本行政区域的情况制定规划,跨区域规划缺乏协调性。比如,在一些上下游、左右岸交界岸线特别复杂的河流,在治理管控方面意见难以统一,共同治理进度较慢,断面水质改善并长期保持难度较大。同时,由于部分群众对交界区域存在监管盲区意识,存在跨界排污等现象,需要进一步加强联合巡查监管执法。
  (三)区域共同示范创建有待破题。万州、达州、开州三地均属经济欠发达欠发展地区,区域内大多数区(市)县财政运转困难,对生态修复、污染治理等方面的投入难以为继,区域内一些国家级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地缺乏资金保障。万州、达州、开州三地作为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缺乏国家级、省市级的政策扶持和资金补偿,一些生态环保有关的配套设施、水土保持项目、生态修复工程推进缓慢。由于万州、达州、开州三地无共同接壤区域,跨区域、跨省市共同创建有待探索,还需进一步加强区域政策支持。
  二、对策建议
  (一)加强区域统筹力度,建立统一标准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一是建议落实以区域“三线一单”管控为统一标准的空间管控要求,积极协调推动万达开“三线一单”融合,对不一致的规定协商进行修订,促成实现“一张图”管控。二是加快落实目标统一的污染防治攻坚和生态廊道建设要求。以实施“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为抓手,强化万州、达州、开州三地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融合,在“散乱污”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管控、重点行业错峰生产、应急减排清单管理等方面出台一致统一的管理要求和目标,确保万州、达州、开州三地权责一致、要求一致。
  (二)强化齐抓共管,进一步完善联防联治机制。参照长三角区域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在现有的“川渝七县区”联防护林工作机制基础上成立高规格的万达开生态环境保护协作机制。一是完善联席会商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通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信息,协商解决跨境环境事件等。二是完善信息通报制度,对环境质量、风险源变化、重大工作进展实行定期信息通报。三是完善联合执法监测制度。共享生态环境移动执法平台、常态化开展跨境联合排查、联合巡河、联合应急演练、联合监测等行动。四是完善联合应急预警制度。开展跨区域环境质量预警,完善公安、应急等多部门参与的应急预案,协同处置突发环境事件。
  (三)加强生态产业发展合作,以产业赋能促绿色发展。一是在生态产业上加强合作。根据万州、达州、开州三地现有产业优势定位,按照产业互补、互为依托的原则加强合作,如在开州高新区布局万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园区车辆制造、化工产品等的配套产业,打造产业配套、资源互补的区域一体化生态产业园。二是加强生态旅游合作。将万州、达州、开州三地丰富的旅游资源深度融入大三峡、大秦巴旅游目的地之中,加强风景名胜区,以及农业休闲产业、休闲避暑产业、康养产业的开发合作。三是推进生态农业协同发展。在协作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协同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化行动和共享农业生态资源监测信息等方面加强协作、资源共享。
  执笔:吕颖(区委党校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