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从“写在纸上”到“落在地上”
——一件闭会期间的人大代表建议落地之旅
  本报记者 邓青春 通讯员 徐文辉
  “以前这种案子要到镇上的法庭立案,现在可以到区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立案,为我们节约了不少时间!”前不久,重庆伟业糖酒集团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代理人张晓霞为一件民事纠纷烦恼,就近到区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咨询如何起诉立案。没想到,区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当即予以立案。
  像张晓霞这样真切感受到诉讼便利服务的背后,缘于一件人代会闭会期间人大代表建议的落地见效。
  为民代言
  “我区不少乡镇居民在开州城区购置房屋,但仍保留原有户籍登记,遇到物业纠纷方面的案件要到户籍地法庭立案,给诉讼当事人带来很多不便,案件管辖方面的规定是否可以进行适当调整?”今年5月,在区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人民法庭工作座谈会上,区人大代表王道平抛出这个话题,道出了一些群众的心声和苦恼。
  王道平说,因区法院要求物业服务合同纠纷和租赁合同纠纷等案件,以被告户籍地作为各人民法庭受理案件的标准,客观上增加了诉讼当事人的经济和时间成本。同时,承办法官也因区域、时间因素无法及时与小区所在社区、物业沟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案件的调解处理和诉源治理效果。
  如何及时将群众呼声和愿望转化为建议,解决户籍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群众诉讼不便问题?调研结束后,王道平仍在思考着提人代会闭会期间人大代表建议的事。
  王道平找到一同参与过法庭工作调研的区人大代表蒲昌林、杨娜、曾良反复商议,并经过多次走访调研,4人联名向区人大常委会提交了《关于灵活调整人民法院案件管辖规定的建议》,从既为基层群众提供便利诉讼服务,又提升诉源治理效果的角度,提出“结合区域及案由实际,对当事人户籍地与居住地不一致的物业服务合同纠纷和租赁合同纠纷等案件,适时灵活调整案件管辖规定,可以由当事人选择在户籍地或居住地所在法庭立案”等具体建议。
  落地有声
  一纸建议,一头连着承办单位,一头连着群众期盼。收到建议,承办单位区法院高度重视,迅即将办理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区法院通过召开党组会,专题研究部署办理工作,采取沟通反馈、专题调研、出台方案等一系列措施,确保建议办理见实效。
  办理中,区法院主动加强“办前、办中、办后”与人大代表的全过程沟通,分管领导、立案庭负责人采取电话联系、面对面交流的方式,多次与王道平等人大代表联系,及时沟通反馈建议办理进度,并组织有关部门就如何解决方便群众立案、方便群众开庭等问题开展专题调研。
  区法院对2021年以来的199件租赁合同纠纷、762件物业服务合同纠纷诉源治理成效进行分类梳理、分析研判,提出建议办理的初步意见。
   惠民有感
  今年9月,区法院党组审议通过《开州区人民法院关于构建“一件事一次办”便民诉讼服务体系的方案》,认真吸纳《关于灵活调整人民法院案件管辖规定的建议》,并举一反三,提出再造诉讼服务流程,全面推行“就近立案、跨域立案”制度,实现“一站通办”“一窗通办”“一网通办”“一号通办”“一车通办”目标,切实解决群众一事“多地、多窗、多次”办理问题。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区法院针对人大代表建议和自身检视出的问题,从解决一个具体问题出发,着力推动解决同类问题,通过举一反三、建章立制,在司法便民利民上下功夫,在方便群众立案、开庭等方面出实招,让更多群众享受到实实在在的诉讼便利,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区法院党组书记、代理院长喻志强介绍。
  “人大代表在人代会闭会期间和会议期间提出的建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区人大常委会人代工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区人大常委会将进一步健全完善人代会闭会期间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机制,规范办理程序,强化闭环管理,把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嵌入基层治理体系,推动更多人大代表建议从“纸上”落到“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