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山 乡 画 卷
■ 谭德炳
  中秋假日,我们组团到三汇口乡游览,耳闻目睹山乡的沧桑巨变。三汇口乡用“新思想”统领建设发展,到处是一幅幅壮美新画卷。
   画在山水间
  “三溪汇一口、一关镇三地”。三汇口乡因映阳河上游三条小溪汇聚而得名,乡里“杨柳关”因连“三县”和杨柳关红军战役遗址而名扬神州。
  进入三汇口乡,首先迎接我们的是“敞开怀抱”的三汇水库。车到水库边,一场秋雨后的阳光射在水面上,波光粼粼,水中鱼跳鸟嬉,荡起微浪,云雾环绕的青山和幢幢民房倒映在水中,清晰可见,很是壮观,好一幅巨大的山清水秀画卷。水中微波由小到大,从近到远泛起无限“联想”和述说。三汇口乡人民顾全大局,搬迁场镇和淹没良田,水库建成后,在灌溉、发电、防洪、饮水、旅游等方面发挥了极大功效,多个乡镇受益,为持续发展赋能。三汇口乡还持续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林使荒山披“绿装”,车穿行在路边林荫道上,犹如“穿林海”,现全乡森林覆盖率达70%,位居全区前列。
  为防水土流失,保水源提水质,三汇口乡先后改建山坪塘40多口、饮水工程39处,实现了“主动脉”和“毛细血管”全覆盖。同时大力实施改厕、规范养殖、垃圾和污水集中处理工程。秀水使“三农”的“命脉”通畅,环保清净,山水和谐共生存,山清水秀的画卷和美靓丽。
  画在田地里
  秋天,山乡“丰景”独好。在三汇口乡分水村、永乐村,一片片金黄色的稻田里,收割机在抢收压弯了腰的稻谷;“李”享三汇坡地上的果园里,村民们有说有笑地采摘翠冠梨和晚熟青脆李,路边排着一筐筐“金果”;远处的白杨村的果园里,兼种的南瓜“星罗棋布”,好似一盘“妙棋”……三汇口乡里田地稀少,在“命根子”上大做文章,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坚持“荒山变绿、陡坡改梯,小田变大”,如在分水村、永乐村整治高标准农田1400亩。今年种植水稻、玉米分别达8800亩、700亩,发展果蔬3780亩。还在经营品种、模式上创新,充分发挥能人、专业户作用,承包、流转等多措并举,实行农、牧、果、蔬等齐头并进。在大力发展传统农业为主的基础上,大改过去“老三样”,种出“新花样”。如今,三汇口乡里还新建了农副产品展销中心,将开州、开江、宣汉等地的土特产商品卖到全国,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不断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画在笑脸上
  行程中,我们遇到一家办喜事的,人们穿着节日盛装。闻着“蒸子”发出的香味,主厨乐呵呵地说:“蒸蹄膀、头碗满满的,现在的日子就像这蒸子,真是蒸蒸日上,红红火火”。在集中安置的“西流古镇”和“青竹苑”,一中年村民对我们说:“现在住得太巴适了,外看美观,里面实用,出门就开车,还有活动场所,安逸惨了!”在五保户集中居住点,老人们笑哈哈的请我们要到屋里看看,屋内干净整洁,家用物品齐全,吃穿住行都好,他们直夸党和政府的政策好,好想多活些岁数啊。所到之处,再也见不到低矮的茅草屋、砖石房,场镇上的楼房、商店、学校、医院、办公大楼焕然一新。有的村社区还配有文化、健身、卫生、餐饮、停车场等设施,不仅暖民心,还靓颜值,真不愧市级“美丽宜居乡村”。
  车奔驰在公路上,一条条乡村公路像一条条白色的“巨龙”在山间环绕。“梯坎”“黑路”(过去挑煤炭灰染黑的路)不见了踪影,“蜀道”不再难。“背、挑、抬”成为了历史。
  如今,老百姓的脸上表露着满意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画在蓝天下
  蓝天白云下的杨柳关,山高林密,鹰击长空。驱车顺着盘山公路到达山顶广场,广场里巨大的黄色大理石上“杨柳关”三个红色大字格外醒目,1000多平方米的花岗石文化墙上,正面详细镌刻着红军激战杨柳关的战况,背面刻绘着三汇口乡的古往今来和振兴蓝图。广场上停放着各种前来“打卡”的车辆。沿着广场石板梯登上关口,一条条战壕在林中环绕,秋风将松柏吹得呼呼直响,似枪声、杀声回荡在山岗。
  近年来,三汇口乡庚续红色基因,精心对杨柳关一带进行大规模整治打造,提档升级。在林中铺青石板步道1000米,建防护栏400米,整修多条战壕,立多块介绍“杨柳关红军战役遗址”标牌和指路牌;重垒无名烈士墓,新建关口亭、同心亭等。公路和步道将开州、开江、宣汉三地连在一起。如今的杨柳关,不仅见证了战时三地人民同心抗敌,支援红军的历史,还是川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联合地”,在党建、产业、综治、生态、环保、安全、防火等方面互融互通,实现“同聚心力,共绘蓝图”。
  三汇口乡不仅美如画,还有多情诗、丰收歌……山乡人民不忘走过的艰苦奋斗路,仍坚持以新思想引领新征程,用“底色”+“特色”+“红色”+“彩色”,增“颜”提“质”,再绘山乡更多更美画卷。
  (作者系农行开州支行退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