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初探小说《流年》里的故乡情结
■ 崔均鸣

  由湖南文艺出版社推出的作家连谏最新长篇小说《流年》,近日入选“文学好书榜·2023年8月入围好书”,其推荐语中这样写道:“故事发生的地点虽然设定在高密市起风镇,但其历史标本意义却涵盖了齐鲁大地上的一段并不轻松的历史段落。捧读《流年》,可以让我们再一次深入现实生活的肌理深处,回望那片广袤而又沉默的土地。生存在那片土地上的人也许普通,但却从不缺少与命运抗争的勇气。”
  据知,这是作家从事职业写作20余年后,一部极具个性的作品。全书由《再婚记》《寻亲记》《成婚记》《求医记》《亲缘记》5个完全可以独立成章的中短篇小说组成,与此同时,上述5篇小说中的人物、事件、结局等细节又互相照应,彼此关联,由一条自20世纪50年代末至当下的时间线纵贯始终。沿着岁月的河流,故事里的主人翁前后登场,相关情节渐次铺陈,最后合成了李兆行、李大卡、李第一祖孙三代的流年往事。
  在这部作品里,作家再次展现出了言情叙事的写作特长。爱情、亲情、乡情纠缠在琐碎的日常生活中;乡风、乡俗、乡语幽微而生动。
  李兆行迫于母亲的压力虽然撵走了妻女,但他自由追求爱情的火苗却并没有熄灭。他的爱情故事似乎很“不讲究”,但在节骨眼上却有担当,能扛事。李兆行视若己出的养子李大卡并没有知恩图报的品行,但是,他面对儿子的种种忤逆之行,也没有放弃一个父亲的责任和义务。这种亲情虽有瑕疵,却朴素而又透明。李第一是走进现代社会的小镇青年,在他的身上集合了爷爷和父亲的某些优良品德和瑕疵。在贫乏的物质条件下,他依然保持对爱情的纯粹和执着,对亲情的渴望和维系。
  复杂的人生,纷乱的人际关系,生而为人的苦痛与酸甜。那些发生在起风镇上的故事沉重而又泥泞。作者坦言“我和故乡的每一个人,都是高密这片大地上成精的泥土。我们行色匆匆,低笑轻语,脚踏大地,眼望星辰,蝼蚁般地下蛮力建设人生,就像不知死亡终会将自己两手空空地带走。”
  我们知道,作家连谏30年前从高密农村懵懵懂懂地出走,来到青岛。在这不长也不短的过程中,试着熟悉,并努力在作品中反映城市生活是她被城市主流社会接纳的最佳路径之一。事实上,以《门第》《家有遗产》为代表的30余部作品基本都是以青岛为背景展开的故事。然而,从去年开始,她的长篇小说《迁徙的人》横空面世,今年又有《流年》(作家莫言题写书名)正式出版。以此为标志,意味着作家有意或无意地开始在精神上回归故乡。
  从物理逃离,到精神回归,兜兜转转了30年。如果30年前的物理逃离以物质追求为核心,那么30年后的精神回归则以灵魂升华为前提。此时,作家不仅仅是“重归沃野,往日历历”,而是“更深一层明白了生命的意义”。这种文化层面的升华便具有了丰盈的哲学意味。如此坚持下去,起风镇就会成为她精神和情感上的归宿地,成为其作品语境里永远走不远的精神故乡。
  坦率地讲,连谏关于故乡起风镇的作品刚刚开始,但其开始的时间节点却恰逢其时。因为,在经历了30余年的写作习练之后,她的创作状态已近化境。不仅具备了写人状物的“间间小技”,还拥有了直视人心沟壑的“闲闲大智”。这个时候,在作家笔下所呈现出来的故乡不再是简单的,贫瘠的,落后的;而是立体的,多维的,深刻的。如同连根带土拔起一簇野草,全面审视其生命的全貌,畅想其顽强长成的整个过程,一定会触摸到那些潜伏于高密大地深处的文化余温。
  李兆行、李大卡、李第一的后代和亲戚们,以及那些相熟或不相熟的乡亲们,要在起风镇顽强地生活着。无论如何,他们都是北方大地上一株株迎风而立的野草,摇曳中自带一种独特的风姿。如同长篇小说《流年》,它让我们深刻地记住了起风镇,以及起风镇上发生过的如风往事。
  (来源:《重庆日报》)


  电子书、有声书扫码即可阅读、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