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赤脚医生“变形记”
开州区职教中心 邹银灿
  今年国庆节,我们一家回老家看望外公外婆。外婆照例做了一大桌农家菜,很少喝酒的外公,竟然倒了满满一杯酒,眉眼间全是喜乐。“我一个赤脚医生,到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真要感谢共产党的好政策。如果不是国家建立农村卫生室,我到现在还是个赤脚医生。”外公还在滔滔不绝地讲,而我的思绪却慢慢地回到了从前。
  “罗医生,罗医生,我妈妈突然晕倒了,你快来看一看。”在那个通讯基本靠吼的年代,村里经常都能听到有人大声喊“罗医生”,这些声音有些来得很近,有些来得很远。外公的药铺就开在家里,我是听着这些“罗医生”以及闻着各种药材的刺鼻味道长大的。家里的药铺非常简陋,一个木制中药柜、一张方桌、一个舂钵、一杆称中药的秤。这些几乎就是药铺的全部设备了。虽然大家都尊称外公为“罗医生”,但在我的眼里,外公跟普通的村民没什么两样。有病人来时看病,无病人时下田下地干活。
  后来,国家出台政策,在全国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我们幸福村的卫生室成立了。至此外公终于有了一个像模像样的“办公”地点。
  “这么多年来,今年终于找到了‘组织’,党和国家给我们正了名,我再也不是从前那个无人管理的赤脚医生了,我一定要在这个岗位好好干,才不枉党和国家对我们的肯定。”那一天似乎标志着外公的新时代来临了。
  村卫生室建立初期,几乎没有什么医疗设备,听诊器与血压计成了这个小卫生室的唯一医疗器械。找到“组织”后的外公,异常忙碌。平日里需要在卫生室问诊、拿药,遇到行动不便的患者,还需要上门送医。除此之外,为了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外公还要定期去镇上或者开州城区进修,参加由上一级医院组织的各种免费培训学习。
  近几年,国家继续加大对村卫生室的建设,外公的村卫生室添置了许多基础医疗设备。外公的“行头”也升级了,白大褂加身,脖子上挂着听诊器,俨然一副大医院医生的派头。
  随着国家日新月异的发展,村民们陆续搬迁到镇上、开州城区、重庆主城等地方,村里的常住人口越来越少。遇到贫困的病人,外公还经常自掏腰包。妈妈曾多次劝他来城里开诊所,既挣钱又离家人近。可是我的外公说党和国家能够承认他乡村医生的身份,这是对他的肯定,他应该坚守岗位,为留下的村民看好病,服好务。
  2019年年底,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正值村民回乡过年的时间,村卫生室担负起了疫情防控的重任。外公已经50多岁,但他仍然冲在第一线,这一坚持就是好几个月,他用实际行动回馈着党和国家对他的肯定。
  从无依无靠的赤脚医生,到有“组织”的乡村医生,外公这一路走来“身份”的变化,正是党100年伟大征程中的一个小小的缩影。我们新时代青少年更应树立远大理想,勇于拼搏,脚踏实地,在党的下一个光辉百年征程中绽放出自己的一份光芒!
  (辅导老师: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