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第一书记的一天
K 新春走基层
本报记者 李艳 郑玅
新春佳节前夕,大德镇磨梁村被薄薄的晨雾笼罩着,仿佛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远处,群山环抱,层峦叠嶂;近处,田野间偶尔传来几声鸡鸣和牛哞,给这个宁静的小村庄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记者跟随驻村第一书记张文军的脚步,走进磨梁村,近距离感受驻村工作队为乡村振兴所付出的辛勤努力和取得的显著成效。
清晨的阳光透过薄雾,洒在磨梁村的村道上,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和淡淡的花香。张文军像往常一样,早早地起了床,穿上他那件略显陈旧但干净整洁的外套,便踏上了前往帮扶对象家的路。他的步伐稳健而有力,脸上洋溢着温暖而坚定的笑容,仿佛每一步都踏在了乡村振兴的希望之路上。
村民张文华的家坐落在村头的一片小树林旁,一座砖混结构的二层楼房在晨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的温馨。张文军一到门口,张文华闻声便迎了出来,脸上洋溢着难以掩饰的喜悦。
“张书记,你又来了!快进屋坐!”张文华热情地招呼着张文军,眼中满是感激之情。
张文军一边进屋,一边关切地询问张文华的身体状况和家庭生活情况。张文华患有肺癌,家庭经济条件十分困难。张文军自驻村以来,便一直将他作为重点帮扶对象,不仅在生活上给予了他无微不至的关怀,还帮他申请了低保,减轻了其家庭的经济负担。
“张书记的为人真的很好。他经常来慰问我们,关心我们的生活。我得了肺癌后,他帮我申请了低保,让我看病时能够少花点钱,家庭也能承受得起。”张文华感慨地说。
离开张文华家后,张文军带着记者来到了村里一处池塘边。这个池塘是村民的主要饮用水源,以前由于缺乏净水设施,一到雨天池塘的水就变得浑浊不堪。张文军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深知,要想让村民过上幸福的生活,就必须先解决他们的饮水问题。
于是,张文军多次向上级部门反映情况,争取资金。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协调到了净水设施的建设资金。如今,净水设施已经投入使用,村民们再也不用为饮水问题发愁了。
“以前我们喝的都是池塘里的浑水,现在有了净水设施,我们终于能够像城里人一样用上放心的、清洁的饮用水了。”村民们感慨地说。
解决了饮水问题,张文军又将目光转向了村里的经济发展。磨梁村有着丰富的水果资源,全村共有桃、李等水果1000亩。张文军便带领村民们大力发展水果产业,通过举办水果采摘节等活动,吸引游客前来观光采摘。同时,他还积极探寻经济发展新途径,结合山地特征,发展蔬菜种植和农副产品加工产业。
在张文军的带领下,磨梁村成立了松鹤老坛食品有限公司,专门生产泡菜等农副产品。记者走进这家刚刚改建完成的食品加工厂,只见工人们正忙碌地调试设备,为即将到来的生产旺季做准备。
“我们目前主要是进行设备和厂房的改建工作,预计二月份就能结束,三月份就可以开始试生产了。”大德镇磨梁村党支部书记彭晓林介绍道。
除了发展水果产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外,张文军还带领村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磨梁村四季分明,景色宜人,春季赏花、夏季避暑、秋季摘果、冬季烤羊,乡村旅游已经成为该村的一张亮丽名片。
每逢旅游旺季,村民们纷纷拿出自家的特色美食和手工艺品,向游客展示着乡村的魅力和风采。游客们在这里不仅可以品尝到地道的农家美食,还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俗文化。
“现在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这离不开张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一位村民感慨地说。
张文军听着村民们的夸赞声,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自己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驻村帮扶干部,但能够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挥洒汗水、奉献青春,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是无比自豪的事。
“作为一名驻村帮扶干部,能够到基层来跟村支‘两委’干在一起、跟群众想在一起,我觉得自己充满了力量。我也看到了我们国家乡村振兴的希望。我很乐意按照组织的安排驻好村、干好事,发挥好自己的作用。”张文军坚定地说。
夕阳西下,张文军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他望着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他知道,乡村振兴的路还很长,但只要心中有梦、脚下有力,就一定能够走出一条适合本村的乡村振兴之路。
本报记者 李艳 郑玅
新春佳节前夕,大德镇磨梁村被薄薄的晨雾笼罩着,仿佛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远处,群山环抱,层峦叠嶂;近处,田野间偶尔传来几声鸡鸣和牛哞,给这个宁静的小村庄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记者跟随驻村第一书记张文军的脚步,走进磨梁村,近距离感受驻村工作队为乡村振兴所付出的辛勤努力和取得的显著成效。
清晨的阳光透过薄雾,洒在磨梁村的村道上,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和淡淡的花香。张文军像往常一样,早早地起了床,穿上他那件略显陈旧但干净整洁的外套,便踏上了前往帮扶对象家的路。他的步伐稳健而有力,脸上洋溢着温暖而坚定的笑容,仿佛每一步都踏在了乡村振兴的希望之路上。
村民张文华的家坐落在村头的一片小树林旁,一座砖混结构的二层楼房在晨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的温馨。张文军一到门口,张文华闻声便迎了出来,脸上洋溢着难以掩饰的喜悦。
“张书记,你又来了!快进屋坐!”张文华热情地招呼着张文军,眼中满是感激之情。
张文军一边进屋,一边关切地询问张文华的身体状况和家庭生活情况。张文华患有肺癌,家庭经济条件十分困难。张文军自驻村以来,便一直将他作为重点帮扶对象,不仅在生活上给予了他无微不至的关怀,还帮他申请了低保,减轻了其家庭的经济负担。
“张书记的为人真的很好。他经常来慰问我们,关心我们的生活。我得了肺癌后,他帮我申请了低保,让我看病时能够少花点钱,家庭也能承受得起。”张文华感慨地说。
离开张文华家后,张文军带着记者来到了村里一处池塘边。这个池塘是村民的主要饮用水源,以前由于缺乏净水设施,一到雨天池塘的水就变得浑浊不堪。张文军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深知,要想让村民过上幸福的生活,就必须先解决他们的饮水问题。
于是,张文军多次向上级部门反映情况,争取资金。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协调到了净水设施的建设资金。如今,净水设施已经投入使用,村民们再也不用为饮水问题发愁了。
“以前我们喝的都是池塘里的浑水,现在有了净水设施,我们终于能够像城里人一样用上放心的、清洁的饮用水了。”村民们感慨地说。
解决了饮水问题,张文军又将目光转向了村里的经济发展。磨梁村有着丰富的水果资源,全村共有桃、李等水果1000亩。张文军便带领村民们大力发展水果产业,通过举办水果采摘节等活动,吸引游客前来观光采摘。同时,他还积极探寻经济发展新途径,结合山地特征,发展蔬菜种植和农副产品加工产业。
在张文军的带领下,磨梁村成立了松鹤老坛食品有限公司,专门生产泡菜等农副产品。记者走进这家刚刚改建完成的食品加工厂,只见工人们正忙碌地调试设备,为即将到来的生产旺季做准备。
“我们目前主要是进行设备和厂房的改建工作,预计二月份就能结束,三月份就可以开始试生产了。”大德镇磨梁村党支部书记彭晓林介绍道。
除了发展水果产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外,张文军还带领村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磨梁村四季分明,景色宜人,春季赏花、夏季避暑、秋季摘果、冬季烤羊,乡村旅游已经成为该村的一张亮丽名片。
每逢旅游旺季,村民们纷纷拿出自家的特色美食和手工艺品,向游客展示着乡村的魅力和风采。游客们在这里不仅可以品尝到地道的农家美食,还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俗文化。
“现在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这离不开张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一位村民感慨地说。
张文军听着村民们的夸赞声,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自己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驻村帮扶干部,但能够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挥洒汗水、奉献青春,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是无比自豪的事。
“作为一名驻村帮扶干部,能够到基层来跟村支‘两委’干在一起、跟群众想在一起,我觉得自己充满了力量。我也看到了我们国家乡村振兴的希望。我很乐意按照组织的安排驻好村、干好事,发挥好自己的作用。”张文军坚定地说。
夕阳西下,张文军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他望着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他知道,乡村振兴的路还很长,但只要心中有梦、脚下有力,就一定能够走出一条适合本村的乡村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