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高桥镇持续发力整治“无事酒”营造良好风气
给“人情”减负 为文明“加分”
    倡导文明新风宣传标语。

  K 部门乡镇头条
  本报记者 李艳 文/图
  如今,部分农村地区,酒宴名目繁多,“整酒风”逐渐演变成“无事疯”,“人情债”也成为了群众“难以承受之重”,给人民群众生活带来了沉重负担。
  为有效遏制这一不良风气,高桥镇自2024年4月启动“无事酒”整治行动以来,用好党建引领“指挥棒”,织密协同推进“一张网”,制定常态化整治“三机制”,推动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形成,恢复了健康的人际交往环境。
  截至目前,高桥镇已成功劝导取消“无事酒”100余场,劝退率达到100%,每户平均减少人情支出4000余元,整治成效明显,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用好党建引领“指挥棒”
  “在外奔波一整年,省吃俭用存点钱。腊月正月应酬忙,辛苦积蓄全泡汤。”这首曾在高桥镇流传的顺口溜,生动描绘了曾经的不良风气。村民们纷纷诉苦:前些年,在外打工辛辛苦苦攒下的钱,一到腊月、正月,全花在没完没了的酒席上了。
  然而,这一切在高桥镇强化党建引领后发生了显著变化。高桥镇党委、政府高举党建引领的“指挥棒”,以坚定决心和有力举措,对“无事酒”现象进行了全面整治。高桥镇党委统筹布局,将整治纳入重点管控,制定专项实施方案,组建领导小组,确保工作高效推进。各村社区党支部主导,制定一村一策,明确责任,实现上下联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立网格化责任体系,领导包村、党员包户,常态化交心谈心,算好政治账、经济账、廉洁账“三笔账”。无职党员设岗定责,200余名党员主动担责,劝导、宣传“无事酒”整治工作,引领人民群众参与治理。同时凝聚人民群众力量,成立“五老劝导队”,利用老党员、老干部等威望,教育引导人民群众。
  目前,高桥镇3000多名群众及20余名经营者签订了承诺书,共同抵制滥办酒席,为整治“无事酒”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党建引领,高桥镇形成了上下一心、全民参与整治的良好氛围。
  织密协同推进“一张网”
  2024年6月,高桥镇八仙桥社区利用“赶集日”组织社区干部、党员、志愿者等走街串巷宣传杜绝“无事酒”、红白喜事不大操大办等事宜。这一氛围感染了每一个人,正在筹备“无事酒”的谢某深受触动,当即决定取消这场不必要的“聚会”。
  在整治“无事酒”上,高桥镇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设立宣传栏、利用新媒体平台,引导文明新风。同时,高桥镇发动在外人士募集公益基金,统一为80岁以上老人举办“千人宴”,弘扬孝老爱亲传统美德,进一步凝聚共识。另外,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以村社区为基本单元广泛组织召开群众大会,充分征求意见并反复修改完善“一约四会”(即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制度,从制度层面对操办酒事范围、申报程序、办事习俗、处理措施等进行规范。
  截至目前,高桥镇共开展宣传宣讲120余场次,送政策上门300余场次,发放《高桥镇弘扬时代新风规范操办酒席公约》5000余份,覆盖群众9000余人次,不断营造良好整治氛围。
  制定常态整治“三机制”
  如何让“无事酒”整治效果长久?高桥镇创新探索了推动“无事酒”常态整治的“三机制”,让乡村治理气象焕然一新。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2024年以来,高桥镇建立了联席会议机制,由高桥镇党委总负责,每月调度工作分析解决问题形成合力,并跨区域召开联席会议放大整治成效;完善了多方联动机制,高桥镇纪委加强党员干部监督管理,对党员干部违规办理或违规参与“无事酒”的,按党纪政纪相关规定处理,坚决管住党员干部;组建联合执法检查队,定期组织开展联合检查,对群众违规操办“无事酒”的,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村规民约进行处置,并将“无事酒”整治工作纳入村社区的党建考核内容,形成震慑效应,基本杜绝了社会面操办“无事酒”现象;创新了积分兑换机制,依托“积分超市”和“红黑榜”,以积分换奖励,定期评议兑换、表彰先进,提高群众参与积极性。2024年以来,大坪村、中山村定期召开“报账会”,累计表彰奖励80人次,“黑榜”通报9人次,弘扬了新风正气,推进了移风易俗。
  “无事酒席不再摆,新风正气吹起来。勤俭节约成习惯,生活越过越精彩。”如今这首新的顺口溜在高桥镇传唱开来,成为了该镇新风气的真实写照。
  “目前正值寒冬腊月,外出务工人员陆续返乡。下一步,我们将从扩大宣传、提前报备、日常巡查、劝导处置、失职追责等五个方面持续推动‘拒整无事酒’专项行动走深走实,全力营造风清气正的乡风文明新生态。”高桥镇有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