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我区跑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速度”
巴蜀“一家亲” 发展“一条心”
  K 一号工程开州在线
  本报记者 喻建国
  我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工作获市政府督查激励;万达开三地共建“大三峡·大巴山”生态修复司法实践基地、联合开展公平竞争审查第三方交叉互评相关做法在全国推广;“万达开携手建设全国综合交通物流枢纽”案例入选全市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典型案例。
  唱好“双城记”,点燃“新引擎”。2023年以来,我区抓牢抓实市委“一号工程”,聚焦“引领”“一体化”“重要支撑”三个关键词,完善万达开统筹协调机制,建立重大产业协作机制,探索公共服务共享机制,实现共舞共进、共生共荣、共享共融,形成一批高辨识度成果。
  双核引领提能级,协同共建促发展。两年来,我区累计实施“五个一批”重点项目360个,完成投资235.87亿元。市级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连续两年保持全市第1,固定资产投资连续7个季度增长超过15%。2024年“双圈”建设单项晾晒指标均居全市第1。
  交通网络协同织密
  去年12月2日,巫云开高速望乐隧道顺利贯通。至此,巫云开高速全线21座隧道全部实现双线贯通。
  巫云开高速全长118.62公里,目前已具备通车条件。正式投用后,将串起红池坝、雪宝山、汉丰湖、龙缸、大宁古城、张飞庙等旅游景点,极大便利沿线300多万群众出行。
  穿山越水的巫云开高速,见证了我区织密织细万达开云互联互通交通网络的力度与速度。
  2023年以来,我区交通建设多线发力、全域作战,不断完善路网结构,提升道路通行能力,缩小时空距离,区域之间经济联系和资源要素流动更加充分。
  截至目前,渝西、成达万两条高铁加快建设,分别完成工程量的44%、51%,超过序时目标。巫云开高速具备通车条件,万开达高速完成总工程量的24%。小江航道提升工程、开州港二期工程开工建设。全区交通建设投资额连续两年保持50亿元以上,创历史之最。“两铁六高一空一港”立体交通网络呼之欲出,“半小时万达开、1小时经济圈”通勤网渐行渐近,全国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大节点建设成型成势。
  现代产业协同搭建
  凛冬时节,晨曦微露。在位于开州高新区的重庆千能实业有限公司,满载汽车零部件的货车正加足马力,驶向万州经开区的重庆长安跨越车辆有限公司。
  “我们生产的车身冲压件80%销往万州,两地生产配套、物流配送等产业联动‘半小时圈’基本形成。”重庆千能实业有限公司综合部部长程宣言语中充满自豪。
  重庆千能实业有限公司与重庆长安跨越车辆有限公司的“联姻”,是我区与万州区“结盟”赋能企业发展,奋力打造渝东北川东北重要增长极的创新探索。
  2023年以来,我区加快重大产业协同协作,建成投用国货精品推广中心万达开云馆;万州经开区、开州高新区获批重庆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万达开云新兴产业合作示范区建设方案框架搭建运行;建立供需配套企业库、项目库,开州千能实业、万州长安跨越、达州川环科技等30余家企业形成上下游供应链体系,协作年产值超18亿元。
  “我们着力打造万达开千亿级天然气产能基地。2024年开州采输气量超32亿立方米,约占全市的20%。”区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称,万达开云四地联合建设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共同组建秦巴山区中药材产业发展联盟,全国优质道地中药材产业带、长江上游柑橘产业带成效初显。我区获批市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市级“专精特新”企业总量居山区库区第1。
  万达开云文化旅游一体化渐成气候,“大巴山·大三峡”文化旅游“组团”突围,共推出5条主题旅游线路、60个经典景区,大巴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川陕苏区红军文化公园等加快建设。
  共建巴蜀特色消费目的地,万达开云文旅活动“一家搭台、四家唱戏”成为常态,“旅游一码通”互惠四地游客。汉丰湖获批国家水上(海上)国民休闲运动中心试点单位、市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汉丰湖马拉松赛、全国桨板锦标赛等文旅赛事精彩出圈。2024年前三季度,我区共接待游客529万人次,同比增长38%。
  生态保护协同提升
  去年6月23日,2024铁峰山自行车爬坡挑战赛在铁峰山国家森林公园举行。来自云南、四川、甘肃、青海等16个省市的近400名选手,用速度与激情享受运动的乐趣,领略开州大山大湖的大美风光。
  昔日的“水泥森林”,在我区与万州区的精雕细琢下,铁峰山国家森林公园蜕变成人人向往的“森林氧吧”和“竞技赛场”,彰显了生态共保协同提升的“裂变”能效。
  2023以来,我区与毗邻区县共筑三峡库区生态廊道、秦巴山区生态屏障,与万州区共推铁峰山国家森林公园违建整改任务圆满销号、入选美丽重庆建设典型案例,与达州共抓毗邻乡镇生态环境联防联治,与云阳共推共建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
  万达开三地协同实施“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工程,共同推进三峡库区消落带综合治理和岸线保护。开州辖区流域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及以上,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续4年稳定在350天以上;环汉丰湖片区获评重庆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汉丰湖入选全国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小江流域获批全国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雪宝山崖柏研究和保护获评重庆市生态价值转换十大典型案例。
   公共服务协同互惠
  李先生和张女士均是四川省达州市人,同在开州工作并相识相恋,决定在元旦举行结婚仪式。两天前,二位新人在开州区政务服务中心“川渝通办”窗口拿到了“红本本”。
  “一个窗口”办三地事,这是万达开推动“川渝通办”事项落地,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和群众满意度的创新之举。
  2023年以来,我区全面落实4批次355项“川渝通办”事项,万达开特色通办事项增至37项,“双圈人”累计在开办理2.3万余件次。
  “我们实现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一地申请、三地通办’的目标。”区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2月,住房公积金跨区域融通资金5000万元顺利落地,实现单笔资金融资金额、融资期限双刷新。
  我区启动建设万达开川渝职业教育协作发展改革试验区,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就近入学1900余人。联合组建万达开医联体、万达开学科联盟,成立神经内科等首批区域医疗质量控制中心29个。
  截至目前,万达开毗邻地区“120”就近转接面持续扩大,异地就医联网直接结算实现全覆盖,慢特病门诊直接结算增至213家。万达开人才跨省域遴选、挂职交流成为常态。
  往昔已展千重锦,明朝更进百尺竿。未来,我区将树牢“巴蜀一家亲”理念和“川渝一盘棋”思维,真抓实干、唯实争先,以高水平合作协作助力川渝万达开地区统筹发展抽穗扬花、万开云同城化发展茁壮成长,推动“一极两大三区”现代化新开州建设焕新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