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开江人雷良见创新淡水养鱼模式
“这里浓厚的营商环境,让我们能够安心创业”
    雷良见养殖的“瘦身鱼”。

  本报记者 熊瑛 文/图
  在我们周围,那些看似平凡的“小人物”,实则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他们凭借不懈的努力、坚定的毅力,点亮了自己的人生,传递着真善美和社会正能量,成为激励更多人前行的动力源泉。
  来自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的雷良见,便是这样一个令人敬佩的“小人物”。2022年8月,在亲戚的引荐下,他来到开州区厚坝镇群联村,流转了鱼塘512亩,投身于淡水鱼养殖事业。在厚坝镇党委、政府亲商富商的良好氛围下,他如鱼得水,事业蒸蒸日上。如今,他的淡水鱼年产量已达50万斤,年产值超过600万元,不仅实现了自己的致富梦想,还带动了当地村民就业,为村民们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异地创业搞养殖
  “我觉得在本地养鱼更稳妥,毕竟这里人熟,遇到问题大家都能伸出援手。”雷良见的妻子刘从容试图说服他。然而,雷良见却心意已决。
  2022年春节,雷良见到开州区厚坝镇亲戚家中做客时,从闲聊中得知厚坝镇群联村有500多亩已建成的鱼塘闲置了。雷良见萌生了将这些鱼塘流转过来养殖淡水鱼的想法。
  同年8月,雷良见说服家人,带着资金独自来到厚坝镇。在亲戚的引荐下,他来到群联村党群服务中心表达了自己的意愿。群联村村支两委班子对此表示欢迎,并郑重承诺将全力以赴为他营造优质的营商环境,让他能够安心创业。
  最终,雷良见以每年每亩900元的流转费,将512亩鱼塘全部流转到手,并成立了重庆市皓棠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雷良见的异地创业之路就此展开。
  “这么大的鱼塘,他一个人肯定管不过来。”刘从容说,为了支持丈夫的事业,她也选择来到了开州,与雷良见共同面对创业的挑战。
   技艺精进成专家
  “我从2022年8月就在这里工作,一个月工资有2600多元,既照顾了家里,又挣了钱。”厚坝镇群联村村民颜传菊说,她还在雷良见的公司里学到了“瘦身鱼”养殖技术,打算自己也养“瘦身鱼”。
  雷良见从建材行业跨界至养殖领域,尽管初涉养殖时一无所知,但他凭借极强的求知欲和勤奋好学的精神,迅速从一名“门外汉”蜕变成为了养鱼专家。从鱼塘的日常管理到淡水鱼的养殖技术,包括水质调控、定期巡塘、病虫害防治、饲料投喂等各个环节,他都了如指掌。因此,当地渔民在遇到鱼塘管理和养殖技术难题时,都纷纷向雷良见请教。雷良见总是乐于分享,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的经验,赢得了大家的尊敬与爱戴,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雷老师”。
  “养鱼确实不易。大雨时,担心鱼塘受损,劳作付诸东流;酷暑下,又忧虑鱼儿受热死亡。但掌握了养殖技术,科学养殖,这些问题便能迎刃而解。”雷良见说,正是对养殖事业的热爱与坚持,让他在养鱼这条路上越走越坚定。
  鱼丰梦圆富乡邻
  “今年夏秋季节,持续的晴热高温天气,导致不少鱼塘的鱼儿死掉。但我养殖的花鲢、鲫鱼、草鱼等四大家鱼却安然无恙,吸引了不少鱼贩子前来采购。”雷良见说,今年他的鱼为他带来了200多万元的净利润,之前陆续投入的800多万元资金开始逐渐“回笼”了。
  2023年5月,雷良见在一次外出考察学习时,敏锐地捕捉到了商机——养殖“瘦身鱼”。他利用天然冷泉水,对鱼塘中的花鲢、鲫鱼、草鱼等四大家鱼进行“饿养”,不投喂饵料,仅以蚯蚓、小鱼、小虾、豆粕、青草等天然食材为食。这种养殖方式使鱼体变得瘦长扁平,头尖眼大口小,不仅外观独特,肉质也更为细密坚实,口感爽口无腥。
  “瘦身鱼”凭借其健康属性和独特的养殖方法,在市场上大受欢迎,即便售价高达15元一斤,也依然供不应求。特别是雷良见养殖的名贵“瘦身鱼”——鳜鱼,每条仅重1.5斤至2斤,但价格高达55元一斤,尽管如此,仍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在厚坝镇的两年多时间里,我深刻感受到这里浓厚的营商、亲商、富商环境,让我们这些外来投资者能够安心创业,放心投资。”雷良见说,厚坝镇党委、政府已陆续为他的鱼塘投资超过200万元,不仅修建了生产便道,还安装了尾水治理设备,这让他感到非常温暖和欣慰。如今,厚坝在他心中已成为了第二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