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明年经济工作这样干——
落实九项重点任务 打好政策组合拳
  新华社记者 刘红霞 魏玉坤 严赋憬
  日前举行的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受到海内外高度关注。明年“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释放出怎样的信号?明年九项重点任务蕴含怎样的发展新机遇?
  针对社会关切的诸多热点问题,新华社12月19日推出第十期“中国经济圆桌会”大型全媒体访谈节目,邀请国务院研究室综合一司司长刘日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许伟、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黄汉权,深入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阐明了2025年政策取向——“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会议提出,明年将“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并强调要打好政策“组合拳”。 
  刘日红表示,明年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其中“更加积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体现在规模上。明年将提高财政赤字率、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发行使用,这些方面规模的扩大本身就体现了“更加积极”。
  ——体现在进度上。“加快进度体现一种力度,也是一种‘积极’。”刘日红表示,明年要加快各项财政资金的下达、拨付,尽早落实到项目上、形成实际工作的成果。
  ——体现在结构上。会议明确,“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刘日红认为,这一部署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明年财政政策更加积极发力的方向。
  今年会议还明确,要打好政策“组合拳”,“提高政策整体效能”。
  在许伟看来,要从三个维度打好政策“组合拳”:
  一是要加强宏观政策协调配合。他认为,明年要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各项发展目标,在稳定预期、促进消费、保障民生、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等方面,推动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之间协调配合。
  二是要加强宏观政策与其他政策配合。“比如产业政策、贸易政策、行业监管等,这些政策都有自己的目标考虑和具体手段,但需要注意出台的时机、实施的节奏和力度,避免对市场信心和社会预期造成较大冲击。”许伟说。
  三是要加强各项政策和改革开放举措的协调配合,把一些标志性改革开放举措落实到位,通过改革消除体制机制障碍,调动地方、企业和个人的积极性。增强发展信心,提高发展质量,根本上要靠改革。在他看来,这有利于增强宏观政策的传导效应,提高政策的有效性。
  货币政策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连续实施了14年的“稳健的货币政策”改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黄汉权认为,此次对货币政策基调的调整,顺应了全球流动性环境的变化,也充分考虑了国内扩大内需、推动物价温和回升和防范金融风险等国内发展需要,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的必要的可行的调整,将为经济持续向好提供宽松的流动性环境,向市场传递了稳增长的强烈信号,有利于提振信心。
  通过改革更好释放内需特别是消费潜力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明年九项重点任务,第一项是“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在刘日红看来,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相对偏弱,这是制约国内大循环的一个突出症结所在,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扩大国内需求。
  如何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刘日红认为,首先要通过财政等各项政策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提升消费意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他表示,这实际上是通过加大公共服务的投入,推动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消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
  “虽然这两年消费需求总体偏弱,但是还有很多的亮点和潜力点是可以挖掘的。”刘日红说,“比如演出、体育赛事、养老护理、婴幼儿照护等等,要挖掘这些消费的潜力,抓亮点、挖潜力,把中国消费进一步做大。”
  他表示,要通过改革更好释放内需、特别是释放消费潜力。要通过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来释放内需潜力,促进要素和商品高效畅通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让整个市场的产业优势、需求优势持续迸发出来。
  “中国有1.7亿多的进城农民工和随迁家属,他们已经在城镇生活但是还没有落户。”刘日红说,要进一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支持常住地加大基础公共服务,让这些人在城市“落下来”,这也是助力改善民生、扩大内需的一举多得举措。
  落实好九项重点任务,凝聚高质量发展合力
  展望202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了九项重点任务,涵盖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增强区域发展活力等。
  “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这是会议的重要部署。
  许伟认为,明年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项目,积极推进应用示范;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和市场化力量的结合,尤其是要注意激发创投和风险投资活力;要抓住绿色转型和人工智能发展的机遇,积极布局未来产业,催生更多科技和产业新赛道。
  落实好明年九项重点任务,必须凝聚合力、步调一致向前进。
  刘日红表示,对各地区各部门来讲,要提高抓落实的能力,善于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结合起来,谋划一些牵引性强、撬动性强的平台、载体和抓手,以点带面打开工作局面。
  (综合新华社北京12月1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