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乡大地成为近悦远来的“诗和远方”
K 辉煌75周年
本报记者 李艳
沐浴汉丰湖畔的轻柔晚风,感受开州举子园的古韵悠长,吟唱满月山间的悠扬山歌,细品开州香肠、南门红糖与紫水豆干的醇厚滋味……
文旅体事业日新月异,群众幸福感日益增强。近年来,我区积极抢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川渝万达开地区统筹发展、万开云同城化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紧紧围绕建设大三峡大秦巴结合部国际旅游度假区目标,聚焦文化、旅游、体育三大产业,致力打造产业结构优化、层级高端、质效卓越的旅游业态,让文旅体事业成为开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朝阳产业和惠民产业。
文化服务浸润民心
好山好水好风光,有诗有曲有远方。8月14日,“大地欢歌乡约满月”2024年全国四季“村晚”之夏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在满月镇马营村举行,为当地群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
“太安逸了,这么好看的节目,在家门口就能看到。”今年80岁的老人胡世芬坐在人群中,满心欢喜地观看表演。老人回忆往昔,儿时文化活动匮乏,晚饭后早早就睡下了。20世纪60年代,村里安装了广播,成为当时人们休闲娱乐和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20世纪80年代,老人家里添置了黑白电视机,后来又换成彩色电视机,世界仿佛一下子宽广了。
“虽然现在电视里各种节目都有,但送到家门口的演出,我觉得还是更带劲些。”胡世芬老人一辈子爱热闹,过去为了看场电影,打着火把,翻越几座山,来回折腾到半夜。如今,文化下乡活动将连台好戏送到群众家门口,丰富了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
强化公共文化服务,满足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近年来,我区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档升级公共文化设施,实施“智慧图书馆”和“公共文化云”计划;做大做强“书香开州”“文化进万家”“开州大舞台”等品牌,城乡一体、共建共享的“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基本形成。汉丰湖获评全市唯一国家水上国民休闲运动中心,环汉丰湖系列文旅体活动受到川陕渝鄂游客青睐,汉丰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有序推进,首批16个重点项目覆盖50.5万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盈。
建好建强文化阵地,擦亮精神共富底色。区图书馆、区文化馆均被评定为国家一级馆,开州博物馆获评国家二级博物馆,建成馆校合作基地10个,文化馆分馆45个、图书馆分馆70个;新增商圈自助借还书机4个,建成乡村书房3个、孔子学院2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2个、音乐厅1个、24小时城市书房1个、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站点)575个,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800平方米;拥有市级非遗名录14项、市级非遗传承人11人,建成非遗工坊2个、市级传承教育基地2个、市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3个。
全域旅游多姿多彩
一路风景一路歌,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去年9月,61岁的云阳游客刘晓丽慕名来到位于开州故城二期的“不夜开州·故城——灯er晃星光集市”游玩。该集市依托汉丰湖夜间经济集聚区,精心打造了特色水上舞台,常态化开展各类文艺表演,成为我区新的网红打卡地标。
“以前我没来过开州,随着开州知名度、美誉度的不断提升,我决定来开州逛一逛,果然没让我失望。”刘晓丽说。
此外,刘晓丽还体验了帅乡红色研学游,参观了刘伯承故居、开州博物馆、军神广场、刘伯承同志纪念馆。
“帅乡红色研学游让我深入了解了刘伯承元帅的光辉事迹和高尚品格,爱国情怀油然而生。”刘晓丽深有感触地说。
整合资源,共创全域旅游新篇章。近年来,我区秉承全域旅游理念,着力打造“红色牌”“三峡牌”“生态牌”和“乡愁牌”,构建以帅乡红色研学、汉丰湖蓝色度假、雪宝山绿色康养、乡村金色体验为主体的“四色”旅游胜地。
“特别是汉丰湖旅游度假区,我们以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目标,高水平培育水上休闲、运动健身、体育赛事、红色研学、湿地科普、民俗文化体验等核心度假产品,精心建设一批文化游乐、休闲度假设施,显著提升了游客的体验感。”区文化旅游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同时,紧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万开云同城化发展的机遇,与周边区县同级景区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推出精品旅游线路,有效满足了游客的多样化需求。
目前,我区拥有市级旅游度假区1家,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7家、AAA级旅游景区2家、AA级旅游景区2家,重点乡村旅游点20余处,市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1个,星级饭店5家、旅行社10家,国家乙级旅游民宿1家,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5个,国家水上国民休闲运动中心试点单位1个,市级体育旅游精品项目1个,4条线路入选文化和旅游部推出的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培育文化产业市场主体超过3000家,规上(限上)文化企业数量46家。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傍晚时分,滨湖公园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市民或在健身步道上悠然漫步,或在骑行赛道上奋力疾驰,或在健身器械区锻炼身体,或在篮球场上跃动不息……
运动让生活更美好。云枫街道寨子坪社区居民罗云中,年逾五旬,10年前从乡镇搬到城区生活。初时,习惯了田间劳作的他,面对城市的闲适感到无所适从,生活似乎失去了往日的色彩。
随着时间的推移,罗云中亲眼见证了城市体育设施的日新月异,体育氛围的日益浓厚。这些变化悄然影响着他。他开始积极参与各类体育活动,还参加了汉丰湖半程马拉松赛,证明自己、挑战自我。每当谈及此事,他的眼中总是闪烁着光芒,感慨道:“是运动,让我的城里生活变得多姿多彩、充满活力。”
近年来,我区围绕全民健身需求,对全区体育设施进行升级改造,促进城市绿地空间与体育文化设施有机融合,更好地满足群众在家门口休闲健身需求。同时,我区以体育赛事为引领,将办赛作为开州融入赛道、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不断优化赛事布局,升级赛事规格,构建国际品牌、国内品牌、自主品牌“三位一体”赛事体系,举办各类群众体育运动和品牌体育赛事,走出了一条具有开州辨识度的体育运动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我区举办了汉丰湖水上欢乐季、汉丰湖半程马拉松赛、全国桨板锦标赛以及铁峰山自行车爬坡挑战赛等一系列高水平的大型品牌赛事,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区文化旅游委有关负责人介绍。
目前,全区建有体育场地6184个(其中,社会足球场35个、社会篮球场1009个、网球羽毛球场445个、游泳馆池45个),体育场地总面积338.69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82平方米,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更便捷的健身服务。
如今,一幅描绘着“诗与远方”的开州新画卷正徐徐铺展开来。
本报记者 李艳
沐浴汉丰湖畔的轻柔晚风,感受开州举子园的古韵悠长,吟唱满月山间的悠扬山歌,细品开州香肠、南门红糖与紫水豆干的醇厚滋味……
文旅体事业日新月异,群众幸福感日益增强。近年来,我区积极抢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川渝万达开地区统筹发展、万开云同城化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紧紧围绕建设大三峡大秦巴结合部国际旅游度假区目标,聚焦文化、旅游、体育三大产业,致力打造产业结构优化、层级高端、质效卓越的旅游业态,让文旅体事业成为开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朝阳产业和惠民产业。
文化服务浸润民心
好山好水好风光,有诗有曲有远方。8月14日,“大地欢歌乡约满月”2024年全国四季“村晚”之夏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在满月镇马营村举行,为当地群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
“太安逸了,这么好看的节目,在家门口就能看到。”今年80岁的老人胡世芬坐在人群中,满心欢喜地观看表演。老人回忆往昔,儿时文化活动匮乏,晚饭后早早就睡下了。20世纪60年代,村里安装了广播,成为当时人们休闲娱乐和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20世纪80年代,老人家里添置了黑白电视机,后来又换成彩色电视机,世界仿佛一下子宽广了。
“虽然现在电视里各种节目都有,但送到家门口的演出,我觉得还是更带劲些。”胡世芬老人一辈子爱热闹,过去为了看场电影,打着火把,翻越几座山,来回折腾到半夜。如今,文化下乡活动将连台好戏送到群众家门口,丰富了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
强化公共文化服务,满足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近年来,我区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档升级公共文化设施,实施“智慧图书馆”和“公共文化云”计划;做大做强“书香开州”“文化进万家”“开州大舞台”等品牌,城乡一体、共建共享的“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基本形成。汉丰湖获评全市唯一国家水上国民休闲运动中心,环汉丰湖系列文旅体活动受到川陕渝鄂游客青睐,汉丰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有序推进,首批16个重点项目覆盖50.5万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盈。
建好建强文化阵地,擦亮精神共富底色。区图书馆、区文化馆均被评定为国家一级馆,开州博物馆获评国家二级博物馆,建成馆校合作基地10个,文化馆分馆45个、图书馆分馆70个;新增商圈自助借还书机4个,建成乡村书房3个、孔子学院2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2个、音乐厅1个、24小时城市书房1个、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站点)575个,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800平方米;拥有市级非遗名录14项、市级非遗传承人11人,建成非遗工坊2个、市级传承教育基地2个、市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3个。
全域旅游多姿多彩
一路风景一路歌,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去年9月,61岁的云阳游客刘晓丽慕名来到位于开州故城二期的“不夜开州·故城——灯er晃星光集市”游玩。该集市依托汉丰湖夜间经济集聚区,精心打造了特色水上舞台,常态化开展各类文艺表演,成为我区新的网红打卡地标。
“以前我没来过开州,随着开州知名度、美誉度的不断提升,我决定来开州逛一逛,果然没让我失望。”刘晓丽说。
此外,刘晓丽还体验了帅乡红色研学游,参观了刘伯承故居、开州博物馆、军神广场、刘伯承同志纪念馆。
“帅乡红色研学游让我深入了解了刘伯承元帅的光辉事迹和高尚品格,爱国情怀油然而生。”刘晓丽深有感触地说。
整合资源,共创全域旅游新篇章。近年来,我区秉承全域旅游理念,着力打造“红色牌”“三峡牌”“生态牌”和“乡愁牌”,构建以帅乡红色研学、汉丰湖蓝色度假、雪宝山绿色康养、乡村金色体验为主体的“四色”旅游胜地。
“特别是汉丰湖旅游度假区,我们以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目标,高水平培育水上休闲、运动健身、体育赛事、红色研学、湿地科普、民俗文化体验等核心度假产品,精心建设一批文化游乐、休闲度假设施,显著提升了游客的体验感。”区文化旅游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同时,紧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万开云同城化发展的机遇,与周边区县同级景区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推出精品旅游线路,有效满足了游客的多样化需求。
目前,我区拥有市级旅游度假区1家,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7家、AAA级旅游景区2家、AA级旅游景区2家,重点乡村旅游点20余处,市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1个,星级饭店5家、旅行社10家,国家乙级旅游民宿1家,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5个,国家水上国民休闲运动中心试点单位1个,市级体育旅游精品项目1个,4条线路入选文化和旅游部推出的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培育文化产业市场主体超过3000家,规上(限上)文化企业数量46家。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傍晚时分,滨湖公园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市民或在健身步道上悠然漫步,或在骑行赛道上奋力疾驰,或在健身器械区锻炼身体,或在篮球场上跃动不息……
运动让生活更美好。云枫街道寨子坪社区居民罗云中,年逾五旬,10年前从乡镇搬到城区生活。初时,习惯了田间劳作的他,面对城市的闲适感到无所适从,生活似乎失去了往日的色彩。
随着时间的推移,罗云中亲眼见证了城市体育设施的日新月异,体育氛围的日益浓厚。这些变化悄然影响着他。他开始积极参与各类体育活动,还参加了汉丰湖半程马拉松赛,证明自己、挑战自我。每当谈及此事,他的眼中总是闪烁着光芒,感慨道:“是运动,让我的城里生活变得多姿多彩、充满活力。”
近年来,我区围绕全民健身需求,对全区体育设施进行升级改造,促进城市绿地空间与体育文化设施有机融合,更好地满足群众在家门口休闲健身需求。同时,我区以体育赛事为引领,将办赛作为开州融入赛道、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不断优化赛事布局,升级赛事规格,构建国际品牌、国内品牌、自主品牌“三位一体”赛事体系,举办各类群众体育运动和品牌体育赛事,走出了一条具有开州辨识度的体育运动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我区举办了汉丰湖水上欢乐季、汉丰湖半程马拉松赛、全国桨板锦标赛以及铁峰山自行车爬坡挑战赛等一系列高水平的大型品牌赛事,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区文化旅游委有关负责人介绍。
目前,全区建有体育场地6184个(其中,社会足球场35个、社会篮球场1009个、网球羽毛球场445个、游泳馆池45个),体育场地总面积338.69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82平方米,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更便捷的健身服务。
如今,一幅描绘着“诗与远方”的开州新画卷正徐徐铺展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