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我区黑臭水体治理成效显著
昔日臭水沟 今日清水流
  K黑臭水体治理
  本报记者 熊程成
  高温天气,在我区广大农村,清澈见底的小河沟里,总能聚集不少群众前去纳凉戏水。有的群众晚饭后会绕着离集镇不远的河沟散步,感受清凉。
  在南雅镇大冲村民主场附近的大堰塘,每天傍晚,三五成群的群众聚集在此,边散步边拉家常。
  “大堰塘以前臭气熏天,尤其是夏天,难闻的气味简直令人作呕。几年前在有关部门的整治下,水清了,臭味也没有了。”“这几年,大堰塘周围的环境变得干净整洁了,越来越多的群众饭后到这里散步,这里渐渐地成为了大家茶余饭后的休闲场所。”南雅镇大冲村民主场的群众纷纷表示。
  不仅是南雅镇,在白鹤街道黄桷村1组也有一条河沟,通过整治后,当地人居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提升,获得了广大群众的点赞好评。
  黑臭水体的治理,直接影响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获得感。2020年以来,我区扎实开展前期排查,先后组织乡镇街道对全区(除城市建成区外)的五类重要水体进行了3轮次全覆盖排查,并对疑似黑臭水体进行了逐一现场核查、水质监测认定和原因分析。
  找对解决方案才能事半功倍。在分析了原因后,我区科学编制实施方案,按照“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水系连通、生态修复”的技术路线原则,提出“农村黑臭水体清淤疏浚行动”“乡镇污水治理提升行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行动”“规模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行动”“水产养殖尾水治理达标行动”“种植业面源污染治理行动”“小微企业排污监管行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行动”“美丽幸福河湖建设行动”等九大行动。
  对症下药才能标本兼治。我区全力开展黑臭水体治理,坚持“分步式、少投入、易维护、可持续”治理思路,通过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修复、水系连通等工程措施,采取试点先行与统筹治理相结合的方式,有序推进了全区42条农村黑臭水体治理。
  记者了解到,在黑臭水体得到有效治理的同时,我区聚焦长治久清目标,完善长效管护机制,由村社区半个月巡查一次,属地政府每月巡查一次,区级部门不定期巡查。每年对整治后的水体开展一次例行监测,还对每条治理完成的农村黑臭水体制定公示牌,明确责任人和监督举报电话。形成“区级部门、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共治、共保体系。
  通过全区上下的努力,2021年,我区争取市级“以奖促治”资金70万元,治理了南雅镇大冲村大堰塘、竹溪镇竹溪村张家堰塘、紫水乡花岭村陈家堰塘等。2022年我区成功申报重庆市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项目,到位资金1391万元,完成白鹤街道东华初级中学堰塘、白鹤街道红亮透水砖河沟、大德镇磨梁村学校堰塘、敦好镇长寿河等水体的治理。2024年,各乡镇街道不等不靠,渠口镇、关面乡、义和镇等乡镇率先完成6条黑臭水体治理。
  截至目前,我区已累计完成黑臭水体治理13条,完成治理面积34675平方米,排全市第7位,渝东北第2位。在消除黑臭水体的同时,全区农村污水治理率由2021年的32.4%提升至61.9%。
  据介绍,下一步,我区将继续强化统筹调度,锁定提前完成清零创建目标任务,对照创建规程,清单化推进各项指标完成。打好争资争项组合拳,聚焦“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卫生改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美丽河湖建设、巴渝和美乡村建设”等重点,积极争取上级资金,统筹用于农村黑臭水体治理。
  同时,我区将继续强化督查检查,将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推进情况纳入区级“抓落实、晒实绩”专项行动,按季度晾晒工作进度,不定期抽查清零创建工作进展,运用好“通报、约谈、督办”等手段,强力推进清零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