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五保户老人的一群“亲人”
K开州好人
本报记者 谢国邦
中元节前夕,大进镇双龙桥村5组已故五保老人张学阳的坟前又响起了鞭炮声。周围的村民都知道,老人生前同院子的年轻人又回来祭祀他了。
张学阳老人去年秋天去世。当地村民都知道,老人虽然无儿无女,却有着一群“亲人”。
“老人走前,我们多次前去探望,老人走得很安详。”在开州城区从事汽车维修的吴发俊回忆,无论是老人晚年还是生病住院期间,同院子的邻居都视老人如亲人一般,尽心尽力照顾。
吴发俊和张学阳本不沾亲带故,他们的缘分只因同生活在一个大院子里。
“同在一个大院子,我们七八个同龄的小孩都喜欢跟他玩。”吴发俊谈起儿时的记忆,一幕幕如在昨天。
那时候,张学阳住在一间老旧的土墙房里,同院里的小孩特别喜欢到他家里玩。孩子们在楼上欢呼跳跃,时常震得楼板嗡嗡作响,引得木灰撒满房间,也很少见老人生气。
那时候,以吴发俊为首的一群孩子总喜欢到张学阳家讨吃的。20世纪90年代,大人们早出晚归在地里劳作,吃饭常常只有早晚两顿。一到中午,张学阳家的饭菜,诱得孩子们口水直流。只要看到有孩子前来,张学阳总是笑着招呼他们进屋一起吃饭。时间久了,大家饿了,就老往张学阳家跑,只要他家里有吃的,都会慷慨地拿出来分给大家。
那时候,人们都在仅有的地里“刨食”。遇上农忙时节,人人忙得不可开交,家家户户在田地里抢种抢收。张学阳干完自家的农活,就挨家挨户去帮忙,见到什么就干什么。
讨小孩喜欢,得大人赞赏。这个院子里住着近10来户人,共有4个姓氏,大家相处如一家人。
10年前,张学阳老人居住的房屋因年久失修,安全隐患大。当时老人已70多岁,已无力修缮房屋。看到老人居住在随时可能倒塌的房屋里,吴发俊心里很不是滋味。
“我们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为他修建新房吧!”吴发俊的倡议得到了大家的响应,你买水泥、我买砖、他出劳力,张学阳自己基本没花钱,不到4个月的时间,就搬进了“亲人们”为他修建的新房。
“感觉我不是孤寡老人,我有你们这群亲人。”吴发俊记得,张学阳老人搬家那天,院子里的男女老少都来帮忙,让老人激动不已。
张学阳老人一年年老去,曾经那群时常围着他的小孩也长大成人。吴发俊一群人虽然离开了从小生活的老院子,但一直将老人惦记在心中。
“逢年过节,大伙总少不了给老人送一份礼物。”吴发俊说,他无论是在重庆还是在浙江等地务工,每年回家都会给张学阳老人置办一份礼物,和他一起长大的人也都这样对待老人。
友邻如亲,在这里得到印征。直到张学阳老人生命最后的一个月,院子里的人出钱为老人请护工,大家还隔三岔五地自发到医院去陪伴他。
张学阳老人离世的那一刻,紧紧地拉着吴发俊的手,眼角渗出了泪水。吴发俊说:“那也许是不舍的泪水,也许是幸福的泪水。”
张学阳老人走后,同院子里的人从四面八方赶了回来,大家合伙为老人办了葬礼。
以邻为善、尊老孝老、互帮互助的美德仍在这里传承。今年,院子里的年轻人出钱在院子里安装了路灯,让居住在这里的老人夜间走动多了一份安心。
本报记者 谢国邦
中元节前夕,大进镇双龙桥村5组已故五保老人张学阳的坟前又响起了鞭炮声。周围的村民都知道,老人生前同院子的年轻人又回来祭祀他了。
张学阳老人去年秋天去世。当地村民都知道,老人虽然无儿无女,却有着一群“亲人”。
“老人走前,我们多次前去探望,老人走得很安详。”在开州城区从事汽车维修的吴发俊回忆,无论是老人晚年还是生病住院期间,同院子的邻居都视老人如亲人一般,尽心尽力照顾。
吴发俊和张学阳本不沾亲带故,他们的缘分只因同生活在一个大院子里。
“同在一个大院子,我们七八个同龄的小孩都喜欢跟他玩。”吴发俊谈起儿时的记忆,一幕幕如在昨天。
那时候,张学阳住在一间老旧的土墙房里,同院里的小孩特别喜欢到他家里玩。孩子们在楼上欢呼跳跃,时常震得楼板嗡嗡作响,引得木灰撒满房间,也很少见老人生气。
那时候,以吴发俊为首的一群孩子总喜欢到张学阳家讨吃的。20世纪90年代,大人们早出晚归在地里劳作,吃饭常常只有早晚两顿。一到中午,张学阳家的饭菜,诱得孩子们口水直流。只要看到有孩子前来,张学阳总是笑着招呼他们进屋一起吃饭。时间久了,大家饿了,就老往张学阳家跑,只要他家里有吃的,都会慷慨地拿出来分给大家。
那时候,人们都在仅有的地里“刨食”。遇上农忙时节,人人忙得不可开交,家家户户在田地里抢种抢收。张学阳干完自家的农活,就挨家挨户去帮忙,见到什么就干什么。
讨小孩喜欢,得大人赞赏。这个院子里住着近10来户人,共有4个姓氏,大家相处如一家人。
10年前,张学阳老人居住的房屋因年久失修,安全隐患大。当时老人已70多岁,已无力修缮房屋。看到老人居住在随时可能倒塌的房屋里,吴发俊心里很不是滋味。
“我们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为他修建新房吧!”吴发俊的倡议得到了大家的响应,你买水泥、我买砖、他出劳力,张学阳自己基本没花钱,不到4个月的时间,就搬进了“亲人们”为他修建的新房。
“感觉我不是孤寡老人,我有你们这群亲人。”吴发俊记得,张学阳老人搬家那天,院子里的男女老少都来帮忙,让老人激动不已。
张学阳老人一年年老去,曾经那群时常围着他的小孩也长大成人。吴发俊一群人虽然离开了从小生活的老院子,但一直将老人惦记在心中。
“逢年过节,大伙总少不了给老人送一份礼物。”吴发俊说,他无论是在重庆还是在浙江等地务工,每年回家都会给张学阳老人置办一份礼物,和他一起长大的人也都这样对待老人。
友邻如亲,在这里得到印征。直到张学阳老人生命最后的一个月,院子里的人出钱为老人请护工,大家还隔三岔五地自发到医院去陪伴他。
张学阳老人离世的那一刻,紧紧地拉着吴发俊的手,眼角渗出了泪水。吴发俊说:“那也许是不舍的泪水,也许是幸福的泪水。”
张学阳老人走后,同院子里的人从四面八方赶了回来,大家合伙为老人办了葬礼。
以邻为善、尊老孝老、互帮互助的美德仍在这里传承。今年,院子里的年轻人出钱在院子里安装了路灯,让居住在这里的老人夜间走动多了一份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