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男孩
高原的阳光打在绿油油的菜地上,一个刚入伍的大男孩浇完最后一瓢粪水就顺势坐在了地上,掏出一本《古文观止》看起来,身子不自觉地就靠近了粪桶。连长视察工作走到他身边,他才回过神来,慌忙站起身拘谨地看着连长。
这种别致的画面第一次在军营出现,连长被逗笑了:“背靠粪桶的书香男孩,看的啥那么专心?”男孩赶紧挺了挺胸脯,行了军礼:“报告连长,浇完粪的温室,最容易因为温度过高,把菜烧死,要在边上看着,等温度升高了,揭开大棚。这中间的时间浪费了实在可惜!”说完他就咧着嘴望着连长憨笑。
在巡查男孩的养鸭工作时,连长又一次有意外之喜。因为每个连队当初购买的鸭子都是100只,养几个月下来从来都有不同程度的折损,养得最好的也不过还剩90只,大多数成活率只有七八成,而男孩养的鸭子居然有100只。连长惊讶无比,询问喂鸭子的诀窍。男孩再次挺了挺胸脯报告:“其实没什么诀窍,不过是鸭子少一只我就买一只,所以永远都是100只。”连长盯着他追问为什么要这么干。男孩倒是有些腼腆:“连队交给我100只鸭子,我想了很多招数都没有保住那些生病的鸭子,只有这个办法能保证完成任务。”
男孩的勤学苦读以及对待工作的积极态度深深打动了连长。连长没想到,谁也没想到,这曾是那个只读过小学、在少林寺习武长大的男孩。连长还清晰记得不久前发生的一次纠纷。
男孩17岁离开少林寺跨入军营,因为文化程度低被分配到生产班种菜养鸭子,没想到第一天上岗就干了一架。食堂每天的剩饭剩菜是喂养牲畜的宝贵资源,男孩和连队喂猪的战友为争资源发生了冲突。他认为鸭子100只,猪只有30头,应该多分点。而战友认为一头猪要顶100只鸭子的食量,应该多分点。在双方都说服不了对方的时候,男孩一气之下展示了“少林功夫”,把战友打了。当停手看到战友已经鼻青脸肿,男孩又慌张起来。连长还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在教育两人时,说话时特地提高了嗓门:“会打架算什么牛人?真正的高手,腹中有诗书、胸中有热血、脑中有信仰,对敌如风卷狂沙,对战友如春带细雨!”振聋发聩的几句话触动了男孩,他羞愧难当。也就是从那一刻起,男孩决意改变。他向连长保证:“从此以后好好工作,下决心读书,用5年的时间读完连队图书室的所有书籍。”
看着男孩懵懂又认真的样子,连长笑了笑,并没有把男孩的话当真。而男孩却真的发生了变化。每天除了老老实实干活之外,锄地的间隙,他在读书;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在读书;战友们玩乐的时候,他还在读书……只要一有空他就捧着书本,背靠粪桶读书已不是什么特别的情节,战友们见惯不惊,而连长也终于看见。
没多久,“背靠粪桶的书香男孩”这个长长的外号迅速在全连传开来。
男孩的人生因书香和“粪香”的交融也悄悄发生着变化。第二年春天,大家都推举他为生产班的班长。没想到男孩一当上班长,奇迹便在这个班接二连三地发生了。因为习武几年身手不凡,男孩带领全班强化体能训练,年年的连队军事比武第一,五公里越野第一,专业比武第一,甚至是演讲比赛、授课比赛、文艺演出,通通都拿到了第一。班里突然士气高涨,“见第一就争,见红旗就扛”,这句话成为他班的流行语。
在苦练杀敌本领的同时,男孩没有忘记自己的5年之约,一直把读书作为业余时间重中之重的任务。后来读书成了习惯,他读书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有时一天可以读三四本,做的读书笔记也越来越多。
一千多个日子的拼搏,男孩好像脱胎换骨了。他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书香男孩。关于历史、关于军事、关于诗词……大家各种各样的疑问,居然都能在他这里得到解答。他带领的班获得的第一名不计其数,奖章和荣誉证书塞满了几大抽屉。
机会说来就来,因为太过优秀,男孩赢得了整个单位唯一一个被保送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军事大学读书的机会。从此他不再是那个鲁莽的少林弟子,而是一名真正博学的大学生。读书机会难得,苦读与拼搏早已刻进了男孩的骨子里,能文能武,自然出类拔萃。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几个学期的学习,他的语文成绩总是系里第一,从来没考过第二名。回军营不久,他当了排长;没多久,他又当了连长;没多久,他已经是营长……
男孩飞速地奔跑着、进取着,早已成长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不承想,我和家乡的人们也有幸成为男孩无偿施教的诗词弟子。他风趣幽默、声如洪钟,他率真可爱、又极有耐心。在学习风雅的平仄音韵里,我们不仅能感受到一种磅礴的军人气质,也能感受到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痴迷,对祖国和人民深沉的爱,像个温暖的小太阳。
他的年龄比一大帮学员都小,我们乐于叫他“棍棍”这个有点嬉皮的网名,我们有时也叫他小张老师,他真正的名字叫张鹏。
(作者系开州区汉丰第五小学教师)
这种别致的画面第一次在军营出现,连长被逗笑了:“背靠粪桶的书香男孩,看的啥那么专心?”男孩赶紧挺了挺胸脯,行了军礼:“报告连长,浇完粪的温室,最容易因为温度过高,把菜烧死,要在边上看着,等温度升高了,揭开大棚。这中间的时间浪费了实在可惜!”说完他就咧着嘴望着连长憨笑。
在巡查男孩的养鸭工作时,连长又一次有意外之喜。因为每个连队当初购买的鸭子都是100只,养几个月下来从来都有不同程度的折损,养得最好的也不过还剩90只,大多数成活率只有七八成,而男孩养的鸭子居然有100只。连长惊讶无比,询问喂鸭子的诀窍。男孩再次挺了挺胸脯报告:“其实没什么诀窍,不过是鸭子少一只我就买一只,所以永远都是100只。”连长盯着他追问为什么要这么干。男孩倒是有些腼腆:“连队交给我100只鸭子,我想了很多招数都没有保住那些生病的鸭子,只有这个办法能保证完成任务。”
男孩的勤学苦读以及对待工作的积极态度深深打动了连长。连长没想到,谁也没想到,这曾是那个只读过小学、在少林寺习武长大的男孩。连长还清晰记得不久前发生的一次纠纷。
男孩17岁离开少林寺跨入军营,因为文化程度低被分配到生产班种菜养鸭子,没想到第一天上岗就干了一架。食堂每天的剩饭剩菜是喂养牲畜的宝贵资源,男孩和连队喂猪的战友为争资源发生了冲突。他认为鸭子100只,猪只有30头,应该多分点。而战友认为一头猪要顶100只鸭子的食量,应该多分点。在双方都说服不了对方的时候,男孩一气之下展示了“少林功夫”,把战友打了。当停手看到战友已经鼻青脸肿,男孩又慌张起来。连长还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在教育两人时,说话时特地提高了嗓门:“会打架算什么牛人?真正的高手,腹中有诗书、胸中有热血、脑中有信仰,对敌如风卷狂沙,对战友如春带细雨!”振聋发聩的几句话触动了男孩,他羞愧难当。也就是从那一刻起,男孩决意改变。他向连长保证:“从此以后好好工作,下决心读书,用5年的时间读完连队图书室的所有书籍。”
看着男孩懵懂又认真的样子,连长笑了笑,并没有把男孩的话当真。而男孩却真的发生了变化。每天除了老老实实干活之外,锄地的间隙,他在读书;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在读书;战友们玩乐的时候,他还在读书……只要一有空他就捧着书本,背靠粪桶读书已不是什么特别的情节,战友们见惯不惊,而连长也终于看见。
没多久,“背靠粪桶的书香男孩”这个长长的外号迅速在全连传开来。
男孩的人生因书香和“粪香”的交融也悄悄发生着变化。第二年春天,大家都推举他为生产班的班长。没想到男孩一当上班长,奇迹便在这个班接二连三地发生了。因为习武几年身手不凡,男孩带领全班强化体能训练,年年的连队军事比武第一,五公里越野第一,专业比武第一,甚至是演讲比赛、授课比赛、文艺演出,通通都拿到了第一。班里突然士气高涨,“见第一就争,见红旗就扛”,这句话成为他班的流行语。
在苦练杀敌本领的同时,男孩没有忘记自己的5年之约,一直把读书作为业余时间重中之重的任务。后来读书成了习惯,他读书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有时一天可以读三四本,做的读书笔记也越来越多。
一千多个日子的拼搏,男孩好像脱胎换骨了。他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书香男孩。关于历史、关于军事、关于诗词……大家各种各样的疑问,居然都能在他这里得到解答。他带领的班获得的第一名不计其数,奖章和荣誉证书塞满了几大抽屉。
机会说来就来,因为太过优秀,男孩赢得了整个单位唯一一个被保送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军事大学读书的机会。从此他不再是那个鲁莽的少林弟子,而是一名真正博学的大学生。读书机会难得,苦读与拼搏早已刻进了男孩的骨子里,能文能武,自然出类拔萃。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几个学期的学习,他的语文成绩总是系里第一,从来没考过第二名。回军营不久,他当了排长;没多久,他又当了连长;没多久,他已经是营长……
男孩飞速地奔跑着、进取着,早已成长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不承想,我和家乡的人们也有幸成为男孩无偿施教的诗词弟子。他风趣幽默、声如洪钟,他率真可爱、又极有耐心。在学习风雅的平仄音韵里,我们不仅能感受到一种磅礴的军人气质,也能感受到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痴迷,对祖国和人民深沉的爱,像个温暖的小太阳。
他的年龄比一大帮学员都小,我们乐于叫他“棍棍”这个有点嬉皮的网名,我们有时也叫他小张老师,他真正的名字叫张鹏。
(作者系开州区汉丰第五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