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植物界“大熊猫”扎根雪域高原
1000株崖柏在西藏昌都完成适应性栽培
  本报讯(记者 谢国邦 陈永松 王晓宇)6月20日,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林业和草原局传来好消息,由重庆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团队于6月1日选送的1000株崖柏幼苗(500株2年生、500株3年生),在昌都全部完成适应性栽培。
  崖柏被称为植物界“大熊猫”,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曾一度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宣布“野外灭绝”。崖柏具有抗风雪、抗低温、抗瘠薄、抗干旱的生物特性,对于我国干旱地区的生态治理具有巨大潜力。为拯救这一濒危物种,重庆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团队经过20多年的努力,终于实现了崖柏规模化人工繁育。目前,重庆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累计人工繁育崖柏270万株,野外回归75万株,野外回归面积达4500亩。从去年3月开始,崖柏已经移栽到云南、宁夏、陕西、甘肃、山东、广东等11个省市18个试验基地。
  在渝藏全面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24年工作要点中,“探索开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崖柏(重庆)、巨柏(西藏)异地适应性栽培、迁地保护试验”是重要内容之一。此次崖柏进藏从开州出发,一路北上至川西高原,经317国道,到达西藏昌都城区后,再前往三江并流(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的干热河谷地带,行程近2000公里,其中海拔3000米以上的1000公里,横跨整个横断山脉。
  干热河谷地带强光强紫外线照射,气候炎热少雨,植被稀少,森林覆盖率不足5%,水土流失严重,生态十分脆弱。为了更好测试崖柏在干热河谷地带的适应能力,重庆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团队经过科学“会诊”后,将100株崖柏幼苗移交给昌都市林业和草原局,在昌都城区沿河两岸进行适应性栽培。剩余的900株分别移栽到八宿县、左贡县、芒康县等干热河谷地带。
  为了保证崖柏在雪域高原的存活率,重庆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团队和当地林业部门制定了科学的移栽方案,将幼苗分成两批移栽,一部分移栽到条件相对较好的苗圃基地,驯化一年后再移栽到干热河谷地带。一部分直接移栽,测试崖柏的存活率,如果能达到20%以上,就能实现试验目标。
  “崖柏进藏,对于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为美丽中国建设作出贡献,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重庆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主任杨泉介绍,从今年开始,他们继续在我国干热河谷地带、干旱半干旱地区和石漠化严重区域等生态脆弱地方进行适应性栽培,力争今年试验基地达到30个以上,让曾经的濒危崖柏扎根祖国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