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育花蕾桃李竞芬芳
K改革开放
本报记者 喻建国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近年来,我区借助“联挂帮”研训机制这个支点,撬动区域教研有效转型。
我区积极推进“国培计划”项目有效落地,创新实施区教委与区教师进修学校领导联系乡村片区、培训团队成员挂驻乡村片区、基地校帮扶乡村片区的“联挂帮”研训机制,加快建设全市教育强区和渝东北川东北基础教育高地。
改革浪潮涌,硕果压枝头。《我区“联挂帮”构建高效协同支持服务体系》被教育部评为“国培计划优秀工作案例”,《“联挂帮”:区域教研转型创新的实践探索》获重庆市人民政府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中小学校长教育科研领导力转型路径研究》《学本视野下的备课与上课的现状审视》分别获评市教育学会第四届中小学教师优秀论文一等奖、第七届优秀基础教育著述一等奖。
创新求变闯新路
颁发教育系统教师专业荣誉培养管理的意见(试行)、进一步加强校本研修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教科研先进集体与先进个人评选办法……2023年,区委教育工委牢牢抓住创新第一动力与人才第一资源的“牛鼻子”,密集出台了深化学校校本研修、拓展强化名优教师培养与素质教育全链条优化的“新政”,全区“联挂帮”研训机制由1.0版跃升到4.0版。
我区属大城镇带大农村,办学体量约占全市的二十分之一,居第2位。而全区教研机构专任研训人员与专任教师之比约为1:540,研训力量明显单薄。
如何用“柔弱”的研训肩膀挑起教育大区强区的“担子”?
我区立足区情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建构运行教研机构“校领导联片教研员挂片基地校帮片”的工作机制(“联挂帮”研训机制)。“片”指在区与学校之间增设“片区”教研机构,“联”指校级领导分别包一定数量的片区,“挂”指一个片区由1名小学与1名中学教研员包片,“帮”指基地校利用自身优势引领、帮扶片内学校。
我区围绕决策层划片、校领导联片、教研员挂片、基地校帮片的思路,由决策层履行顶层设计、划片、遴校、定岗、考核等职责;校领导提供组织、机制、学术、人力、经费、考核等六大保障;教研员组织好片区内每期1次的名师示范课、新秀培养课、学科竞赛课,指导学校开展好教研组课例教研、主题教研、课题教研、特色教研等,推动片区内学校与教师落实项目研究、课题探索、课程开发;基地校通过成果引进、轮岗带进、结对跟进、专题推进、网络互进等“5进”,助推片内学校教师提高素养和校本研修质量。
强化研修开新局
按照“排位靠前、优势突出、特色明显、乐于奉献”的原则,我区遴选了初中12所、小学12所、幼儿园6所,作为“国培计划”支持服务基地校。这是我区实施“联挂帮”研训机制,提升教师培训团队研修能力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区通过教育改革,达到了机构增量、人力增量、研究增量、成效增量的“四增”效果。全区增设了13个片区,除汉丰片区外,其余12个片区的初中、小学分别确定1所示范引领基地校,8所高完中按4所重点高中带4所普通高中的“4+4”模式,共增设28所基地校。
我区在区级教研机构管理上,变一个副校长分管教研工作为“所有校级干部”各自包片,基地校的每个学科至少指派1名业务骨干作为片区内的学科教研员,各片区增设3名以上的教研员,区级教研机构为每个片区的中学、小学各定点1名教研员。各教研员立足于片内学校“问题需求”,从传统的重点关注课堂转变为研究课程、研究课堂、研究课题,研究对象从传统的研究教师扩大到研究学生、研究校本等。
机构增量、人力增量、研究增量,带来了智力增量、活力增量、选题增量的变化,各片区、各学校开展了富有针对性的需求研究,增加了研究成果的含金量,增添了片内学校内涵发展的动力,取得了增量增值的成效,彰显出“整合教研资源、改革教研方式、创新教研机制、增值教研成效”的转型特色。
与此同时,我区广大乡村教师从乡村学校校本研修微观入手,大兴教研之风、学习之风,为乡村师资“造血”。通过资助乡村教师学历提高学习、全科教师专项培养、骨干名师定向培养、名师工作室、高效课堂、多级培训等行动,为乡村师资“输血”。城乡携手、教师交流、联盟办学、送教下乡等平台,则为乡村教师“换血”。
“‘联挂帮’研训机制,推动建立了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教育发展体制机制,找到了优质学校带动农村薄弱学校变优变强的路径。”区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有助于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学生关键能力培养、新型教学关系建立、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教科研方式深度转型。
素养提升出新绩
“名师网络工作室”“名师微信公众号”“乡村教师工作坊”……我区通过网络研修平台,打通了广大教师参与专题研讨、疑难交流、资源分享等研修活动的线上通道。
基础教育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奠基阶段,需要高度关注对人一生具有根基性、支撑性、生成性的核心素养的培养,着力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近年来,我区各学校转变教育观念,以健康为基、以品德为先、以能力为重,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品德习惯的良好养成、学业水平的全面提高。尤其是高中“4+4”帮扶模式,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据相关机构发布的质量监测报告显示,我区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身心健康感受等多项指标均列全市第一。
伴随着“联挂帮”研训机制的持续加力,全区实现人力增加、智力增加、活力增加、层级增加的“四增加”特色,一大批运用成果呈“井喷”增长。
近年来,我区基于“联挂帮”研训机制的区域教研深度转型实践研究以良好等级结题,《单元教研:提高农村中小学校本教研质量》《“联挂帮”:县域教研机制的创新探索》相继刊发于《教学月刊》,《“联挂帮”:区域教研转型创新的实践探索》刊发于《教育实践与研究》,《基于转型视域的中小学校长教育科研领导力探析》刊发于《教育视界·智慧管理》,《基于操作层面的课堂教学转型探究》刊发于《全视界·教育》等。
“基地校增强了影响力,被帮扶校增加了发展力。”这种直观的变化,在全区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先进集体的考核表彰中得到印证。2015至2016年度,在全区表彰总量不变的情况下,被帮扶的18所初中学校有10所获奖,占被帮扶校的55.6%,占全区获奖总量的27.8%。被帮扶的22所小学,有18所获奖,占被帮扶校的81.8%,占全区获奖总量的26.7%。而此后的年份,获奖总量呈强劲上升势头。
“教育应为社会服务。‘联挂帮’研训机制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生动实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了新发展理念,是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促进高效能治理的有益探索。”区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机制的有效运行,促进了区域教育质量、教师质量、教科研质量有效提升,赢得了社会对教育的良好口碑。
本报记者 喻建国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近年来,我区借助“联挂帮”研训机制这个支点,撬动区域教研有效转型。
我区积极推进“国培计划”项目有效落地,创新实施区教委与区教师进修学校领导联系乡村片区、培训团队成员挂驻乡村片区、基地校帮扶乡村片区的“联挂帮”研训机制,加快建设全市教育强区和渝东北川东北基础教育高地。
改革浪潮涌,硕果压枝头。《我区“联挂帮”构建高效协同支持服务体系》被教育部评为“国培计划优秀工作案例”,《“联挂帮”:区域教研转型创新的实践探索》获重庆市人民政府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中小学校长教育科研领导力转型路径研究》《学本视野下的备课与上课的现状审视》分别获评市教育学会第四届中小学教师优秀论文一等奖、第七届优秀基础教育著述一等奖。
创新求变闯新路
颁发教育系统教师专业荣誉培养管理的意见(试行)、进一步加强校本研修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教科研先进集体与先进个人评选办法……2023年,区委教育工委牢牢抓住创新第一动力与人才第一资源的“牛鼻子”,密集出台了深化学校校本研修、拓展强化名优教师培养与素质教育全链条优化的“新政”,全区“联挂帮”研训机制由1.0版跃升到4.0版。
我区属大城镇带大农村,办学体量约占全市的二十分之一,居第2位。而全区教研机构专任研训人员与专任教师之比约为1:540,研训力量明显单薄。
如何用“柔弱”的研训肩膀挑起教育大区强区的“担子”?
我区立足区情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建构运行教研机构“校领导联片教研员挂片基地校帮片”的工作机制(“联挂帮”研训机制)。“片”指在区与学校之间增设“片区”教研机构,“联”指校级领导分别包一定数量的片区,“挂”指一个片区由1名小学与1名中学教研员包片,“帮”指基地校利用自身优势引领、帮扶片内学校。
我区围绕决策层划片、校领导联片、教研员挂片、基地校帮片的思路,由决策层履行顶层设计、划片、遴校、定岗、考核等职责;校领导提供组织、机制、学术、人力、经费、考核等六大保障;教研员组织好片区内每期1次的名师示范课、新秀培养课、学科竞赛课,指导学校开展好教研组课例教研、主题教研、课题教研、特色教研等,推动片区内学校与教师落实项目研究、课题探索、课程开发;基地校通过成果引进、轮岗带进、结对跟进、专题推进、网络互进等“5进”,助推片内学校教师提高素养和校本研修质量。
强化研修开新局
按照“排位靠前、优势突出、特色明显、乐于奉献”的原则,我区遴选了初中12所、小学12所、幼儿园6所,作为“国培计划”支持服务基地校。这是我区实施“联挂帮”研训机制,提升教师培训团队研修能力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区通过教育改革,达到了机构增量、人力增量、研究增量、成效增量的“四增”效果。全区增设了13个片区,除汉丰片区外,其余12个片区的初中、小学分别确定1所示范引领基地校,8所高完中按4所重点高中带4所普通高中的“4+4”模式,共增设28所基地校。
我区在区级教研机构管理上,变一个副校长分管教研工作为“所有校级干部”各自包片,基地校的每个学科至少指派1名业务骨干作为片区内的学科教研员,各片区增设3名以上的教研员,区级教研机构为每个片区的中学、小学各定点1名教研员。各教研员立足于片内学校“问题需求”,从传统的重点关注课堂转变为研究课程、研究课堂、研究课题,研究对象从传统的研究教师扩大到研究学生、研究校本等。
机构增量、人力增量、研究增量,带来了智力增量、活力增量、选题增量的变化,各片区、各学校开展了富有针对性的需求研究,增加了研究成果的含金量,增添了片内学校内涵发展的动力,取得了增量增值的成效,彰显出“整合教研资源、改革教研方式、创新教研机制、增值教研成效”的转型特色。
与此同时,我区广大乡村教师从乡村学校校本研修微观入手,大兴教研之风、学习之风,为乡村师资“造血”。通过资助乡村教师学历提高学习、全科教师专项培养、骨干名师定向培养、名师工作室、高效课堂、多级培训等行动,为乡村师资“输血”。城乡携手、教师交流、联盟办学、送教下乡等平台,则为乡村教师“换血”。
“‘联挂帮’研训机制,推动建立了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教育发展体制机制,找到了优质学校带动农村薄弱学校变优变强的路径。”区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有助于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学生关键能力培养、新型教学关系建立、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教科研方式深度转型。
素养提升出新绩
“名师网络工作室”“名师微信公众号”“乡村教师工作坊”……我区通过网络研修平台,打通了广大教师参与专题研讨、疑难交流、资源分享等研修活动的线上通道。
基础教育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奠基阶段,需要高度关注对人一生具有根基性、支撑性、生成性的核心素养的培养,着力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近年来,我区各学校转变教育观念,以健康为基、以品德为先、以能力为重,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品德习惯的良好养成、学业水平的全面提高。尤其是高中“4+4”帮扶模式,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据相关机构发布的质量监测报告显示,我区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身心健康感受等多项指标均列全市第一。
伴随着“联挂帮”研训机制的持续加力,全区实现人力增加、智力增加、活力增加、层级增加的“四增加”特色,一大批运用成果呈“井喷”增长。
近年来,我区基于“联挂帮”研训机制的区域教研深度转型实践研究以良好等级结题,《单元教研:提高农村中小学校本教研质量》《“联挂帮”:县域教研机制的创新探索》相继刊发于《教学月刊》,《“联挂帮”:区域教研转型创新的实践探索》刊发于《教育实践与研究》,《基于转型视域的中小学校长教育科研领导力探析》刊发于《教育视界·智慧管理》,《基于操作层面的课堂教学转型探究》刊发于《全视界·教育》等。
“基地校增强了影响力,被帮扶校增加了发展力。”这种直观的变化,在全区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先进集体的考核表彰中得到印证。2015至2016年度,在全区表彰总量不变的情况下,被帮扶的18所初中学校有10所获奖,占被帮扶校的55.6%,占全区获奖总量的27.8%。被帮扶的22所小学,有18所获奖,占被帮扶校的81.8%,占全区获奖总量的26.7%。而此后的年份,获奖总量呈强劲上升势头。
“教育应为社会服务。‘联挂帮’研训机制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生动实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了新发展理念,是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促进高效能治理的有益探索。”区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机制的有效运行,促进了区域教育质量、教师质量、教科研质量有效提升,赢得了社会对教育的良好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