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扎根基层 耕耘乡土
——记大进镇新元村党支部书记陈永刚
    陈永刚介绍三峡药博园里展示的中药材。(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谢国邦
  穿梭于荆棘密布的山间小路,在杂树杂草间探寻可用之地。3月27日,大进镇新元村党支部书记陈永刚天蒙蒙亮上山,星夜回家。一天下来衣服划破多处、身体极度疲乏,但值得欣慰的是为村里找到了50余亩可用林地。
  耕地对于大山里的新元村是非常宝贵的资源。近年来,在陈永刚的带领下,新元村新增可用土地近200亩,为村里中药材和蔬菜产业规模发展提供了条件。
  尽其一生,只为山乡更让人向往。从意气风发到近知命之年,把一生最美好的岁月留在山里,在偏远的山村任村干部20多年初心不改,在贫瘠的乡村打造出致富样本,现年46岁的陈永刚相继获得“开州区优秀共产党员”“开州区担当作为好支书”称号,在2022年开州区第一届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擂台比武”中获得片区赛一等奖、总决赛二等奖。
   留在山里有希望
  群山连绵,草木葱郁。位于秦巴山脉里的新元村,拥有良好的自然资源。
  陈永刚从小生活在这里。这里虽远离城镇、道路不畅、信息闭塞,但蓝天白云和青山绿水却让他对家乡无比热爱。学生时代的陈永刚就立下了深耕大山求发展的志向。
  从理想到现实,陈永刚坚持了20多年。
  20多年前的新元村,耕地稀少、农作物产量低,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差。二十来岁的陈永刚并没有被残酷的现实所屈服,勇敢地选择留在山里,誓要在贫瘠的土地上踏出一条致富路。
  23岁的陈永刚被选为村干部,他主动向老同志学习、向群众请教,兢兢业业干好本职工作,并积极尝试新技术、新理念,探索新发展。
  从村文书到村主任再到如今的村党支部书记,陈永刚的梦想在乡村实践中“生根发芽”。
  养殖中蜂、种植药材和蔬菜,拿起锄头是农民,放下锄头是干部。陈永刚深知,村干部的经济待遇不高,必须得自己发展产业增加收入,才能为群众树立“标杆”。
  “每年种养业的收入超过10万元。”陈永刚不但让自家走上致富路,还用事实告诉群众,留在山里一样大有希望。
  挖掘资源兴产业
  山不分高低,地不分贫瘠,皆有所长。在陈永刚的引领下,新元村变劣势为优势,产业发展呈现“接二连三”之势。
  利用山地特点,打出产业振兴“优势牌”。多年来,陈永刚频繁地往来于镇上和区上,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在他的推动下,新元村建成西南首家集种植、科普、研学、旅游为一体的三峡药博园,成为“三峡药博会”固定举办地。
  产业成形,基础设施相继跟上。多年来,新元村新建产业便道1500米、灌溉用蓄水池2口,带动发展中药材2000亩、高山蔬菜800亩,培育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21个,将高山差异性气候、无污染的自然环境变为培育绿色优质农产品的优势资源。
  油化一条“致富路”,引来产业无穷尽。新元村硬化、油化道路3400米,串连起巴山大峡谷景区。陈永刚注重借势发力,以“崖柏王”、三峡药博园等特色资源,吸引社会资本150多万推动秦巴文旅项目落地,研学旅游、避暑康养,民宿产业逐步兴起,带动天然蜂蜜、本地山羊、农家土猪、土鸡等特产销售。大山里的山路变为游客走进来和产品走出去的“振兴路”。
  去年,新元村集体经济收入58万元,全村户均增收4000元左右。
  淬炼“五心”型干部
  新型的农村干部,要热爱农村、熟悉农业、走近农民。针对新的形势和需要,陈永刚注重培养一支“五心”干部队伍,助力全村经济社会发展。
  新元村“五心”干部是指:坚持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缚、不为欲所惑,以实现新元村乡村振兴为奋斗目标,脚踏实地做事,“安心”谋发展;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无惧艰难险阻,敢想敢为、善作善为的“恒心”;不断增强干事创业的“决心”;践行“爱而不懂干不成,懂而不爱干不好”工作理念,以“匠心”思维不断提高服务水平;驰而不息纠正不正之风,始终保持为民务实清廉、忠诚干净担当的“公心”。
  陈永刚当好班子“领头雁”,以身作则、身先士卒,以“三育两带”和“双提升”为要求,开展党员“十在先走在前”行动,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全面落实组织生活制度,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打造出一支政治强、业务精、敢担当、作风正的党员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