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赋能新机遇 点燃发展新引擎
本报记者 程超
红糖、干豇豆、桐子叶粑粑、山胡椒酱、霉豆腐等农村“土货”是50余万常年在外打拼的开州人的味蕾记忆,长期以来处于“藏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近年来,区商务委通过建设电商基础设施、培育电商人才、培育电商品牌等举措,让农村“土货”搭上“互联网”快车销往全国,探索出一条电商助农、富农的发展道路。
近年来,在区商务委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电商行业,越来越多的农村“土货”销往全国各地。截至目前,我区电商产业园入孵电商企业30余家;去年,全区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6.48亿元、同比增长20%。
筑基础
今年正月初九,上万市民在帽壳顶公园登高,与此同时,20多家商家在云枫广场展销产品。“举子有品”电商团队的主播李小凤一边直播登高的实况,一边介绍产品。
“每逢重大活动,我们都会到现场进行直播带货,直播间人气更旺,流量更大,产品销售更好。”李小凤说,除了重大活动外,他们还会到各个乡镇进行“直播赶场”。
区商务委组织实施“直播赶场”行动以来,村民再也不愁产品销售不出去了。甚至一到赶场日,村民就主动联系直播团队,希望让他们的“土特产”上上镜。干豇豆、干洋芋、桐子叶粑粑、清明菜粑粑等“土货”摇身一变成为“网货”,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
“为了更好地推动电商产业发展,我们建成了11个镇级电子商务运营中心,主要提供直播带货、农产品收集、物流仓储、电商培训等服务。”区商务委电子商务科科长徐宏鑫说,截至目前,每个镇级电子商务运营中心每季度网络零售额均超过15万元。
除此之外,我区建成电商产业园2个,总面积近1.8万平方米,每个电商产业园都设置了创业孵化、云数字、品牌服务、达人服务、数字人才服务、电商直播运营等6大核心功能区,入驻企业近100家,为全区电商从业者提供全方位服务,并重点为“直播赶场”团队提供“一对一”服务。
我区还建成快递物流处理中心2个,总面积约1.3万平方米,年处理快递包裹近4000万个。在乡镇建成35个镇级物流处理中心和100个村级综合服务站,实现快递物流每日一配送。“直播赶场”所售农产品每天通过高效的物流体系源源不断地“走出去”。
育人才
今年春节期间,电商从业者唐顺军趁着赶场日在街上搞起了直播带货,卖起了大米、腊肉等产品,引起了众多网友围观,带动了销量大涨。
“我先后3次参加区商务委组织的电商培训,学会了很多电商专业知识。”90后农村小伙唐顺军初中毕业后曾到广州打工,最终,他选择返乡创业走上电商之路。
近年来,许多像唐顺军一样的年轻人纷纷返乡参加区内组织的电商培训,在家门口开直播,卖家乡的“土特产”。
区商务委通过分级分类开展电商知识普及、电商技能提升、农产品跨境网络销售、电子商务创新人才(成都)等培训25期,培训学员1500余人,涌现出“新农人群姐”“蒋良心”“曾静不静”等一大批乡土网络主播,为我区电商产业蓬勃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区聚焦50余万常年在外开州人,每年举办开州乡情大会暨开商大会,密切在外开州人与家乡的联系。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在外开州人通过“直播赶场”等方式累计购买家乡“土特产”价值近5000万元。
塑品牌
“我们虽然是传统企业,但也在进行互联网转型。目前在网上销售‘开州香肠’,一年销售额有100万元。”重庆市钱江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钱辉介绍说,该公司注册了“开州香肠”商标,还在天猫、抖音、微信小程序等平台上开了网店,把“开州香肠”卖到了全国各地。
产品质量好、品牌的知名度高往往能吸引更多消费者。
“像春橙、香肠、紫水豆干,都具有一定的美誉度,广大的消费者也非常认可。”徐宏鑫介绍说。
为此,区商务委联合有关职能部门强化靠前服务和执法监督,上门宣传《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与直播团队签订《产品质量安全责任承诺书》,不定期对直播团队仓库进行抽检,不合格产品一律查封。
同时,我区还构建形成以“开味开州”区域公共品牌为引领,以“开县春橙”“开州香肠”“开州木香”“开州再生稻”等特色产业品牌为支撑,以“紫水豆干”“南门红糖”等品牌为主体的品牌“谱系图”,培育国家级和市级农业品牌247个。
随着各类品牌影响力和品牌价值逐年提升,我区农副产品借助电商平台飞往千家万户,我区各行各业的人员也在奋进路上收获到了满满的幸福感。
红糖、干豇豆、桐子叶粑粑、山胡椒酱、霉豆腐等农村“土货”是50余万常年在外打拼的开州人的味蕾记忆,长期以来处于“藏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近年来,区商务委通过建设电商基础设施、培育电商人才、培育电商品牌等举措,让农村“土货”搭上“互联网”快车销往全国,探索出一条电商助农、富农的发展道路。
近年来,在区商务委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电商行业,越来越多的农村“土货”销往全国各地。截至目前,我区电商产业园入孵电商企业30余家;去年,全区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6.48亿元、同比增长20%。
筑基础
今年正月初九,上万市民在帽壳顶公园登高,与此同时,20多家商家在云枫广场展销产品。“举子有品”电商团队的主播李小凤一边直播登高的实况,一边介绍产品。
“每逢重大活动,我们都会到现场进行直播带货,直播间人气更旺,流量更大,产品销售更好。”李小凤说,除了重大活动外,他们还会到各个乡镇进行“直播赶场”。
区商务委组织实施“直播赶场”行动以来,村民再也不愁产品销售不出去了。甚至一到赶场日,村民就主动联系直播团队,希望让他们的“土特产”上上镜。干豇豆、干洋芋、桐子叶粑粑、清明菜粑粑等“土货”摇身一变成为“网货”,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
“为了更好地推动电商产业发展,我们建成了11个镇级电子商务运营中心,主要提供直播带货、农产品收集、物流仓储、电商培训等服务。”区商务委电子商务科科长徐宏鑫说,截至目前,每个镇级电子商务运营中心每季度网络零售额均超过15万元。
除此之外,我区建成电商产业园2个,总面积近1.8万平方米,每个电商产业园都设置了创业孵化、云数字、品牌服务、达人服务、数字人才服务、电商直播运营等6大核心功能区,入驻企业近100家,为全区电商从业者提供全方位服务,并重点为“直播赶场”团队提供“一对一”服务。
我区还建成快递物流处理中心2个,总面积约1.3万平方米,年处理快递包裹近4000万个。在乡镇建成35个镇级物流处理中心和100个村级综合服务站,实现快递物流每日一配送。“直播赶场”所售农产品每天通过高效的物流体系源源不断地“走出去”。
育人才
今年春节期间,电商从业者唐顺军趁着赶场日在街上搞起了直播带货,卖起了大米、腊肉等产品,引起了众多网友围观,带动了销量大涨。
“我先后3次参加区商务委组织的电商培训,学会了很多电商专业知识。”90后农村小伙唐顺军初中毕业后曾到广州打工,最终,他选择返乡创业走上电商之路。
近年来,许多像唐顺军一样的年轻人纷纷返乡参加区内组织的电商培训,在家门口开直播,卖家乡的“土特产”。
区商务委通过分级分类开展电商知识普及、电商技能提升、农产品跨境网络销售、电子商务创新人才(成都)等培训25期,培训学员1500余人,涌现出“新农人群姐”“蒋良心”“曾静不静”等一大批乡土网络主播,为我区电商产业蓬勃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区聚焦50余万常年在外开州人,每年举办开州乡情大会暨开商大会,密切在外开州人与家乡的联系。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在外开州人通过“直播赶场”等方式累计购买家乡“土特产”价值近5000万元。
塑品牌
“我们虽然是传统企业,但也在进行互联网转型。目前在网上销售‘开州香肠’,一年销售额有100万元。”重庆市钱江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钱辉介绍说,该公司注册了“开州香肠”商标,还在天猫、抖音、微信小程序等平台上开了网店,把“开州香肠”卖到了全国各地。
产品质量好、品牌的知名度高往往能吸引更多消费者。
“像春橙、香肠、紫水豆干,都具有一定的美誉度,广大的消费者也非常认可。”徐宏鑫介绍说。
为此,区商务委联合有关职能部门强化靠前服务和执法监督,上门宣传《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与直播团队签订《产品质量安全责任承诺书》,不定期对直播团队仓库进行抽检,不合格产品一律查封。
同时,我区还构建形成以“开味开州”区域公共品牌为引领,以“开县春橙”“开州香肠”“开州木香”“开州再生稻”等特色产业品牌为支撑,以“紫水豆干”“南门红糖”等品牌为主体的品牌“谱系图”,培育国家级和市级农业品牌247个。
随着各类品牌影响力和品牌价值逐年提升,我区农副产品借助电商平台飞往千家万户,我区各行各业的人员也在奋进路上收获到了满满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