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在朗朗月光中安顿自己
——读《月亮照在村庄上》有感
  ■ 袁野
  认识窦小四(原名窦绢霞)三四年光景吧,懂她真诚,因为有过很多次深夜畅谈;知她会写能写,她将未能吐穗的心事记录于她的公众号,等到足够数字,结集成书。这样一个执着,坦诚的女人,或许契合了自己对朋友的一个定义——容易袒露心扉,善意,真诚,心直,有温度,有女人的柔媚,又有小女孩的可爱,自带一种赏心悦目的光芒。
  记得在她的第一本诗集《致清水河》里有这样一句话:“我那无数个在今生今世里无法解开的心结。”回首,距离小四诗集的出版已经过去了三年,这三年的时光里,小四用月光般柔润的深情,饱满如麦粒的文字将时间的细密处填满,汇聚成这本散文集——《月亮照在村庄上》。在这本散文集里,我读到小四文如其人的真挚,也读到了她的灼灼才华,还有那种洇于红尘坦坦荡荡自然独白的成长经历。
  很多作家都曾将目光凝向夜空中的皓月,每个人对月光都怀着独特的情感。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望月思念妻儿,鲁迅也写过故乡和月亮。小四也凝望着那一弯月亮,望着望着,她想起那苍凉的大西北的村庄,那些河流、沟壑、断崖、木柴、胡杨林、绿苜蓿、白蘑菇……小四说这些纯洁,真诚,无罪的事物使她觉得幸福而安宁。这些事物是她情感世界的众生,爱与被爱,都被朗朗月光所普渡。那些被小四梳理的过往,云淡风轻地被她凝结成笔端的绢绢文字,朗照在村庄上的月光,依然在她的心里明澈悠长。而小四,我想,她已经解开了那些心结。
  一个村庄,就是一个母亲。人生可以没有目的,但是,人生不会没有来处。这是小四笔下的村庄,也是镌刻在她灵魂深处的村庄。
  《月亮照在村庄上》按五大板块共四十篇文章徐徐铺陈。第一辑“生命的力量”,第二辑“朴素的情怀”,第三辑“苍凉的风从脸颊吹过”,第四辑“暖白如月”,第五辑“虚妄和梦境”。
  在《月亮下的白菩萨》里,我读到:“月亮照在村庄上,照在村庄上的月光像牛奶一样在四野里乳白色流淌,天与地,只黑白两色,像极了人的眼睛,噙不住眼泪。”小四让祖母先登场,再让明月亮相,祖母和明月没有那么泾渭分明,祖母和村庄是现实,明月予以虚象,予以拟人化。于是“照在村庄上的银白色的月光从空中漫洒下来,这白色的光折射在祖母身上和她的满头银发上,明晃晃的……”“祖母望着天上的一枚白月亮,缓缓地说:‘哦,原来是菩萨。’”正如小四所说,这世上到底有没有菩萨?菩萨只是善良与仁义的代名词。祖母,这个年轻时被爷爷家暴,却依然隐忍坚强,从三十多岁到八十多岁帮助人家接生的善良老人,她帮人接生不辞辛苦,不受毫厘,她虽然不宽裕但还帮助比她更艰难的人,一把米,一件旧衣衫,甚至没人照顾产妇的人家,她赶紧处理完家事后去帮她们洗洗涮涮。村里人都说,对于这个村子,受过苦难却慈悲仁义的老祖母,就是照亮周围的洁白而神圣的白菩萨。小四用这种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升华了月光的意义。
  她写父亲——“他一直是这样,任何时候,衬衣都很白,皮鞋都很亮。”(《致敬父亲:我心中永远的文艺老青年》)。父亲出场,亲切,整洁,这样的父亲是《精神上的父亲》。当作者考中师落榜的时候,“慈爱的父亲说:‘老天爷让我的娃没考上中师的意思就是和我一样认为,我的娃是上大学的好材料。’”当“我”和三叔丢失了满满的一箱货物的时候,“我”哭了一路,哭得稀里哗啦,“奶奶叹息着:‘我的娃太不容易了……’可是父亲听明白了事情经过,哈哈大笑着说:‘娘,紧是紧,可是货物丢了就丢了,只要我的娃好好的,丢了的货钱我再挣回来。’”作者还记录了一件事,一个深夜,家里雇请的两个放羊的兄弟还没有回来,父亲赶紧召集人去寻他们,后来找到了这两个放羊人,才知道因为一只非常昂贵的小尾寒羊突发血症死了,两个放羊人吓坏了不敢回来。“父亲依然哈哈笑着摸着两个孩子的头说:‘只要你俩好好的,羊死了就死了,不用你们赔钱,快别哭了,赶紧暖着身体。’”不仅仅是写父亲的大度包容的生动细节,作者还写道:“父亲的八个儿女任何一个都没有听过父亲以一个长者俯视,居高临下以家主身份来告诉每一个孩子你该怎样,不该怎样。”父亲永远都是用身教胜过言辞指责,他说:“酒场无小人,赌场无君子。”所以,他自己就从不打麻将。在这些往事里,父亲的豁达,包容,善良,为犒劳家人的辛劳,作者用平淡而朴实的叙述,将一个对家庭有着强烈责任感,乐观豁达,对子女爱护有加的“父亲”形象,真实地凸现在读者的脑海中。
  她写母亲——不同于其他人的着墨风格,以母亲的什么什么来写母亲。小四写母亲是从更细致入微处入手,“小时候我不知得了什么病,隔三岔五就会昏睡几天……那几天的情形我都不记得,只是在我似醒非醒的时候,有个人脸挨着我的脸,不喘气地停留一会儿,这个人,就是我母亲。”(《那个探我鼻息的人》)。“母亲为何敛声静气,是只有如此方能知道我是否还有气息。这样的母亲因为担心我而探我鼻息的光阴,一直持续到我十八岁。因为我生来瘦小,让母亲觉得我比其他几个孩子弱,多出了比其他孩子更多的心疼。本就辛苦操劳的母亲就这样揪心了我十八年。”母亲的这种无声的爱如涓涓小溪缓缓在小四的笔端流淌,也流进读者的心间。她写女儿,幼小的女儿在“我”的怀抱里喃喃地说:“妈妈,你别难过,我给你过生日,我每年都给你过生日,做生日礼物,做一辈子。”(《吾女书》)。
  在这本散文集里我最欣赏的就是小四对祖母、父亲、母亲,还有女儿的书写,他们就是最耀眼的“我的月光”,他们照亮且温暖了小四的心。他们不仅仅是小四对至亲的描绘及内心对他们深情的表达,我觉得更是《月亮照在村庄上》最柔软,最感人的篇章。
  窦小四是甘肃省张家川县马关镇人,苍凉的大西北,故乡的那些村庄,在小四的笔下,又该是怎样一番景象?
  “我敬畏这些村庄,那些在丰收之后,林立在场院之上,晴空之下是玉米秆和洋芋蔓,它们安然地矗立在夜晚的村庄里,静默不语。”(《我敬畏这些村庄》)。“是的,只要是喜欢我和我的牛们一起,越过沟沟坎坎,爬过坑坑洼洼,行走至道路稍宽敞平稳处的时候,这样,就意味着我触摸到安全了。”(《月亮照在村庄上》)。大西北干旱,普遍缺水,牛饮水量大,所以只能赶着牛去远处寻找水源。大姐出嫁后,二姐也考上大学了,所以饮牛这件事就只能由当时只有十一二岁的“我”去完成。在夜晚七八点,甚至八九点,“我”赶着三头牛穿过荒无人烟的荒漠,平日里听到的关于鬼怪的故事,都涌上心头,尤其是秋冬季节,早早就黑了的天,呼号着的阴冷的风,那种小姑娘的胆怯,恐惧,作者用对环境的细致刻画更烘托出小小的“我”对少年时的这段经历的刻骨铭心,同时让读者感受到小四丰富的文学词汇和如诗经般明快的语言。
  她是这样写月光的,“是啊,是月光,是月光如同一滴巨大的消融了的洁白的羊脂,抑或烛泪,在不为人所知的一个什么美妙时刻里,从高空温柔地坠落,坠落在这星星点点散落着很多房屋、树木、牛羊和人的村庄上,从而形成村庄这样一颗灵性璀璨的琥珀。”在那一刻,万物,都如同“我”一样,卸下自卫的刀剑了,丢掉恐惧的蒺藜了。“月亮照在村庄上,一切都是那么谦卑,一切都是那么和顺,一切都是那么纯洁,一切又都是那么简单。”那一刻,小小的瘦弱的“我”,完全而彻底地忘记了恐惧,所以再后来,“我”的足迹遍布异乡,多少艰辛辛酸,喜悦辉煌,“我”总也忘不了儿时那夜晚,那每一个独自饮牛折返的路上,仰望夜空那天幕上最美的画景。(《月亮照在村庄上》)。不知为何,读到此处,我竟想起了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一千多年前,我不知道诗人是否也是在一个有皎月的夜晚,在荒凉辽阔的边塞,心生感慨,边塞的酷寒没有苍凉了诗人的心,而是一种勃发乐观的戍守,那轮月亮抚慰了诗人。“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千年之后,小四也在荒凉辽阔的边塞,在故乡的月光里,在经历了几十年岁月的洗礼之后,顿悟了人生的真谛,她同那个在荒漠中坚守边塞乐观的诗人一样,她同那个有着博学思辨的哲人一样,在苦乐参半的人生道路上,跨过一个又一个沟坎。小四如此写道:“水声流淌在苏格拉底的心上,恰如月光照在村庄上,月亮照在村庄上的时候,而村庄其实也在照着月亮。”宋代文人洪迈在《容斋随笔》序中写道:“可以稽典故,可以广闻见,可以证讹谬,可以膏笔端。”这种感觉,我在读小四的散文集时就有这种体会。小四的散文中文字的张力既有女性的柔美细腻,又不乏宏阔之气。
  “天还很黑,每家每户的长辈就已舀好满满几大桶又湿又重又臭的牛粪,于是,每家每户的大人孩子都得起早床,挑起与各自承受力匹配的粪土从家里出发,去遥远的后湾里送粪。”(《我的遥远的后湾里》)。送粪的路途遥远,坑坑洼洼,天幕暗沉,全是上坡路,那时候“我”还很小,稚嫩的腰背被压弯,真的很疼,腿也疼,父亲和母亲就给“我”和姐姐们唱歌讲故事,借着他们口中的故事和歌谣的力量,“我”才能以“我”十二岁稚嫩柔弱的肩膀,把那满满一担湿重的牛粪,从天还漆黑的时分,一路咬着牙摇摇摆摆从西台村坚持挑到那遥远的后湾里。而那些在曲折山路上,来自父亲母亲的故事和歌声,成为作者漫长成长路上,用以对抗那些灰暗和风雪的厚重的铠甲和有力的武器。读到这些的时候,我不得不与作者产生心灵的共鸣,由此感受到,小四的善良和真诚,正直的人生观都来源于她所深爱着的,其乐融融的原生家庭,她的血管里流淌着坚韧正直的父亲和母亲的血液,她为此骄傲而幸福。
  小四从甘肃那个叫西台的小村庄考入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毕业后通过人才引进来到这座巴山小城开州。她采撷一路风景,让读者跟随她笔端的指引掠过面容清瘦而神情肃穆的故乡甘肃,她写南方的树安静,北方的雪丰满,甘南的天空蓝得透彻。她无不思念着故乡,她在《乡愁瘦》里说:故乡年年一场的社戏,年年惹得她心中那株思乡的瘦而硬的野草被飓风吹动般摇摆,母亲和长姐一定在家中洗菜,做面,以期招待客人,以备过冬之用。“我的心在沉寂了一段时光之后,出发了。”她《行走在汉丰湖边儿上》,从《木质的秋天》《北方的树林》再到《涠洲岛看日出》,在浏览这些文字中仿佛跨越千里山海,伴白雪丰莹,感受大漠孤烟直的塞外风光,领略第二故乡的湖光山色。
  小四的散文或借物抒情,或借事说理,她将或近或远的山川风物与人事相呼应,寻觅与人生,作为与世界沟通的密码。
  “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小四的眼里有日月星辰,有山川河流。茫茫宇宙苍苍厚土,如血的枫叶,至柔至媚的胡杨林都融入小四的眼里烙印在她的笔下,纵然世间繁复喧扰,她自有万物滋养。她就这样将她的心扉袒露于《月亮照在村庄上》,我徜徉于其中,窥见了一个女子的花朵和小草的心事,明白了她曾经度过的是怎样的一段时光,让读者识得她的内心,识得朗朗月光中一个女子的心思,作者也在朗月的柔光里找到了心灵栖息所向。
  (作者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重庆金融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