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跃人欢丰收美 强村富民笑开颜
村民展示肥美的稻香鱼,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本报记者 熊瑛 文/图
“我要50斤稻香鱼,明天下午能送来吗?”
“能、能,我明天上午就去田里捕捞,下午准时送到。”
2月25日,九龙山镇麒麟村村民韦振华的手机又响了起来,他接听过后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这段时间,正是他家的稻香鱼销售旺季,尽管稻香鱼价格比其它鱼要贵许多,仍成为顾客的抢手货,需打电话预订。
2021年2月初,九龙山镇麒麟村村支“两委”请来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水产服务站的专家,为村里的产业发展支招。专家经过深入调研后,给出了结论:麒麟村气候温润,光照充足,水质好,适合发展种养产业。为了保险起见,村支“两委”又组织村民小组长、乡贤以及群众代表到竹溪、南雅等地考察学习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最终决定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当年年底,试发展的50亩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就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村里产业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宽,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发展生态产业
2021年春节刚过,麒麟村村支“两委”就开始以“以地养农,以业富农”思路,在全村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技术。
“我种了几十年的水稻,从没尝试过在稻田里养鱼!这不是瞎搞吗?如果按照你们的想法去做,养了鱼,谷子减产,谁负责?”麒麟村2组村民韦德合首先站出来反对,其他村民见状纷纷保持缄默。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面对村民的不理解,麒麟村党支部书记韦立与村支“两委”班子成员商议后,决定先在村集体经济联合社试发展50亩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村干部也要带头在自家稻田里养鱼。
“3月份放的鱼,次年1月份就能捕捞。1亩稻田产鱼220斤,产水稻600斤,鱼每斤15元,水稻每斤3元,两项收入加起来每亩有5100元,比单种水稻效益高。”稻香鱼捕捞时,许多村民前来围观,韦立掰起手指头给大家算了一笔账。
增强增收信心
“韦书记,我想尝试下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可我不懂技术,你可以教我吗?”2022年春节过后,韦德合满脸歉意来到韦立家,说出自己的想法。
“好好好,我愿意教你技术,并且还可以帮你销售。”韦立欣然答应。
其他村民见状,也纷纷加入到稻渔综合种养队伍中。1亩、2亩、5亩、10亩、50亩……村支“两委”班子成员纷纷到各家各户的田里,手把手、面对面指导村民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产业。
“进排水口一般要设在稻田的对角,以保证水流畅通。进排水口的大小,根据稻田的排水量决定。另外,必须在插秧之前挖好鱼沟、鱼凼。在进排水口处还要安装拦鱼栅,防止鱼逃走和野鱼、敌害等进入稻田……”2022年开春之际,麒麟村的几名村干部每天忙得不可开交,村民脸上笑开颜,一垄垄稻田翻浪花,一尾尾鱼儿畅快游,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激活发展动力
田还是那块田,变的是种田的理念。通过稻渔综合种养技术,麒麟村一批爱农业、懂技术的高素质农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新技能点亮了农民的新生活,更激活了强村富民的发展动力。
在稻渔共生共养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中,鱼儿为水稻除草除虫、耘田松土;水稻为鱼儿遮阴、提供食物,达到了以稻养鱼、以鱼促稻、共生共赢的效果,不仅能够有效利用土地资源,还减少了除草、施肥、喷药等劳动力投入和农药化肥的支出,有效降低了种水稻的成本,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让绿水青山重新焕发生机,也实现了农民增收、土地增效。
麒麟村的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在九龙山镇广泛推广,出产的稻香鱼、稻米享誉开州、供不应求,成为城区市民舌尖上的美味佳肴。麒麟村乘势而上,注册了“韦家扁绿色稻香米”“韦家扁绿色稻香鱼”商标,通过村集体经济联合社对村里的稻米和稻香鱼进行统一包装和销售。特色产业的发展给村民带来了满满的获得感、稳稳的幸福感。
“短短三年,我村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由最初的50亩发展到如今的200亩,今年总产值预计100万多元。鉴于村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下一步,我们准备将该产业扩大到300亩,让村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韦立说。
本报记者 熊瑛 文/图
“我要50斤稻香鱼,明天下午能送来吗?”
“能、能,我明天上午就去田里捕捞,下午准时送到。”
2月25日,九龙山镇麒麟村村民韦振华的手机又响了起来,他接听过后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这段时间,正是他家的稻香鱼销售旺季,尽管稻香鱼价格比其它鱼要贵许多,仍成为顾客的抢手货,需打电话预订。
2021年2月初,九龙山镇麒麟村村支“两委”请来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水产服务站的专家,为村里的产业发展支招。专家经过深入调研后,给出了结论:麒麟村气候温润,光照充足,水质好,适合发展种养产业。为了保险起见,村支“两委”又组织村民小组长、乡贤以及群众代表到竹溪、南雅等地考察学习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最终决定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当年年底,试发展的50亩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就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村里产业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宽,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发展生态产业
2021年春节刚过,麒麟村村支“两委”就开始以“以地养农,以业富农”思路,在全村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技术。
“我种了几十年的水稻,从没尝试过在稻田里养鱼!这不是瞎搞吗?如果按照你们的想法去做,养了鱼,谷子减产,谁负责?”麒麟村2组村民韦德合首先站出来反对,其他村民见状纷纷保持缄默。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面对村民的不理解,麒麟村党支部书记韦立与村支“两委”班子成员商议后,决定先在村集体经济联合社试发展50亩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村干部也要带头在自家稻田里养鱼。
“3月份放的鱼,次年1月份就能捕捞。1亩稻田产鱼220斤,产水稻600斤,鱼每斤15元,水稻每斤3元,两项收入加起来每亩有5100元,比单种水稻效益高。”稻香鱼捕捞时,许多村民前来围观,韦立掰起手指头给大家算了一笔账。
增强增收信心
“韦书记,我想尝试下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可我不懂技术,你可以教我吗?”2022年春节过后,韦德合满脸歉意来到韦立家,说出自己的想法。
“好好好,我愿意教你技术,并且还可以帮你销售。”韦立欣然答应。
其他村民见状,也纷纷加入到稻渔综合种养队伍中。1亩、2亩、5亩、10亩、50亩……村支“两委”班子成员纷纷到各家各户的田里,手把手、面对面指导村民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产业。
“进排水口一般要设在稻田的对角,以保证水流畅通。进排水口的大小,根据稻田的排水量决定。另外,必须在插秧之前挖好鱼沟、鱼凼。在进排水口处还要安装拦鱼栅,防止鱼逃走和野鱼、敌害等进入稻田……”2022年开春之际,麒麟村的几名村干部每天忙得不可开交,村民脸上笑开颜,一垄垄稻田翻浪花,一尾尾鱼儿畅快游,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激活发展动力
田还是那块田,变的是种田的理念。通过稻渔综合种养技术,麒麟村一批爱农业、懂技术的高素质农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新技能点亮了农民的新生活,更激活了强村富民的发展动力。
在稻渔共生共养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中,鱼儿为水稻除草除虫、耘田松土;水稻为鱼儿遮阴、提供食物,达到了以稻养鱼、以鱼促稻、共生共赢的效果,不仅能够有效利用土地资源,还减少了除草、施肥、喷药等劳动力投入和农药化肥的支出,有效降低了种水稻的成本,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让绿水青山重新焕发生机,也实现了农民增收、土地增效。
麒麟村的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在九龙山镇广泛推广,出产的稻香鱼、稻米享誉开州、供不应求,成为城区市民舌尖上的美味佳肴。麒麟村乘势而上,注册了“韦家扁绿色稻香米”“韦家扁绿色稻香鱼”商标,通过村集体经济联合社对村里的稻米和稻香鱼进行统一包装和销售。特色产业的发展给村民带来了满满的获得感、稳稳的幸福感。
“短短三年,我村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由最初的50亩发展到如今的200亩,今年总产值预计100万多元。鉴于村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下一步,我们准备将该产业扩大到300亩,让村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韦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