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专注匠心品质 烹饪“舌尖美味”
——记“国际烹饪金勺奖”获得者赵正银
获奖作品“象形菊花鱼”。(受访者供图)

赵正银获奖现场。(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李艳
  烹饪不仅是一门技艺,更是一种文化、一种情感的传承。在第14届搜厨国际烹饪大赛上,一位年仅21岁的青年凭借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象形菊花鱼”,成功将“国际烹饪金勺奖”收入囊中。他就是巨龙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赵正银,一个用烹饪书写青春故事的年轻人。
  从小热爱烹饪
  赵正银老家在厚坝镇红宝村1组,他从小就对烹饪产生了浓厚兴趣。12岁那年,他第一次为家人炒了一盘土豆片,从此便与烹饪结下不解之缘。父母的辛苦,让他早早地明白了分担家庭负担的重要性。烹饪,成为他为家庭减负的一种方式,也成了他展示才华的舞台。
  赵正银清楚地记得那天,天空被晚霞染成了温暖的橘黄色。父母在外劳作未归,家中静悄悄的。他踏进厨房,为大家准备晚饭,虽然手法有些生疏,但对烹饪的热爱驱使他勇敢尝试。切土豆时,他小心翼翼地保持节奏,生怕切到手。油温恰到好处,锅里的菜“滋滋”作响,香气四溢。尽管一开始有些手忙脚乱,但他全身心投入,很快熟练起来,尽情享受烹饪的乐趣。
  这道简单的炒土豆片,得到了父母的夸赞,也坚定了赵正银走烹饪之路的信心。
  “第一次为家人做饭便获得父母的夸赞,那一刻,我心中洋溢着无比的喜悦。”赵正银回忆道。从此,他开始勇敢尝试各种菜肴,每一次都倾注了他的热爱与激情。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越发沉醉于烹饪世界。
   刻苦学习技艺
  初中毕业后,赵正银进入巨龙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他更加刻苦学习烹饪技艺,每天的学习时间远超8个小时,有时甚至达到12个小时。
  “学校正常上课时间是8个小时,我一般会利用午休和晚饭后的时间继续学习。”赵正银这一习惯已坚持了3年。
  这种对烹饪的热爱和坚持,让赵正银从同龄人中脱颖而出。他不仅学会了热菜、面点、雕刻等多种技艺,还通过不断尝试、总结,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烹饪风格。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调制出正宗的川菜味调料,如煳辣味、酸辣味、鱼香味等,赵正银付出了一年时间和无数次尝试。刚开始学习调味时,他精心测量每种成分的比例,从味精到鸡精,从盐到醋和糖,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尽管接连失败,但他从未放弃,不断总结,不断进步。
  如今,赵正银已熟练掌握各种调料的用量,不用测量,不用舌尝,随手一抓,便能精准调制出正宗的煳辣味、酸辣味等味道。正是这种积极的态度和坚定的信念,让他在烹饪道路上越走越远,有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因为热爱,我乐在其中。”对于赵正银来说,一切的辛苦和努力都是值得的。他深知,只有不断尝试和坚持,才能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获得国际大奖
  为了选出第14届搜厨国际烹饪大赛的参赛选手,巨龙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举办了一场选拔赛。赵正银表现出色,顺利通过选拔,获得了代表学校参加大赛的资格。
  赵正银在第14届搜厨国际烹饪大赛上的获奖作品“象形菊花鱼”,灵感源于渔民的鱼篓和渔网。他巧妙地片取草鱼肉,切出十字花刀,经过油炸后呈现出菊花形状。再浇上特制的糖醋汁,使鱼肉更加美味可口。随后,他将青萝卜切成滚刀状,模仿渔网的纹理,雕刻成精致的鱼篓。最后,他将鱼肉与萝卜制品进行精美摆盘,展现出令人惊叹的创意与技巧。这道菜的每一个步骤都展现了他的精湛厨艺和不懈努力,凝聚了他的心血与汗水。
  聊起这次比赛,赵正银说:“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国际比赛,不仅开阔了眼界,也让我看到了其他选手的精湛技艺,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国际烹饪金勺奖”对于赵正银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荣誉,也是一个新的起点。获奖后,他并没有停下脚步。他深知自己的烹饪技艺还有很大提升空间,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目前,他已被学校确定为留校任教人选。未来,他希望能够将自己的技艺和知识传授给学生,培养出更多优秀厨师。同时,他还计划在菜品创新和餐饮管理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为烹饪教育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