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一载寻常岁月的诗意
■ 陈进
  又至年杪,约了三五好友临湖品茗,脑海里自然生出一联平仄音韵:“浓淡一壶生静好,浮沉半世寄清欢。”接触诗词几载,今年算是真正与之相携,空闲时不是在读诗词就是在写诗词,以至于在寻常得不能再寻常的日子里,也能获得盈盈的诗意。打开文档,一年来创作的两百多首绝句、五十余首律诗、六十余首词,还有近三百条的对仗练习。徘徊于字里行间,人事景物里的喜怒哀乐历历在目,温婉、亲切又深沉。
  “一摞诗笺起序言,寻词觅句入黄昏。”这是我创作的第一首绝句里的第一个句子,从这首诗后,便有了无数个诗意的清晨和黄昏。三百多个日子过去了,但我仍清晰地记得写这首诗的心路历程。那时正是疫情居家期间,整日里在一百余平方米的空间里走来走去,有大把的时间无处安放。于是我把老早就囤在家的几大本崭新的诗词类书籍搬了出来。学诗的愿望已经很久,终于找到了一个正式的打开方式——有幸邀请了近二十个兴趣相投的诗友,资深的五位做老师,其他人做学员。随后,建了一个微信群,我们便开始了每天的诗词打卡学习。
  一百天的时间,同样在狭小的家庭空间,因为有了执着的事情可做,没再觉得局促和无聊。疫情解封后,我们这群人都找到了创作诗词的大门。大家各自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后,一些人便将诗词打包封存,专心讨生活去了,而另一些人跟我一样喜欢上了诗词,工作之余仍坚持学习和创作。
  很多年没有过这种沉浸式学习了,一百天的专注让我再次找到学生时代的状态,无比快乐和享受。我明显感到,学诗让我自觉摒弃了一些无关紧要的人和事,生活冷不丁就冒出一些小惊喜或者小幸福。虽然后来也遇到很多事情干扰,想要放弃时,我就慢下来或者干脆停下学习的脚步,专心整理前面创作的作品。没想到翻看作品就像翻看老照片一样过瘾,那些平面普通的汉字组成各异的诗句,总是吸引我一遍遍地回味咀嚼。躺在诗句背后的日子也跟着鲜活起来,悲的已经不悲,喜的却仍旧欢喜。“回看日日穿今古,一页书香一页诗。”我很确定,这样的日子就是自己钟情的样子。于是在无数个分裂的自我中再次拎出正念的那一部分进行强化,稍事调整,继续投入诗词学习中。
  没想过要成为什么诗人,只是单纯地觉得,生活需要集中精力才有惊喜,生活需要努力践行才有幸福感。犹记立春之日我和女儿之间的约定,我说我用一年时间学懂诗词,女儿说她用一年改变不喜欢的生活状态。今天,我从容地梳理自己的答卷,乐呵呵地给自己打了个优秀。不知女儿还记不记得当初的约定,会不会在年底的时候也做个盘点。当然,我不会纠结女儿到底有没有遵守这个约定,因为人在各个阶段的领悟值和成长值有所不同。只要孩子在正常地生活,一切可以慢慢来调适,不用慌张。
  去过的一些地方,经历的一些事情,我有时也突发奇想,除了照片和视频,也尝试用诗句来怀念一遍。回到老家,行走沙滩:“遥忆儿时寻趣处,单车摇摆浦河周。”想起儿时追露天电影:“剧情总是起黄昏,一幕星空十里屯。”看到遍野整修的空房子:“谁道此间无眷恋,一门锁住是乡愁。”行走海南,高大的椰树在风中令人畅想:“咸风挥动青椰扇,翻尽天涯步韵诗。”游阆中古城:“一城古意一城秋,百巷风光百巷搜。”访北川旧县城地震遗址:“骨血新生桑梓林,郁郁遮丘垄。”在藏区草原看到石经墙外行拜的藏民:“虔诚行者,经筒持手,轮转春秋。”
  诗词,正在全面影响我的生活,让我于不经意间多了一份雅兴和坦然。顺应流年,迎清晨,送黄昏,我在诗意里成长,渐渐悟出了一种本真:不管晴雨还是寒暖,入了眼便是风景,入了心就是生活。我愿意拈起诗意的笔来,铺展一卷真实可爱的人间烟火。
  时间紧凑而不焦灼,我还能在工作和学诗之外做一些喜欢的事情,比如养花、养猫等。一盆天竺葵在我的精心照料下格外茂盛,四季都在开花,越来越寒冷的今天,仍开有几团火红镶嵌在油油的绿中,那勃勃生机让人一见就满心欢喜。喜欢这样的植物,于是在生日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也选择穿上了与天竺葵花同色系的衣服,希望自己也能像这种花儿一样,坦然面对高温与寒冷,四季都那么淡定优雅。生日在年末,习惯在生日这天做个小结,今年就自己填一首词来表达。祝愿自己生日快乐,祝愿自己明年也这样快乐写小结,祝愿往后余生,都做自己喜欢的样子。
  减字木兰花·天竺葵
  英英簇簇,自在芳园非显族。也爱风流,肥绿丛中抛绣球。
  一方新丽,含笑回眸生暖意。不慕名媛,只此深情度岁年。
  (作者系开州区汉丰第五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