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增进民生福祉 绘就幸福画卷
——记正安街道白华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志愿者向村民宣传垃圾分类知识。

  本报记者 熊瑛 文/图
  近日,在正安街道白华村的田间地头、农家院坝,一群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正穿梭忙碌其间,向村民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医保线上缴费流程等、并帮村民干农活……一幅由新时代文明实践成果绘就的幸福画卷在白华村徐徐展开!
  为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2020年10月,正安街道白华村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下设10个村民小组实践点,构建起了“1+10”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体系,组建了“邻里守望”“文明劝导”“扶老助幼”“政策宣传”“守护健康”“点心乡贤”6支志愿服务队,不仅让抽象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起来,还影响带动了广大群众参与其中,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逐渐强起来。
   七有标准建阵地
  “我也想加入到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中。因为我没在家的时候,志愿者们义务帮助我照顾老人和孩子,让我挺感动的。”2023年12月20日,白华村6组村民廖启聪诚挚地请求,白华村党支部书记牟其彬满口答应。
  据了解,2022年廖启聪夫妇外出打工,把正在读小学的孩子留在家里,让年迈的奶奶照顾。白华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扶老助幼”志愿服务队向廖启聪的奶奶伸出了援助之手,减轻了老人的压力。
  2020年,正安街道白华村围绕“润德正安·文明白华”主题,以“政府搭台、政策激励、骨干引领、群众参与、整体推进、示范带动、共建共享”的原则,按照“有活动阵地、有统一标识、有工作人员、有志愿服务队伍、有活动项目、有工作制度、有经费保障”的“七有”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标准,成立了白华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成立,让其成为了宣传党的创新理论的“主阵地”,服务基层群众的“主平台”,提升城乡文明的“主引擎”。
  一石激起千层浪。闻知村里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不仅吸引了本村众多退休干部、退休教师、退休职工的加入,还吸引了很多在家的村民以及在外创业、务工的村民加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队伍,也由最初单一的村干部发展到全民参与。
  为了便于规范管理,根据地域情况,白华村把志愿者分成了“邻里守望”“文明劝导”“扶老助幼”“政策宣传”“守护健康”“点心乡贤”6支志愿服务队,实现了区域志愿队全覆盖、服务全天候,形成了点面结合、遍地开花的志愿服务浓厚氛围。
  志愿服务暖万家
  “群众在哪里,我们的‘红马甲’志愿服务就延伸到哪里,真正做到与群众紧密相依、血脉相连。”牟其彬说,“红马甲”已成为白华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党的声音有宣讲、群众困难有帮扶、文化活动有依托、志愿服务有队伍……白华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围绕政务实践、乡村振兴、公益服务、文化宣传、惠民政策等内容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眼下正值岁末年初之际,为了让群众及时知晓2024年医保缴费政策,近段时间以来,白华村“政策宣传”志愿服务队来到田间地头、农家院坝,指导村民在手机上缴费,让村民足不出户就能缴纳医保。
  针对我区启动实施的垃圾分类,为了让群众早知晓、早实施,“点心乡贤”志愿服务队通过拉横幅、发资料的方式,广泛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指导群众对垃圾进行分类。
  “通过志愿者的宣传和讲解,我们知道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也知道了垃圾的类别。”白华村5组村民陈守刚说,易拉罐、金属等属于可回收物;废弃灯管、废弃电池、废弃药品属于有害垃圾。
   志愿品牌影响大
  “每参加一次志愿服务活动,就有积分。用积分可以兑换米、油、面、肥皂等物资。”白华村村民沈亦群说,这大大地激发了他们参加志愿服务的热情。
  为了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形成良性循环,白华村大力推广积分制,建立了“服务、积分、兑换”三大机制,把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的时长、次数、工作量折合积分存入“爱心银行”,积分达到一定数额后,就可以兑换相应的日常生活用品,实现了服务与服务、实物与实物、服务与实物自由兑换。
  如今的白华村,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高涨,注册的志愿者达292人,占全村常住人口的24%,2023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达150余场,受益群众达3000余人,群众对党的创新理论和惠民政策有了深入了解,更加支持村里的工作,更加明事理、知礼仪,走出了一条自治、法治、德治的基层治理之路。
  “今天你帮我,明天我帮你,左邻右舍都是一家人。”白华村村民异口同声地说,他们看重的不是这些日常生活用品,而是自己的爱心得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认可,更得到左邻右舍的认可,可以带动更多人加入到志愿服务队伍中,共赴文明之约,共享幸福愉悦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