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性的笔触 散文的温暖
■周其伦
迟子建的散文集《也是冬天,也是春天》升级彩插版,2023年3月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录了作者近年来精心创作而成的57篇备受读者推崇的经典佳作,配以作者拍摄的多幅照片的呈现,以诗性的笔调图文并茂地烘托出世间的温暖与苍凉,无论是追忆往事的流连、抑或是慨叹人生的短暂,还是踅摸于文学世界的漫谈和她在艺术探索上的沉思,都有着一种至真至美的底色,其字里行间所漫漶出来情感跌宕,如北国雪野中的一抹沉郁的夕阳,清新雅致别有风韵。
我对迟子建的文字是很是喜欢,曾经阅读过她的很多作品,尤其是她的小说。她的《北极村童话》曾经以非常动人的散文笔调勾起我深沉的童年回忆。记得2018年初夏,我和重庆的一些文友去作者的老家黑龙江漠河市的北极村旅游,认真地寻访过作者曾经生活的场景,品味过她自信地从生活泉流里淘洗出的艺术韵致,情真意切地在文学作品中恣意表达的路径,感慨多多。她不仅斩获过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还三次获得鲁迅文学奖,她对文学创作的追求、她在文学上的造诣,包括她对文学再现生活的能力,被文学界誉为不可复制的神话。这次我们阅读到的她的散文集《也是冬天,也是春天》,更是拓宽了我们对这位作者认知的广阔视野。
《也是冬天,也是春天》按六大板块徐徐展开,作者将自己的笔端始终放置在目光所及、心灵所感、精神之往的最高境界。从白山黑水的辽阔到碧野青空的苍茫,从清晨日暮的炊烟到冷月斜阳的纯美,从皑皑白雪的冬日到生机盎然的春天,作者都作了美轮美奂的拿捏和考校。特别让我感佩的是,作者很知性地从万物的生死轮回中探寻出世间真情的弥足珍贵,把人生的寒冬迈向岁月的暖春整个过程进行着惟妙惟肖的速写,即便是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细小片段,都深情地成为构建起作者独一无二的散文调性的砖块,全书既是作者对自己人生过往的一种游刃有余的梳理和打量,同时也为当下的散文写作提供了一种直抵人心的文本范式。当我们流连于文本的字字珠玑中,所能够感受到的那种摧枯拉朽的震撼,可谓是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愉悦。
全书文字朴实,语言如风,犹如是作者缓缓地为我们打开了一幅活色生香的生活画轴,让我们触摸到这位来自中国最北端女作家非同寻常的文学视角。她在黑土地上默默笔耕的坚守,几乎成为一面立足白山黑水猎猎招展的文学大旗。她不仅能够安安静静地写作,还时常赋予万物的灵性和尊严,孜孜以求地践行着“生活、爱和死亡,这是文学永恒的主题”这一誓言。自觉地将散文的最佳韵致体现在用情至真,恬淡诗意的层面,这就为她的《也是冬天,也是春天》提供了一个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磅礴基调。
这里,我们不妨截取两段文字来欣赏。“在我的阅读印象中,鲁迅是不怎么写花儿的,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秋夜》中,写到蜡梅一类的花儿,要么一笔带过,要么对所描述的花儿连名字也叫不出来。他最浓墨重彩写的,是《药》结尾处瑜儿坟头的那圈红白的无名之花。”“我感谢这个失眠的长夜,它又给了我看风景的勇气。凌晨的天空有如盛筵已散,星星悄然隐去了,天空只有一星一月遥遥相伴。那月半残着,但它姿态袅娜,就像跃出水面的一条金鱼。而那颗明亮的启明星,是上帝摆在我们头顶的黑夜尽头的最后一盏灯。即使它最后熄灭了,也是熄灭在光明中。”
这两段文字中,作者的文字近乎白描,没有刻意地去泛滥抒情,也很少在遣词造句上追求唯美,但当你把整段读完,便仿佛有一种心领神会的勾连弥漫于心。
迟子建对亲情的描写也非常给力,很多文字似乎就是直接从生活的世相中扒拉出来的,直率真诚不着痕迹。比如她在《灯祭》一文中,详细记录了父亲为她做灯的过程。“父亲从雪地上捡回空罐头瓶,然后将一瓢滚热的开水倒进瓶里,‘啪’的一声,瓶底均匀地落下来,灯罩便诞生了。”父亲给她做灯罩的这个过程,和她当年作为小姑娘时提着这盏灯四处臭美的情致遥相呼应着她对父亲的深深眷念,那种不言而喻的情感呼之欲出。作者还多处写到美丽的庭院、碧蓝的天空,也写到空荡的屋舍、如血的晚霞。她有声有色地讲述着当地人制作咸菜的辛劳,讲述着夏夜里蚊帐的缕缕情丝,这些人们见惯不惊的日常,都特别接地气也很有烟火味,无不让今天的我们内心神往。
作者还特别擅长不动声色地诉说着关于亲情离别、身处孤寂时的些许痛楚。她细腻地描绘着一家人坐在院落中吃晚饭的平淡日子,感叹着自己长大成人后,却再也迎不来幼时父亲送给自己那盏灯时的心灵悸动。她尽情地赞美姹紫嫣红、生机盎然的大好春色,也为再无爱人来为自己采撷一枝春天的花而黯然落泪。这辽阔的黑土地,既是生她养她难以割舍的家乡,也是她生离死别、物是人非的旧梦故园。这里有冬天的萧瑟也有春天盎然。“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泥泞诞生了跋涉者,它给忍辱负重者以光明和力量,给苦难者和平与勇气。”她用这独特的文字,写出了人性的境界与精神的光芒。
迟子建的散文集《也是冬天,也是春天》升级彩插版,2023年3月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录了作者近年来精心创作而成的57篇备受读者推崇的经典佳作,配以作者拍摄的多幅照片的呈现,以诗性的笔调图文并茂地烘托出世间的温暖与苍凉,无论是追忆往事的流连、抑或是慨叹人生的短暂,还是踅摸于文学世界的漫谈和她在艺术探索上的沉思,都有着一种至真至美的底色,其字里行间所漫漶出来情感跌宕,如北国雪野中的一抹沉郁的夕阳,清新雅致别有风韵。
我对迟子建的文字是很是喜欢,曾经阅读过她的很多作品,尤其是她的小说。她的《北极村童话》曾经以非常动人的散文笔调勾起我深沉的童年回忆。记得2018年初夏,我和重庆的一些文友去作者的老家黑龙江漠河市的北极村旅游,认真地寻访过作者曾经生活的场景,品味过她自信地从生活泉流里淘洗出的艺术韵致,情真意切地在文学作品中恣意表达的路径,感慨多多。她不仅斩获过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还三次获得鲁迅文学奖,她对文学创作的追求、她在文学上的造诣,包括她对文学再现生活的能力,被文学界誉为不可复制的神话。这次我们阅读到的她的散文集《也是冬天,也是春天》,更是拓宽了我们对这位作者认知的广阔视野。
《也是冬天,也是春天》按六大板块徐徐展开,作者将自己的笔端始终放置在目光所及、心灵所感、精神之往的最高境界。从白山黑水的辽阔到碧野青空的苍茫,从清晨日暮的炊烟到冷月斜阳的纯美,从皑皑白雪的冬日到生机盎然的春天,作者都作了美轮美奂的拿捏和考校。特别让我感佩的是,作者很知性地从万物的生死轮回中探寻出世间真情的弥足珍贵,把人生的寒冬迈向岁月的暖春整个过程进行着惟妙惟肖的速写,即便是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细小片段,都深情地成为构建起作者独一无二的散文调性的砖块,全书既是作者对自己人生过往的一种游刃有余的梳理和打量,同时也为当下的散文写作提供了一种直抵人心的文本范式。当我们流连于文本的字字珠玑中,所能够感受到的那种摧枯拉朽的震撼,可谓是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愉悦。
全书文字朴实,语言如风,犹如是作者缓缓地为我们打开了一幅活色生香的生活画轴,让我们触摸到这位来自中国最北端女作家非同寻常的文学视角。她在黑土地上默默笔耕的坚守,几乎成为一面立足白山黑水猎猎招展的文学大旗。她不仅能够安安静静地写作,还时常赋予万物的灵性和尊严,孜孜以求地践行着“生活、爱和死亡,这是文学永恒的主题”这一誓言。自觉地将散文的最佳韵致体现在用情至真,恬淡诗意的层面,这就为她的《也是冬天,也是春天》提供了一个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磅礴基调。
这里,我们不妨截取两段文字来欣赏。“在我的阅读印象中,鲁迅是不怎么写花儿的,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秋夜》中,写到蜡梅一类的花儿,要么一笔带过,要么对所描述的花儿连名字也叫不出来。他最浓墨重彩写的,是《药》结尾处瑜儿坟头的那圈红白的无名之花。”“我感谢这个失眠的长夜,它又给了我看风景的勇气。凌晨的天空有如盛筵已散,星星悄然隐去了,天空只有一星一月遥遥相伴。那月半残着,但它姿态袅娜,就像跃出水面的一条金鱼。而那颗明亮的启明星,是上帝摆在我们头顶的黑夜尽头的最后一盏灯。即使它最后熄灭了,也是熄灭在光明中。”
这两段文字中,作者的文字近乎白描,没有刻意地去泛滥抒情,也很少在遣词造句上追求唯美,但当你把整段读完,便仿佛有一种心领神会的勾连弥漫于心。
迟子建对亲情的描写也非常给力,很多文字似乎就是直接从生活的世相中扒拉出来的,直率真诚不着痕迹。比如她在《灯祭》一文中,详细记录了父亲为她做灯的过程。“父亲从雪地上捡回空罐头瓶,然后将一瓢滚热的开水倒进瓶里,‘啪’的一声,瓶底均匀地落下来,灯罩便诞生了。”父亲给她做灯罩的这个过程,和她当年作为小姑娘时提着这盏灯四处臭美的情致遥相呼应着她对父亲的深深眷念,那种不言而喻的情感呼之欲出。作者还多处写到美丽的庭院、碧蓝的天空,也写到空荡的屋舍、如血的晚霞。她有声有色地讲述着当地人制作咸菜的辛劳,讲述着夏夜里蚊帐的缕缕情丝,这些人们见惯不惊的日常,都特别接地气也很有烟火味,无不让今天的我们内心神往。
作者还特别擅长不动声色地诉说着关于亲情离别、身处孤寂时的些许痛楚。她细腻地描绘着一家人坐在院落中吃晚饭的平淡日子,感叹着自己长大成人后,却再也迎不来幼时父亲送给自己那盏灯时的心灵悸动。她尽情地赞美姹紫嫣红、生机盎然的大好春色,也为再无爱人来为自己采撷一枝春天的花而黯然落泪。这辽阔的黑土地,既是生她养她难以割舍的家乡,也是她生离死别、物是人非的旧梦故园。这里有冬天的萧瑟也有春天盎然。“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泥泞诞生了跋涉者,它给忍辱负重者以光明和力量,给苦难者和平与勇气。”她用这独特的文字,写出了人性的境界与精神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