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一本科学之书、仁心之书
——《心脏健康密码》读后
  ■陈泰湧
  编者按
  近日,由新桥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晋军团队组织编著的《心脏健康密码》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该书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韩雅玲教授和新桥医院著名心血管领域专家黄岚教授推荐审核,基于大量一线医师的临床经验,将临床实践中患者提出的关于心血管疾病防治方面的常见问题分门别类进行了总结梳理。全书既有科学性,又不失趣味性,语言通俗易懂、叙事简洁明了、编排图文并茂,不仅是一部科普作品,更是一本老百姓读得懂、用得上的工具书。该书获评2023年度“典赞·科普重庆”年度科普作品。

  “我国每年因心血管疾病离世的人高达260万……”即便这个数字我们在很多健康科普类书籍中读到过,但它只是统计学上的,是冷冰冰的,很难让读者共情。
  不过,打开《心脏健康密码》这本书,序言中的这个数字后面紧接着一句话:“相当于一个优秀短跑运动员完成100米跑的工夫就有一个人因心血管疾病去世……”
  《心脏健康密码》虽是一本科普读物,这段文字却极富文学色彩。那种短跑冲刺场景的激烈和短暂,人生得意的欢呼和戛然而止的惊叹,救护车的鸣笛声和抢救室心电监护仪尖锐的警报声,幸运和不幸瞬间就交织在了一起,用一句“扣人心弦”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而其后的一句“年轻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更让读者不得不继续翻阅下去。
  这就是衡量一本科普读物“好”和“不好”的一个重要标准,能吸引读者,才能把科普知识传播出去。
  本书的主编晋军是重庆市科学传播专家团首席科普传播专家,深谙科普写作和有效传播之道,同时他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这些身份的叠加并不是为了强调书中知识的“科学性”,而是想表达另一个观点,正如他在该书前言中所述:“回答患者的问题、解除患者的疑惑是医师的职责,是分内之事。”但他也为当前混乱的信息所困扰,群众对医学专业知识的接受是有限的,而网络上又有许多无法明辨的信息,甚至是相信了一些口口相传的虚假信息,“我们无端失去了保护健康、挽救生命的机会,也让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感受到了挫败。”这挫败感与他的医术无关,却是医者仁心的一种悸动,也成为了编著此书的动力。
  有人也许听过扁鹊答魏文王的故事。扁鹊对魏文王说:“我的大哥是最厉害的,他治病在病情发作之前,但他没有名气;我的二哥也厉害,治病在病情初起时,患者病情不重,大家就认为他只能治小病,名气不大;而我治疗的患者病情已经很严重了,大家看到我下针用药,都说我医术高明,所以我的名气响遍全国,实在是羞愧啊!”这其实也就是《黄帝内经》所说的:“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
  最高明的医生是在疾病还没有发作前就把它制止住了。“治未病”虽是中医的健康观,却也是现代医学所认同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科学思想,是中医学奉献给人类的健康医学模式。此书也即为“上工”心思,仁医心思。
  《心脏健康的密码》虽然是直指影响人类健康的首要因素——心血管疾病,却也开宗明义地解码:在影响居民心血管健康的因素中,大多属于可变的因素,比如膳食、运动和体重等。
  可能很多读者都不知道,占我国心血管疾病谱前列的高血压与冠心病的发生都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而医学研究也已证明动脉硬化的发生很多是从青少年时期开始的。这个探究和预防疾病的密码在本书的开篇就提了出来,并贯穿全书:必须重视家庭健康教育,家庭对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养成极为重要。
  晋军团队在编写此书时巧用心思,用了很多“热词”来贴合当下年轻人的话语体系,例如在第二章讲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时,其中一节的标题即为《月亮不睡你不睡,熬成伤心小宝贝》,第五章里有《心脏小鹿乱撞,是爱情来了还是心律失常》。还有很多当下年轻人非常关注的问题,例如“谁说高血压不找年轻人”“发现胎儿有先天性心脏病要不要引产”“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女性还能生小孩吗”“接种疫苗后发现高血压其实是误会”……当然,最后两个章节也非常有价值——《心血管疾病常见急症》和《心血管疾病急救知识》,或许阅读过这本书,就能在关键时刻挽救回一条生命,这应该也是编著者的另一个初衷吧。
  细细地读完这本书,有两句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在疾病面前,“改变你能改变的。”“接受你不能改变的。”两句富有哲理的话,一本科学之书、仁心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