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坚定文化自信要突出“三个向度”
■ 董力铭
  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围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正成为大变局中的领变之潮、应变之钥、承变之域,坚定文化自信,是应对多元文化激荡交锋、巩固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的关键所在。塑造中华民族高度的文化自信,必须从历史向度提升对传统文化的全面认知,从现实向度加强对路径遵循的深刻把握,从世界向度加强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始终突出“三个向度”坚定文化自信,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凝聚磅礴的精神伟力。
  突出历史向度,提升对传统文化的全面认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深邃的历史智慧和丰富的价值蕴藏,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最丰厚的历史滋养。一要深刻把握传统文化的历史性。特定的传统文化都是在特定的历史阶段诞生、发展,并发挥特定的社会功效。因此,审视评价传统文化价值绝不能简单贴上“好”或“坏”的片面标签,要代入特定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阶级立场,探究特定传统文化的生成基础,做好与当下现实条件的客观比对,梳理传统文化的历史脉络,对传统文化的演进逻辑和规律形成清晰的系统认知。二要全面把握传统文化的多样性。中国传统文化本身就是一个多元族群文化互融共存的庞大有机体,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谱系。要充分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多样态、自耦合的显著特征,坚持从多重价值维度、多元文化视域全面探究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内在联系和丰富意蕴,允执厥中、辩证取舍。三要精准把握传统文化的可塑性。传统文化在发展演进的过程中,其内核往往随时代发展而深刻变化,这使得传统文化具有巨大的可塑性。要科学认识传统文化,结合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对传统文化作出顺应时代、契合时代、引领时代的内容延拓、价值诠释、形式更新,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突出现实向度,加强对路径遵循的深刻把握。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拓创新,找到了以“两个结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最大法宝,丰富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时代内涵。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马克思主义是“两个结合”的内在灵魂,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两个结合”的根本要义。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要将党的文化领导权贯穿始终,将“首要政治任务”贯彻到底,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践行新的文化使命,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增强政治底气。另一方面,要集聚破题创新的实践智慧不停歇。马克思主义具有实事求是的原理精髓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也正是“两个结合”帮助我们把准不同时期主要矛盾、中心任务的关键。要不断突出问题导向,将破解难题、应对挑战作为推进“两个结合”的现实抓手,加强对重大现实问题特别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新题、难题、偏题的研究,将“两个结合”的整体经验细化为具体方法、详细方案,能动认识、主动应对时代挑战,集聚破新题辟新路的实践智慧,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增强实践底气。
  突出世界向度,增强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一要在交流互鉴中实现更全面的自我完善。中华民族“美美与共”的文化传统与“海纳百川”的文化胸襟,是中华文明成就恢弘气象的关键所在。要始终秉持开放包容,充分吸收世界多元文化的丰富营养,以世界镜鉴为时代标尺,在多形式、多途径的交流互鉴中取长补短,实现更加深刻的自我认知和更加全面的自我完善。二要在交流互鉴中推动更广泛的话语传播。面对激烈的国际话语之争、叙事之争,只有通过更广泛的对外传播锤炼“敢于讲”的底气,中国声音才能被世界听见。要积极总结国际传播规律,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在对外交流中以“话语生动”掌握“话语主动”,把“敢于讲”变成“善于讲”,以融通中外的亲和视角与亲切表述、以自信的模样讲好中国故事。三要在交流互鉴中引领更平等的格局重塑。推动人类文明共同进步,世界文化共同繁荣,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担当。面对全球文明格局深刻重塑,我们要顺势而为、应势而动,主动引领全球文化发展,引领更加注重平等交流的合作风尚。要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落实全球文明倡议,着眼共建共享,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天下大同”的世界未来擘画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壮阔蓝图,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赋予更加深厚的世界意蕴。
  (作者单位:重庆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