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鲜明实践性
■ 吕亮 肖琴
  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指出,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不断展开的、开放式的思想体系,必将随着实践深入不断丰富发展。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实践本质,根植于5000多年中华文明的丰沃土壤之中,是对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时代之问,指引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习近平文化思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实践品格。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文化思想领域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和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实践品格,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文化建设应该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什么样的原则、实现什么样的目标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明体达用、体用贯通。习近平文化思想明确了实践目标,并立足于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的坚实基础上,强调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等。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着明确的使命任务和方法路径,实现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知与行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习近平文化思想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明历来重视经世致用,反对空谈义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习近平文化思想提供了丰厚的文化积淀与精神滋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继承和发展了“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理念;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体现了对“旧邦新命、革故鼎新”革新思想的深入理解;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展现了对“协和万邦、天下为公”大同理想的深沉追求。习近平文化思想根植中华文明沃土,传承和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强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理论来源于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出席一系列重要会议、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对网信、文艺、新闻、哲学社会科学、思政、文化传承发展等各个领域,进行统筹谋划、分类指导、部署推进,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从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工作经验、总结出来的路径方法、构建起来的体制机制,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习近平文化思想践行于实现新的文化使命进程中。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实现新的文化使命,首先要做到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源自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给予的底气,坚定文化自信就要深入了解中华文化,加强文化领域制度建设,积极参与文化建设、文化保护、文化传承、文化教育、文化创新,从内心深处涵养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其次,秉持开放包容。开放包容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文化思想继承中华文明的包容性特征,坚持“美美与共”的开放包容姿态,强调“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促进文化交流互鉴,加强文化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国际传播能力,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让中华文明更好走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再次,坚持守正创新。守正就是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前进方向不偏航。创新就是要运用新思路、新话语、新机制、新形式充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作者单位: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西南政法大学分中心,本文为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