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和谦镇金山村盘活沉睡资源走上富裕路
念好“山字经”种好“摇钱树”
  本报记者 喻建国
  车辆沿着公路蜿蜒而上,穿越一道宽约40米的“山门”,便来到和谦镇金山村的地界。只见山脚流水淙淙、山坡彩叶斑斓,初冬的风凉爽湿润,送来阵阵茶花香。
  “快看,那就是古茶树。”金山村驻村第一书记熊巍停车探头,指着岩坎边一排开满白色花朵的树向记者介绍,“这片古茶树,都是百岁以上的‘寿星’呢!”
  金山村漫山遍野的古茶树究竟种于何年何月?没人知晓!唯一的答案,就是在乡村振兴东风的吹拂下,它们老当益壮重新焕发了生机。
  深山有片古茶树
  金山村三面环山,整座村庄藏在茂林修竹之中,宛若世外桃源。
  相传在唐朝,金山村修建了一座玉皇庙。大约280多年前,一位和尚云游至此,认为此处是种茶制茶的绝佳之地,便将这些古茶树引种到此。
  果不其然,金山村独特的地理和气候孕育的茶叶质量上乘、口感醇厚,一时间名声大噪,成了商人疯抢的香饽饽。
  “我爷爷在解放前是茶商,雇请‘背二哥’(力夫)将茶叶背出大山,销往城口、宣汉等地。”金山村党支部书记王文富呷了一口刚泡的红茶,缓缓放下茶杯说道,“我的制茶手艺,就是爷爷传授的。”
  早在清朝时期,金山村的茶叶就已扬名海内外。一担担、一挑挑茶叶穿越茶马古道,在云阳、万州搭乘商船,经上海出口海外;或转道京杭大运河进入京城,成为皇室贡品。
  直到解放后,金山村发现了煤矿,当地村民转行挖煤挣快钱,人们才把这些古茶树不当回事儿,导致茶产业没落。
  “这些古茶树砍了又长,长了又砍,岁数比我爷爷还大。”金山村80多岁的村民刘光芝指着她家房屋边的一株古茶树说,“这棵茶树爷爷砍过3次,父亲砍过3次,我砍过2次,现在又有手腕粗了。”
  茶树分蘖力强,能从傍枝生长,也可以靠茶果自然繁殖。数百年来,金山村的古茶树子又生孙,孙又生子,长出了众多独立植株。
  2019年5月,和谦镇邀请国家茶学学士、国家一级茶叶技师郭炜峰前来考察,他看到散落在田边地角、坡坎房侧的古茶树,十分惊叹。“这些茶树至少存活了200年以上,堪称茶树的‘活化石’‘基因库’,研究价值巨大。”王文富逢人便会重复这位专家的论断,言语中充满自豪。
  如今,金山村仍有古茶树8万余株,每株树冠三四平方米,高度约3米。如此大规模的百年古茶树群,目前仅在我国云南等少数地区尚存。
   古茶树焕发新生
  “条索紧细有峰苗,色泽乌润,香气嫩甜,滋味醇厚爽口,汤色红亮……”金山村党支部副书记伍先全是当地的“茶博士”,他在制茶行业摸抓滚打多年,已具备开汤品鉴的专业知识,他见证了金山村古茶树的新生过程。
  10多年前,伴随金山村10多口煤窑陆续关停,村民失去了从事挖煤、商品经营、餐饮服务等生财之道,只得外出务工,金山村变成了“空壳村”。
  如何让金山村重回昔日的繁华,成为摆在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面前的一道难题。在和谦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金山村多次召开党支部会议、党员大会和村民院坝会,意图找到一把产业发展、村民增收的“钥匙”。有建议种李子的,有提议栽柚子的,还有选择种板栗的……但这些产业的制约因素太多,最后都被一一否决。
  “这种茶每斤上千元,你尝尝。”2016年春节,一位在外创业的亲戚回家过年,王文富应邀到他家作客。席间,主人沏了一杯茶递给他品尝。正是这杯茶,在王文富心中激起了涟漪。
  “你们信不信,我手中的这撮茶叶,价值100多元。”王文富特意从亲戚那里要了一点茶叶,节后上班便向村支“两委”干部展示,并问村里可不可以盘活茶产业?
  “我们睡在茶树旁,怎么就没想到呢?”“我们有这么多古茶树,说明自古以来就适合发展茶产业。”“茶叶价值高,便于存放,受天气、交通、市场的影响较小,应该有利可图。”在争议与碰撞中,大家理清了茶产业发展思路:护好古茶树,培植新茶园,公司加农户,闯开致富路!
  古茶树开出致富花
  初冬时节,一株株郁郁葱葱的古茶树开满了白色的花朵,金山村村民樊尚碧正抡起锄头清除树下的杂草。“这可是家里的发财树,每株每年要收入200多元呢!”
  金山村是如何点“茶”成金的呢?2016年,村支“两委”干部和驻村工作队队员本着“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的思路,每人投入5000元钱发展茶产业。没有工人,他们就自己干;没有设备,他们就用大锅炒制茶叶;没有技术,他们就在网上现学现用。
  “最初,茶叶炒制工艺粗放,品相差卖不动。”谈起过去,伍先全不住地摇头。
  面对困难,金山村没有低头。2020年,在和谦镇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该村申请到50万元财政扶持资金,聘请了专业的制茶师傅,购买了先进的制茶设备,成立了和谦镇金山村经济联合社、开州区高景茶业专业合作社,采取“党支部+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盘活古茶树,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金山村在管好古茶树的同时,栽植6万株新茶树,全村茶树总面积达700多亩。
  “茶树管护简单,摘茶活儿轻松,这个钱好赚。”樊尚碧管护着古茶树130余株,还新栽植了120株茶树。每年清明前夕,她就将采摘的鲜茶卖给专业合作社,每斤80元,年纯收入5000多元。今年,全村200余户村民实现采茶收入20多万元,户均增收1000多元。
  金山村保持茶叶原生态“标签”,采取人工除草,施人畜粪,靠鸟雀、蝴蝶、野蜂等治虫除虫。2021年8月,金山村委托有关部门对茶叶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村所产青茶、红茶均符合GB/T13728.2-2017标准(一级)要求。
  2022年,金山村完成了茶叶的商标注册、包装设计,取得了“和谦高景”商标。在参加各类展览展销中,“和谦高景”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肯定,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
  熊巍今年5月担任金山村第一书记后,已在同学群、老乡群卖出了50余斤茶叶,“能亲眼见证古茶树焕发生机,感觉蛮有成就感。”熊巍欣慰地说。
  凭借这种亲戚带亲戚、朋友带朋友、同事带同事的推销模式,“和谦高景”茶在“亲友团”“朋友圈”中不断涨粉。截至目前,金山村今年产出的2000余斤茶叶已销售一空,实现纯收入10多万元。
  历经风雨,金山村茶产业的“羽翼”逐渐丰满。前不久,该村获批茶厂建设,目前已完成选址、设计。“村里将建立专业化、现代化、智能化的茶叶加工厂,进一步提升‘和谦高景’茶品质,尽快抢占高端茶市场。”和谦镇党委书记徐辉说,未来金山村的茶产业将立足“产业搭台、文旅唱戏”的发展路径,挖掘百年古茶树背后的文化故事,推动茶旅融合发展,让金山村真正变成一座增收致富的“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