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中国西南地区首个珍稀濒危雉类 繁殖野化放归基地在开州投用
    人工繁育的白冠长尾雉放归重庆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本报讯(记者 陈永松 文/图)日前,20只人工繁育的白冠长尾雉放归位于开州的重庆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标志着我国西南地区首个珍稀濒危雉类繁殖野化放归基地正式投用。
  白冠长尾雉是中国特有珍稀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我国“十四五”抢救性保护的48种极度濒危野生动物之一。白冠长尾雉体形优雅、羽色艳丽独特,极具观赏价值,其中央尾羽可达2米以上,被称为“雉翎”。京剧中武生和刀马旦头上的羽毛装饰“翎子”,多是由它的中央尾羽制作而成。飘逸的长尾为白冠长尾雉赢得“森林凤凰”美誉,也给其生存带来几近毁灭性的打击。据调查,目前野生的白冠长尾雉仅仅在湖南、河南等有限的几个区域有分布,而且总体数量不足1万只。因为栖息地被割裂、碎片化,自然恢复种群数量十分困难。
  重庆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曾是白冠长尾雉的原始栖息地之一,保护区内广袤的亚高山草甸以及灌木丛和森林非常适合白冠长尾雉生活。而重庆动物园成熟的白冠长尾雉人工繁育技术为白冠长尾雉野化放归试验项目奠定了基础。此次白冠长尾雉野化放归试验由重庆动物园提供20只人工繁育的白冠长尾雉作为繁殖种群,整个项目计划时间为8年,分3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是从今年11月到明年上半年,让人工繁育的白冠长尾雉能够逐渐适应在雪宝山搭建的半野生环境;第二阶段是从明年下半年到后年,在半野生环境中,让白冠长尾雉能够进行繁育孵卵;第三阶段的试验目标就是让繁育出来的子一代白冠长尾雉能够在野外自行觅食,躲避天敌,让它们慢慢地适应纯野生环境。
  重庆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主任杨泉介绍,要从根本上解决白冠长尾雉的濒危现状,恢复野生种群数量,野化放归是一种有效方式。接下来,重庆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重庆动物园将统筹管理方式、技术方法和科研进程,同步开展多项试验研究工作,以科学有效的手段促进白冠长尾雉野化放归试验项目的顺利实施,这也将为基地开展其他珍稀濒危雉类的拯救工作积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