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三大行动 修炼创新素养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教育科技人才单独成章进行布局,吹响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号角。认真、全面、扎实、有效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布局战略要求,全体教育人责无旁贷。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我国新时期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在党的十八大上被首次提出,其核心是科技创新,关键是创新人才培养。创新驱动发展的本质是人才驱动带来科技驱动。人是创新活动的主体,要把今天的学生这个“人”培养成明天的创新人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长久的培养锻炼过程,承担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教师这个“人”也需具备过硬的创新素养。教师的创新素养,可通过以下三大行动予以自我修炼。
坚持知识创新
我国前八轮的课程改革,让如今不少的基础教育从业者陷入了一种怕谈知识教学的窘境。知识是能力的根基。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创新人才培养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农业社会需要以手工劳动为标志的生产力,工业社会需要以机器为标志的生产力,信息社会需要的则是以高新技术为标志的生产力。信息社会的基础是知识经济,知识经济的基础是知识的创新、传递和运用。知识经济时代以知识创新为支撑,知识创新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主导因素。当今世界的科技战告诉我们:谁能够掌握更多更先进的知识资源,谁就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美国著名战略研究专家德拍拉·爱弥顿在《知识创新:共同的语言》中提出:“知识创新就是指新思想产生、深化、交流并应用到产品(服务)中去,以促进企业获得成功,国家经济活动得到增强,社会取得进步。”基础教育既要通过教育创新去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也要激发学生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培养其探索性、创新性思维品质。
变革教学方式
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教师、课程、学生三大基础因素相互协作,其中教师是具有主观能动性、最能对学生创造性产生影响的因素。然而,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依然大量存在,教学方式长期以来一成不变、千篇一律……此等方式虽然能够方便地满足硬性教学规定,有利于教师完成既定的教学计划,却常常容易把课堂变成“上课讲、学生听、重复练、机械背、大量考”的死记硬背的状态,缺乏对学生的创造性引导,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据此,应立足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在“指导思想”里强调的“更新教育理念,转变育人方式,坚决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把握其在“行动目标”中提出的至2027年达到“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教与学方式改革创新的氛围日益浓厚”,切实落实其在“教学方式变革行动”中提出的“广大教师变革教与学方式,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克服单纯教师讲学生听、教知识学知识等现象,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
从严自我革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自我革命是每个个体成长成功成才的必备要件。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从业者的个体,亦应充分吸纳“从严自我革命”的营养。一是要在从严要求中自我净化。时刻检视自己的思想、道德、作风是否纯洁,查找自身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做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人。二是要在深化改革中自我完善。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方面,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三是要在善于学习中自我革新。信息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并非夸张,需要增强本领恐慌感和学习紧迫感,把学习作为一种使命、一种职责来对待,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四是要在勇于实践中自我提高。理论只有付诸实践,才能发挥作用。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从教育实践中寻找对策、汲取智慧。坚持培育自己过硬的专业素养,具备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等基本素质。
(作者单位:开州区教师进修学校)
坚持知识创新
我国前八轮的课程改革,让如今不少的基础教育从业者陷入了一种怕谈知识教学的窘境。知识是能力的根基。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创新人才培养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农业社会需要以手工劳动为标志的生产力,工业社会需要以机器为标志的生产力,信息社会需要的则是以高新技术为标志的生产力。信息社会的基础是知识经济,知识经济的基础是知识的创新、传递和运用。知识经济时代以知识创新为支撑,知识创新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主导因素。当今世界的科技战告诉我们:谁能够掌握更多更先进的知识资源,谁就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美国著名战略研究专家德拍拉·爱弥顿在《知识创新:共同的语言》中提出:“知识创新就是指新思想产生、深化、交流并应用到产品(服务)中去,以促进企业获得成功,国家经济活动得到增强,社会取得进步。”基础教育既要通过教育创新去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也要激发学生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培养其探索性、创新性思维品质。
变革教学方式
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教师、课程、学生三大基础因素相互协作,其中教师是具有主观能动性、最能对学生创造性产生影响的因素。然而,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依然大量存在,教学方式长期以来一成不变、千篇一律……此等方式虽然能够方便地满足硬性教学规定,有利于教师完成既定的教学计划,却常常容易把课堂变成“上课讲、学生听、重复练、机械背、大量考”的死记硬背的状态,缺乏对学生的创造性引导,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据此,应立足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在“指导思想”里强调的“更新教育理念,转变育人方式,坚决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把握其在“行动目标”中提出的至2027年达到“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教与学方式改革创新的氛围日益浓厚”,切实落实其在“教学方式变革行动”中提出的“广大教师变革教与学方式,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克服单纯教师讲学生听、教知识学知识等现象,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
从严自我革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自我革命是每个个体成长成功成才的必备要件。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从业者的个体,亦应充分吸纳“从严自我革命”的营养。一是要在从严要求中自我净化。时刻检视自己的思想、道德、作风是否纯洁,查找自身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做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人。二是要在深化改革中自我完善。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方面,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三是要在善于学习中自我革新。信息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并非夸张,需要增强本领恐慌感和学习紧迫感,把学习作为一种使命、一种职责来对待,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四是要在勇于实践中自我提高。理论只有付诸实践,才能发挥作用。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从教育实践中寻找对策、汲取智慧。坚持培育自己过硬的专业素养,具备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等基本素质。
(作者单位:开州区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