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我们时刻牵挂着家乡的发展”
——开州区在京人员联系服务中心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邓青春 见习记者 罗洁
  开州区在京人员联系服务中心前身为开州区(北京)乡情联络组。多年来,该中心配合开州落实跳蹬水库、白鹤发电厂等大中型项目10多个,引进中小企业和返乡创业企业1000多家,引资60多亿元。疫情暴发后,用2天时间募集捐款10万元,连夜采购紧缺的医疗物资火速送到开州……
  该中心的开州区红岩(北京)流动党员党委,积极探索流动党员管理新途径、新模式,逐步成为开州在京务工人员的异地“故乡”,搭建起开州人外出务工,以及在京开州人回乡创业的桥梁,以出色的工作成绩被中组部表彰为“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被重庆市委授予“重庆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16年被重庆市委组织部宣传推广。
  助力乡亲创业
  改革开放以来,50余万开州人顺应时代潮流,奔赴全国各地创新创业,其中在北京创业、就业的开州老乡就有10余万人。
  为团结服务老乡,聚力家乡发展,2023年3月,在北京成立开州区在京人员联系服务中心。同时,建强组织阵地,优选配齐配强党委和11个党支部。
  开州区红岩(北京)流动党员党委和各党支部建有“六有标准”活动室,由党委书记和各党支部书记无偿提供场地,为广大党员和在京开州老乡提供温馨学习环境。围绕流动党员联系服务、教育学习、发挥作用等方面,先后培训流动党员1000多名,涌现出一大批先进个人。
  一部分进京务工创业的开州老乡,因人地生疏,存在务工找活难、生活困难多、经营场所难找等问题。为帮助老乡创业、就业,该中心搭建劳务信息、劳务培训、场所资源、交流互助、法律援助五大服务平台,让在京务工的开州人找到“娘家”。
  截至目前,该中心已培训务工乡亲2.2万人,为100多人找到经营场所,帮助3万多人实现就业,成功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事件56起、拖欠农民工伤残事件3起,为2260多人追讨工钱和伤残赔偿金6700多万元。
  心系家乡发展
  “助力家乡引进大中型项目10多个。”开州区在京人员联系服务中心主任、开州区红岩(北京)流动党员党委书记彭云华说,中心配合开州区委、区政府,在落实跳蹬水库建设、争取渝西高铁过境开州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该中心还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和返乡投资创业活动,促成来开、返开人员投资创办畜禽水产和茶林果木等专业合作社230多个,带动2000多个家庭脱贫增收。为开州农村地区捐资1000多万元,新修和整治村级道路200多公里。
  心系桑梓,情暖家乡。在刘家义和陈有元的带头捐资助学下,该中心助学资金总额突破4800万元,帮助2580多名困难学子完成学业,资助300多名特困教师渡过难关。开展冬日送温暖和各种慰问活动,为开州在京的困难农民工送去棉被2600多床,慰问困难党员、乡亲300多人次。近年来累计为家乡捐赠各类救灾资金2200多万元。
  该中心出资200余万元,编写《太行之脊》大型电视连续剧剧本,央视多次播放产生广泛影响。彭云华个人出资30多万元开办书法教学班,培训书法教师42名,助力在京家乡孩子学好书法。
  零距离服务军人
  今年3月25日,开州区在京人员联系服务中心成立开州区首家跨地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开州区退役军人北京服务中心,并成立开州区首个退役军人流动党员党支部,使开州区在京人员联系服务中心1+4的组织体系升级为1+5的组织体系。当天,发出扶困助军倡议,收到与会人士现场款30余万元。
  开州区退役军人北京服务中心成立后,为长期居住在京津冀地区的开州籍流动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提供服务保障,协助做好权益维护、政策解答、就业创业等工作,搭建学习、交流全新平台,引导他们参与各类志愿服务等活动,让他们在京津冀地区也能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今年9月,得知白鹤街道黄桷村现役军人石周鑫的母亲遭遇车祸身亡,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开州区在京人员联系服务中心、开州区退役军人北京服务中心为他送去3万元处理后事。彭云华个人承担了石周鑫弟弟上大学的全部学费。
  为建立军人服务阵地,彭云华个人投入100多万元,动迁大型电力设备,腾出100多平方米办公用房,用于开州区退役军人北京服务中心办公、展览退役军人先进事迹和宣传作品。
  此外,开州区退役军人北京服务中心积极开展军人联欢活动,召开军人交流会议,把开州在京的每个军人、退役军人团结起来,为加快建设“一极两大三区”现代化新开州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