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三里绘丰景 帅乡帅湖唱新歌
鸟瞰南雅镇再生稻种植基地。记者王晓宇摄
“开县春橙”畅销全国。 通讯员邹哨兵摄/视觉开州
本报记者 谢国邦
去年6月,位于开州区大德镇兴隆村的全国首个光伏智能养鸡场——绿色生态立体循环式蛋鸡养殖场正式投用。该养殖场顶棚全部安装了太阳能光伏发电板,还建有中央集粪系统和有机肥生产线,鸡粪被制成有机肥,生态效益十分明显,实现了“料不见天、粪不落地”,环境“零污染”的目标,是“绿色+低碳+有机+循环”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生动实践。
澎湃绿色浪潮,激荡时代强音。近年来,开州区紧扣“建设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目标,全面实施“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战略,坚持以农业农村全域全链绿色发展为引领,推动优良品种引进、绿色技术推广、优质产品供给、特色品牌培育“四个先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造国家农业绿色转型试验地、绿色制度创新标杆地、生态价值转化新高地,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质量兴农开新局
目前开州区已在临江镇、南门镇、厚坝镇等乡镇建成鲁渝(寿光)蔬菜现代产业园约400亩,定植辣椒、黄瓜、西红柿等40余万株。二期5000亩设施蔬菜基地正进入全面施工阶段,春节前可大规模上市。
蔬菜“联姻”鲁渝两地,鲁渝协作纵深推进,开州蔬菜产业发展迎来新辉煌。开州区与山东省寿光市联手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以蔬菜产业为抓手、以共建园区为平台的“寿光模式”在开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开州区成功复制寿光蔬菜“六统一分”运营模式,寿光和开州两地国企出资合股成立的重庆鲁渝协作蔬菜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实行专业一体化运营,让本地农民有了土地租金、务工薪金、分红股金三份收入。
“2024年春季接续完成5000亩设施蔬菜基地,同步建成1万亩大田蔬菜基地,交出鲁渝协作‘高分报表’。”开州区农业农村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开州区将按照短期400亩示范、中期2万亩辐射、长期10万亩布局的工作思路,全面推广“六统一分”运营模式。10万亩蔬菜基地建成投产后蔬菜年产量预计可达70万吨、产值达50亿元,吸纳本地劳动力20余万人。
将鲁渝(寿光)蔬菜现代产业园建成极具鲁渝特征、重庆特色的标志性工程是开州区坚持质量兴农的生动实践。近年来,开州区不断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效率,推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提高农产品质量进而增强农业竞争力,实现从农业增产到农业提质的转型升级。
绿色兴农促发展
山高坡陡、地块零碎,农业生产如何突破“巴掌田”“鸡窝地”的限制?近年来,开州区在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技术,建强绿色标准体系,培育绿色经营主体,实现从“粗放经营”到“精耕细作”转变,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开州区大力推广绿色农业技术,集成应用绿色配套技术愈发成熟。聚焦特色优势产业,推广水稻淹水直播绿色高效种植、生态鸡立体养殖、池塘“一改五化”、柑橘林下植草等绿色技术80余项。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技术5万亩。开展“清洁田园”“总量减排”治理行动,推进农作物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利用,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发展道路。
立足资源禀赋,突出山地特色,开州区不断释放“绿”的优势,进而提升“山”的价值,让绿色成为引领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最终成色。
品牌强农促共富
广袤山乡一片绿,嫩绿的柑橘挂满了枝头,眼下正是柑橘成长季。
柑橘是开州区的一张名片,开州区与市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及高校组成“产学研推用”技术团队开展联合攻关,培优“开县锦橙72-1”“锦橙北碚447”“长叶晚橙”等优势品种,具备鲜食加工兼用特性,延长了开州柑橘成熟期和上市期100天以上。
开州区引进培育重庆天邦、尚果农业等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形成完整的“产加销”产业链条,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哈尔滨等20多个省市,出口到马来西亚、泰国、越南、俄罗斯等国家。
柑橘只是开州区众多名优农产品中的一个代表。开州区在推进农产品加工业绿色转型中,市级“一主两辅”、区级“三优多特”绿色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特色水果、绿色畜牧、道地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实现集群发展。围绕特色蔬菜、特色水果、道地中药材、优质粮油、绿色畜禽、生态渔业、生态茶叶等农产品,全面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全年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0%以上。
科技赋能、平台聚力、龙头引领、品牌增效,开州区名优农产品从单点优势转化为集群优势,打出了一套产业融合发展组合拳,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了强劲动力。
“开县春橙”畅销全国。 通讯员邹哨兵摄/视觉开州
本报记者 谢国邦
去年6月,位于开州区大德镇兴隆村的全国首个光伏智能养鸡场——绿色生态立体循环式蛋鸡养殖场正式投用。该养殖场顶棚全部安装了太阳能光伏发电板,还建有中央集粪系统和有机肥生产线,鸡粪被制成有机肥,生态效益十分明显,实现了“料不见天、粪不落地”,环境“零污染”的目标,是“绿色+低碳+有机+循环”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生动实践。
澎湃绿色浪潮,激荡时代强音。近年来,开州区紧扣“建设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目标,全面实施“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战略,坚持以农业农村全域全链绿色发展为引领,推动优良品种引进、绿色技术推广、优质产品供给、特色品牌培育“四个先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造国家农业绿色转型试验地、绿色制度创新标杆地、生态价值转化新高地,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质量兴农开新局
目前开州区已在临江镇、南门镇、厚坝镇等乡镇建成鲁渝(寿光)蔬菜现代产业园约400亩,定植辣椒、黄瓜、西红柿等40余万株。二期5000亩设施蔬菜基地正进入全面施工阶段,春节前可大规模上市。
蔬菜“联姻”鲁渝两地,鲁渝协作纵深推进,开州蔬菜产业发展迎来新辉煌。开州区与山东省寿光市联手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以蔬菜产业为抓手、以共建园区为平台的“寿光模式”在开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开州区成功复制寿光蔬菜“六统一分”运营模式,寿光和开州两地国企出资合股成立的重庆鲁渝协作蔬菜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实行专业一体化运营,让本地农民有了土地租金、务工薪金、分红股金三份收入。
“2024年春季接续完成5000亩设施蔬菜基地,同步建成1万亩大田蔬菜基地,交出鲁渝协作‘高分报表’。”开州区农业农村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开州区将按照短期400亩示范、中期2万亩辐射、长期10万亩布局的工作思路,全面推广“六统一分”运营模式。10万亩蔬菜基地建成投产后蔬菜年产量预计可达70万吨、产值达50亿元,吸纳本地劳动力20余万人。
将鲁渝(寿光)蔬菜现代产业园建成极具鲁渝特征、重庆特色的标志性工程是开州区坚持质量兴农的生动实践。近年来,开州区不断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效率,推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提高农产品质量进而增强农业竞争力,实现从农业增产到农业提质的转型升级。
绿色兴农促发展
山高坡陡、地块零碎,农业生产如何突破“巴掌田”“鸡窝地”的限制?近年来,开州区在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技术,建强绿色标准体系,培育绿色经营主体,实现从“粗放经营”到“精耕细作”转变,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开州区大力推广绿色农业技术,集成应用绿色配套技术愈发成熟。聚焦特色优势产业,推广水稻淹水直播绿色高效种植、生态鸡立体养殖、池塘“一改五化”、柑橘林下植草等绿色技术80余项。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技术5万亩。开展“清洁田园”“总量减排”治理行动,推进农作物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利用,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发展道路。
立足资源禀赋,突出山地特色,开州区不断释放“绿”的优势,进而提升“山”的价值,让绿色成为引领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最终成色。
品牌强农促共富
广袤山乡一片绿,嫩绿的柑橘挂满了枝头,眼下正是柑橘成长季。
柑橘是开州区的一张名片,开州区与市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及高校组成“产学研推用”技术团队开展联合攻关,培优“开县锦橙72-1”“锦橙北碚447”“长叶晚橙”等优势品种,具备鲜食加工兼用特性,延长了开州柑橘成熟期和上市期100天以上。
开州区引进培育重庆天邦、尚果农业等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形成完整的“产加销”产业链条,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哈尔滨等20多个省市,出口到马来西亚、泰国、越南、俄罗斯等国家。
柑橘只是开州区众多名优农产品中的一个代表。开州区在推进农产品加工业绿色转型中,市级“一主两辅”、区级“三优多特”绿色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特色水果、绿色畜牧、道地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实现集群发展。围绕特色蔬菜、特色水果、道地中药材、优质粮油、绿色畜禽、生态渔业、生态茶叶等农产品,全面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全年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0%以上。
科技赋能、平台聚力、龙头引领、品牌增效,开州区名优农产品从单点优势转化为集群优势,打出了一套产业融合发展组合拳,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了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