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何处看
桂花报时,八月已来,照例备了两盒家乡月饼,随时准备回老家。以前,我都是一边上班,一边等待电话邀约。然而,逼近中秋了,仍然没有得到任何消息。
中秋和家人一起看月亮的习惯,此时在我单薄的生命里再次被剥离。我在盈盈的月光里漫无目的地行走,像个无家可归的孩子。
身边桂香袅袅,眼前总有母亲的身影。和母亲过的最后一个中秋节,是聚在大姐家过的。那时母亲因为严重的脑梗阻刚刚住院回来,身体极度消瘦,智力锐减,很多寻常的事情都不记得了。一向风风火火的母亲变得异常安静,常常坐在沙发上望着我们进进出出,我们喊她一声,她就笑着应付一下。
过节那天,阳光温和,门前的桂花开得正好,浓郁的香味四处弥漫。我想陪母亲活动活动,于是便坐到母亲身边,捏捏她的手心说:“妈,我想摘点桂花来做蜜饯,你来帮我嘛。”母亲一辈子勤劳,一听说劳动,立马开心起来,一边答应一边就起身往外走。我赶紧找了一把伞反撑在树下,用来盛桂花。母亲身体比较虚弱,站着还有些颤巍巍的。她的手很难够着小小的花朵,往往要尝试几次才能摸到眼前的树丫。好不容易拈着一簇小花,她会像学做事的小孩一样,一朵一朵地捋下来,然后将花儿撒向伞里。那专注的动作、满面的笑容,好像比吃蜜饯还满足。我怕母亲累着,就把枝条拉在跟前逗她说话:“妈,要把伞装满了才休息哈。”母亲也笑眯眯地应着:“好。”母女俩围着桂树,慢悠悠地,一会儿站着,一会儿坐着,花没摘几朵,说的话倒是可以装上几箩筐。
快到晚饭时间,我们把摘下的桂花清洗干净,做蜜饯数量太少了。我和母亲故意在每样炒菜和汤里都撒上几朵桂花,号称“桂花宴”。那顿团圆饭因为有了桂花的加入变得可爱起来,餐桌上大家一直谈论着与桂花有关的话题,到处都弥漫着桂花的味道。父亲还专门舀了一勺带桂花的汤递给母亲,母亲也是乐呵呵的,一滴不洒地喝了下去。
入夜了,晴朗的夜空中,一轮明月缓缓地爬上桂花树梢,真的是花好月圆。我们搬桌椅移坐在宽宽的露台,大家都沐浴在温柔的月光里,一家人又开始新一轮的聊天。父亲像在老家那样,习惯性地张罗大家吃月饼。他先打开一封从老家带来的冰薄月饼,给每人发了一个。爱吃芝麻糖饼的家人很爽快,砸吧几下就整个吃了;不爱吃甜食的家人则是扯下月饼的一角意思一下。曾经爱吃甜食的母亲牙口已经不好,只能拿着一小片月饼慢慢咀嚼……烤芝麻和橘红经过牙齿的磨合发出的浓浓香甜味,是我们从小就熟悉的味道,中秋的味道。
初凉的中秋夜里,一大家人以父母为中心坐在了一起。我们第一次在老家以外的地方看月亮吃月饼,感觉像在老家一样其乐融融。父亲讲了很多他和母亲年轻时、我们从小到大都没听到过的一些故事,越听越舍不得睡觉,一直坐到月亮偏过楼顶才依依不舍地散去。
再过中秋节时是在老家,家里已经发生了巨变。也就是2019年的秋夕,那时母亲已去世46天。母亲是非正常去世的,由于阿尔茨海默病的加重,在一个家人都睡着的午休之时,母亲没有带定位电话离开了家,走丢了。我们姐弟几人发动亲朋好友加上蓝天救援队的帮助,四天之后才在对面山上找到母亲……母亲以这种方式离开了,全家人无比难过和自责,父亲更是无法原谅自己。
父亲经常一个人待在寝室里翻弄大衣柜,把母亲的衣物搬出来放到床上,叠放得整整齐齐后又放进柜子里。母亲生前,每天穿什么衣服他都是头天晚上准备好。母亲吃什么药、怎么吃,他都记得清清楚楚。床头柜上摆满的药瓶,一些是他的,一些是母亲的,仍保留着原样。父亲不让扔掉和带走母亲的任何东西,他经常对着母亲的东西自言自语,抹着眼泪。
父亲的身体迅速垮了下去,曾经强劲有力的臂膀渐渐枯瘦,粗糙的大手只剩下粗糙,早没了力量。中秋团圆夜,父亲靠两个人架着臂膀才坐到桌边吃饭,只是勉强地吃了一点就躺回了床上。
月亮如期爬上窗棂,明亮的月光斜进屋子,依然那么迷人。这个中秋节,父亲再无心思和体力张罗吃月饼了。几大盒月饼摆在父亲眼前,是弟弟一盒一盒地拆开分吃的。弟弟每拆一种口味就扯一点下来递给父亲,父亲勉强地伸一下舌头算是尝过。大家在父亲的寝室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也坐到了深夜。
就在各自准备睡觉时,忽然听说父亲不见了。大家先是慌了神,不过稍作清醒就马上明白过来,知道父亲去了哪里。顺着屋后曲折的小路,我们来到母亲坟前。朦朦的月光里,远远看到父亲坐在坟头的影子。
父亲煎熬了五个多月追随母亲而去了,那天是腊月十九。双亲逝去,随即逼近的年味让我们姐弟几人都无所适从,不知去往何处。
时隔四载,每到阖家团圆的节日前后,我仍然焦躁不安,冥冥之中总在期盼老家的召唤,满脑子都是与父母在一起过节的情景。行走在老家的中秋节里,明月依旧,桂花初开,也有可口的月饼,只是没有了父母,再也找不到其乐融融的感觉。
(作者系汉丰第五小学教师)
中秋和家人一起看月亮的习惯,此时在我单薄的生命里再次被剥离。我在盈盈的月光里漫无目的地行走,像个无家可归的孩子。
身边桂香袅袅,眼前总有母亲的身影。和母亲过的最后一个中秋节,是聚在大姐家过的。那时母亲因为严重的脑梗阻刚刚住院回来,身体极度消瘦,智力锐减,很多寻常的事情都不记得了。一向风风火火的母亲变得异常安静,常常坐在沙发上望着我们进进出出,我们喊她一声,她就笑着应付一下。
过节那天,阳光温和,门前的桂花开得正好,浓郁的香味四处弥漫。我想陪母亲活动活动,于是便坐到母亲身边,捏捏她的手心说:“妈,我想摘点桂花来做蜜饯,你来帮我嘛。”母亲一辈子勤劳,一听说劳动,立马开心起来,一边答应一边就起身往外走。我赶紧找了一把伞反撑在树下,用来盛桂花。母亲身体比较虚弱,站着还有些颤巍巍的。她的手很难够着小小的花朵,往往要尝试几次才能摸到眼前的树丫。好不容易拈着一簇小花,她会像学做事的小孩一样,一朵一朵地捋下来,然后将花儿撒向伞里。那专注的动作、满面的笑容,好像比吃蜜饯还满足。我怕母亲累着,就把枝条拉在跟前逗她说话:“妈,要把伞装满了才休息哈。”母亲也笑眯眯地应着:“好。”母女俩围着桂树,慢悠悠地,一会儿站着,一会儿坐着,花没摘几朵,说的话倒是可以装上几箩筐。
快到晚饭时间,我们把摘下的桂花清洗干净,做蜜饯数量太少了。我和母亲故意在每样炒菜和汤里都撒上几朵桂花,号称“桂花宴”。那顿团圆饭因为有了桂花的加入变得可爱起来,餐桌上大家一直谈论着与桂花有关的话题,到处都弥漫着桂花的味道。父亲还专门舀了一勺带桂花的汤递给母亲,母亲也是乐呵呵的,一滴不洒地喝了下去。
入夜了,晴朗的夜空中,一轮明月缓缓地爬上桂花树梢,真的是花好月圆。我们搬桌椅移坐在宽宽的露台,大家都沐浴在温柔的月光里,一家人又开始新一轮的聊天。父亲像在老家那样,习惯性地张罗大家吃月饼。他先打开一封从老家带来的冰薄月饼,给每人发了一个。爱吃芝麻糖饼的家人很爽快,砸吧几下就整个吃了;不爱吃甜食的家人则是扯下月饼的一角意思一下。曾经爱吃甜食的母亲牙口已经不好,只能拿着一小片月饼慢慢咀嚼……烤芝麻和橘红经过牙齿的磨合发出的浓浓香甜味,是我们从小就熟悉的味道,中秋的味道。
初凉的中秋夜里,一大家人以父母为中心坐在了一起。我们第一次在老家以外的地方看月亮吃月饼,感觉像在老家一样其乐融融。父亲讲了很多他和母亲年轻时、我们从小到大都没听到过的一些故事,越听越舍不得睡觉,一直坐到月亮偏过楼顶才依依不舍地散去。
再过中秋节时是在老家,家里已经发生了巨变。也就是2019年的秋夕,那时母亲已去世46天。母亲是非正常去世的,由于阿尔茨海默病的加重,在一个家人都睡着的午休之时,母亲没有带定位电话离开了家,走丢了。我们姐弟几人发动亲朋好友加上蓝天救援队的帮助,四天之后才在对面山上找到母亲……母亲以这种方式离开了,全家人无比难过和自责,父亲更是无法原谅自己。
父亲经常一个人待在寝室里翻弄大衣柜,把母亲的衣物搬出来放到床上,叠放得整整齐齐后又放进柜子里。母亲生前,每天穿什么衣服他都是头天晚上准备好。母亲吃什么药、怎么吃,他都记得清清楚楚。床头柜上摆满的药瓶,一些是他的,一些是母亲的,仍保留着原样。父亲不让扔掉和带走母亲的任何东西,他经常对着母亲的东西自言自语,抹着眼泪。
父亲的身体迅速垮了下去,曾经强劲有力的臂膀渐渐枯瘦,粗糙的大手只剩下粗糙,早没了力量。中秋团圆夜,父亲靠两个人架着臂膀才坐到桌边吃饭,只是勉强地吃了一点就躺回了床上。
月亮如期爬上窗棂,明亮的月光斜进屋子,依然那么迷人。这个中秋节,父亲再无心思和体力张罗吃月饼了。几大盒月饼摆在父亲眼前,是弟弟一盒一盒地拆开分吃的。弟弟每拆一种口味就扯一点下来递给父亲,父亲勉强地伸一下舌头算是尝过。大家在父亲的寝室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也坐到了深夜。
就在各自准备睡觉时,忽然听说父亲不见了。大家先是慌了神,不过稍作清醒就马上明白过来,知道父亲去了哪里。顺着屋后曲折的小路,我们来到母亲坟前。朦朦的月光里,远远看到父亲坐在坟头的影子。
父亲煎熬了五个多月追随母亲而去了,那天是腊月十九。双亲逝去,随即逼近的年味让我们姐弟几人都无所适从,不知去往何处。
时隔四载,每到阖家团圆的节日前后,我仍然焦躁不安,冥冥之中总在期盼老家的召唤,满脑子都是与父母在一起过节的情景。行走在老家的中秋节里,明月依旧,桂花初开,也有可口的月饼,只是没有了父母,再也找不到其乐融融的感觉。
(作者系汉丰第五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