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坚持走绿色智能高端之路 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全区民营经济发展成果综述

  本报记者 谢国邦
  清澈的浦里河平静地从浦里新区流过,坐落在浦里河畔的重庆幂天通讯设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仓库前,一辆货柜车正等着产品装车发往深圳,再出口到东南亚地区。
  浦里新区是我区民营经济的主阵地,坚持走绿色智能高端之路在这里已蔚然成风,有效地助推了全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我区民营经济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持续推进全市重要绿色工业集聚区建设,为加快建设“一极两大三区”现代化新开州贡献工业经济力量。
  走高端、智能、绿色发展路径
  “车间实施智能化改造后,生产效率增加了一倍,生产成本降低,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重庆市加鼎盛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琳介绍,生产车间实现半自动化后,电子产品产量由以前每月12万件提高到25万件,车间工人由20人减少到4人。由于生产成本的不断降低,公司今年拿到的订单比去年多了近两成。
  提高生产智能化水平,实施绿色发展,成为全区民营企业的发展方向。区委、区政府正主导规划未来五年加快建设全市重要绿色工业集聚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为推动开州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和路径。
  今年上半年,我区组织千能实业、绿能新能源等4家企业申报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我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3家,中小企业技术研发中心达到38家。
  组织企业走出去参展,把企业品牌培育起来。今年,区经济信息委组织部分企业参加了第五届西洽会、第二届中国(成渝)美食工业博览会、“食全食美·预见未来”2023年度重庆特色食品行业品牌发展高端沙龙等品牌宣传活动。
  今年上半年,我区出台《开州区推动数字经济系统建设实施方案》,有效推动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深度应用。
  目前,区经济信息委正按照“数字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示范工厂”梯次培育路径,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赋能,启动3家企业智能化评估工作,建成数字生产线155个、数字化车间5个,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1.5%。
  把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落实在具体行动中。今年,我区组织欧华陶瓷、亚特蓝、海通3家企业申报创建市级绿色工厂,九鼎牧业、天致药业、开洲食品、嘉萱食品4家企业创建节水型企业,加快存量企业绿色化转型。浦里新区获批重庆市近零碳园区试点。
  构建集群、集中、集约产业生态
  我区主动对接“33618”全市现代制造业集群,因地制宜、迭代升级培育“1234”开州现代制造业体系,倾力打造支撑强、产业优、智能足、亩产高的三峡库区“智造重镇”。
  我区电子元器件产业集群获批重庆市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浦里新区获重庆市首批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绿色建材、电子信息),新增重庆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1家,临江镇、温泉镇分别获批重庆市智能家居产业、绿色建材产业中小企业集聚区。
  我区加快构建分工更加明晰、配套更加高效、特色更加突出的“一区三组团”空间格局,推动特色、绿色、优质、优势企业加速向园区集中。今年新引进的39个工业招商引资项目全部入驻浦里新区集中布局,园区集中度达到90.1%。
  转变发展方式入脑入心。我区把“亩均论英雄”改革作为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资源集约利用的有力抓手。目前,全区正全面梳理摸底规上工业企业用地、用房、税收、研发经费等情况,吃透“亩均论英雄”改革规则,为“亩产论英雄”改革作准备,倒逼企业转型升级,走集约内涵式发展道路。
  有关区级部门通力合作,让企业轻装前行。组建2023年迎峰度夏电力电煤保供“一小组六专班”,加强电力负荷管理、分布式电源建设、推动节约用电,形成“4+3+8”度夏保供政策体系,妥善应对极端天气下用电不足问题。推动长沙镇胡桥村综合能源站建设,将浦里新区燃气管道改造纳入中央预算内项目,持续提升浦里新区供气能力。新建5G基站560个,浦里新区5G网络覆盖率达100%。
  推动质量、存量、增量同频共振
  8月28日,我区与民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签订了《开州浦发民生专精特新基金合伙企业合伙协议》,民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将助力我区专精特新企业和“三区”大产业发展,为开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我区引领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出台《开州区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全市重要绿色工业集聚区若干政策》,精准匹配服务企业专员,开展“亮身份、建联系”,将为企业兑现产业发展资金1170.5万元,获批市级专项资金153万元。
  今年1—7月,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分别实现规模产值20.2亿元、25.2亿元,占规模工业的比重12.2%、15.3%,占比较2022年分别提升2.4、1.3个百分点。
  目前,全区新增市级专精特新企业32家,总量达到74家,与万州并列“两群”第一;海通环保获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总数达3家。
  今年以来,我区累计清理拖欠中小企业欠款1902.5万元,化解率达84.3%。1—7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排全市第26位,渝东北第7位;规上工业利润总额5.56亿元,同比增长4.4%,由负转正;工业用电2亿度,同比增长1.4%。完成7个技改项目备案,计划投资1.27亿元。
  今年,我区共新引进城市央厨智慧港等44个工业项目,新开工奔迹管业等17个项目,新投产加鼎盛等17家企业。工业投资持续保持增长达39.52亿元,同比增长14.5%;新增1家企业升规,将20余家企业纳入拟升规项目储备库。我区与中石油签订20亿方的直供气指标,其价格不高于川渝同行业最低水平,保障了全区重点用气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