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医心向党守初心 治病救人担使命
——记区人民医院感染科党支部书记、主任王运才
    王运才(右一)带领团队进行会诊。

  本报记者 熊瑛 文/图
  高中毕业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泸州医学院,求学期间,他认真学习、力争上游,最终圆了“医生梦”。
  工作后,他刻苦钻研、精益求精,认真对待每一个病人、每一台手术,成为一名经验丰富、医技高超的临床医生。
  新冠疫情期间,他不顾身体残疾,积极参与抗击新冠疫情流调、排查、诊治、救援等工作,诠释了医者仁心和大爱无疆。
  他就是区人民医院感染科党支部书记、主任王运才。
  幼时落下残疾立志学医救人
  “王主任每周定期带我们查房,他对每个病人的情况都非常了解,对每个疑难杂症都认真会诊,研究诊疗方案。”区人民医院感染科主治医师刘文艳说。
  今年53岁的王运才,因幼时落下残疾,走路一瘸一拐,但他每天穿梭忙碌于门诊部、住院部,耐心负责地对待每一个病人,遇到紧急情况,他拖着行动不便的左脚赶往手术室,丝毫看不出身体残疾。
  “两岁时,我的左脚出现不明原因的跛行,伴随着肌肉萎缩,当时爸妈认为我是调皮摔伤了,没有在意。”王运才说,后来,爸妈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带着他四处求医问药,才知道这是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但最终也没能治好他的左脚,从此落下残疾。
  年幼的王运才并没有被病魔打倒,始终保持积极乐观、阳光自信的心态,更加努力学习、快乐生活,在心里暗下决定,长大后要当一名医生。1989年高中毕业后,王运才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泸州医学院,自此便踏上了学医、行医之路。
  在泸州医学院学习期间,王运才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大学毕业之际,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的教授免费为他做了一次矫形手术,明显改善了行走功能,让他以更加轻松的心态、强健的身躯踏上行医之路。
  不负组织重托赢得医患好评
  1994年,在泸州医学院毕业后,王运才成为长沙镇中心卫生院的一名医生。几年时间里,他对患者如亲人般关爱,一次次成功救治危重病人,很快得到了当地群众的认可。2001年,王运才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患者服务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2006年,王运才被调往区人民医院。当时,区人民医院的感染科、呼吸科、血液科合在一起,称为“内三科”。2011年,因创建三甲医院,区人民医院决定单设感染科,让医德高尚、医术精湛且具敢于承担传染病防治社会责任的王运才担任感染科主任。
  作为新设立的科室,感染科设备设施落后,医生也大多刚迈出校门,临床经验不足。面对这种情况,王运才在人才队伍培养上下功夫,采用传、帮、带、教的方式培养骨干医生,选派青年医生到重庆乃至北京、上海等地知名医院进修学习,还聘请了业内专家、教授到感染科进行业务指导、开展学术讲座。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感染科培养出了一支政治素质过硬、医技精良、医德高尚的医疗团队,在传染病防治、新冠疫情防控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区人民医院投入的增加,感染科拥有了先进的设备设施,团队的医疗技术也得到大幅提升。王运才带领团队先后开展了无创肝纤维检测技术、气管镜诊疗技术、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术、肺结核咯血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术、肺穿刺活检术等,成为渝东北技术实力领先的感染性疾病诊疗科室、重庆市重点临床专科。
  也正是因为这份坚守与奉献,王运才不断取得优异成绩,先后获得重庆好医生、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重庆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重庆市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他所在科室陆续获得重庆市工人先锋号、开州区巾帼文明岗等称号。
   投身疫情防控彰显责任担当
  “疫情期间,王主任率先垂范,喊出了‘我是党员,我先上’‘感染科医生务必冲锋在前’的口号,带动了整个科室的氛围,大家都纷纷请战上一线,打出了感染科的风采。”区人民医院感染科护士长杨静秋说,2020年初,在王运才的号召和引领下,她成为区人民医院第一批进入隔离病房的护士,那段经历至今难忘。
  2020年,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王运才迎难而上,在全面部署科室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全区新冠病毒感染者的会诊和医疗救治,奔赴全区10余家医疗机构,现场指导发热门诊的设置,为疫情防控作出了自身贡献。
  近年来,王运才在完成感染科病人诊疗、救治的基础上,积极参与甲型H1N1流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等传染病的防治,每月定期对区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还承担着全区医务工作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和诊疗培训的任务,从未停下忙碌的脚步。
  “作为一名医生,要对得起这身白大褂;作为一名党员,要不负群众所托。”王运才从医近30年,始终怀着对职业的崇敬、对病人的承诺,在行医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