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浦里河畔的周都村
■ 何仁勇
  初夏时节,斜雨纷飞,开州区作家协会的作家们乘坐的采风大巴车缓缓驶过村庄前面的那座桥梁。透过车窗,看见河流滩涂的大片草地上,有三五只牛儿在安静悠闲地吃草,俨然一幅孟浩然笔下的田园风光。
  这条蜿蜒东去的河流,叫浦里河。浦里河是开州三条母亲河之一,发源于铁峰山脉西北的梁平区响鼓村七里坡,流经梁平、万州、开州三地,从开州区渠口镇汇入小江,再从云阳县进入长江,奔流到海不复回。
  遥想112年前,那个身穿粗布衣裳,怀揣富国强兵信念的19岁青年,正是沿着浦里河,走出周都村,喊出“大丈夫当仗剑拯民于水火,岂顾自己一身之富贵”誓言,投身辛亥革命浪潮,从而将自己的命运,与中国的命运、与中国人民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他叫刘伯承,是开国十大元帅之一,人称“军神”。
  已经记不清楚了,这是第几次来到周都村。作为一名开州人,总会在人生旅途中的某个时刻,怀着“朝圣”一般的心情来到周都村,来到刘伯承故居,寻找他当年生活过的痕迹。没错,我们是以刘伯承元帅为骄傲的,以至于不管何时何地,我们总会下意识地拿“刘伯承”三个字来代替或者解释开州——特别是面对初次谋面的外地朋友时。当如愿以偿地看到外地朋友脸上露出惊奇的表情时,老实说,至少我的心情是非常酸爽的。那是一种“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酸爽,那是一种心爱礼物与好朋友分享的酸爽。
  还记得第一次来周都村,是在30多年前。学校组织我们这群小学生到刘伯承故居春游。那时候的小学生,是幸福而快乐的。每年春暖花开,我们都会有一次踏足春游的机会,去小河边、草地上、柳树下捕捉春天的信息。学校离周都村比较远,无法步行而至,就包了几辆大巴车。大巴车奔驰在崎岖不平而又弯弯曲曲的公路上。拥挤在狭小的车厢里,经过短暂的新鲜时刻后,我终于被晃晕车了,忍不住吐了一地……好容易从车厢里出来,眼前是几间经过简单修葺、低矮的川东泥土房屋。这就是刘伯承元帅的故居?我心里泛起了嘀咕。
  参观完毕后,我捏着奶奶给的一张一元钞票,从村里人摆的粥摊上买了两碗热腾腾的米粥,米粥上堆了几块咸瓜儿菜。不得不说,这米粥和咸瓜儿菜真香。它的香味穿越时空而来,顺着记忆的神经飘散在心里。就像鲁迅《社戏》里那香甜可口的罗汉豆。
  摇晃拥挤的大巴车厢、几间低矮的川东泥土房屋、米粥配咸瓜儿菜,构成了少年时代我对周都村全部的记忆。
  站在历史的长河来看,30年时光其实就是弹指一瞬。30年间,懵懂少年变成了沧桑中年。浦里河畔的周都村,自然也在不断地变迁。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里被打工潮席卷,年轻的人们像青年刘伯承一样,离开周都村,渡过浦里河,翻过大垭口,到广东、浙江、上海等地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本世纪初以来,这里轮番奏响返乡创业、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乐章,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走南闯北的人们渐次归来,用他们带回来的资金、技术、信息、人脉建设家乡。
  人们没有忘记刘伯承。2022年是刘伯承同志诞辰130周年。在这个特别的年份,开州人举行了一系列活动,来缅怀这位开国元帅、一代“军神”。刘伯承同志纪念馆和刘伯承故居,进行了全面保护提升、全新改陈布展。作为中组部2021年在重庆推动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12个试点村之一,刘伯承出生和生活过的周都村,也启动了“刘帅故里·红色周都”美丽村庄建设一期项目。周都村的基础设施得到升级改造,新建了旅游景点、游客接待中心等,努力打造红色旅游示范基地,建成宜居宜业美丽村庄,把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以组织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这次与开州区作家协会的作家们一起来到周都村,正是探寻周都村的新变化。我欣喜地看到,周都村变得更漂亮了。道路宽敞整洁,房屋错落有致,房前屋后整洁干净,垃圾箱摆放有序。谁家院落前的花坛上,伸出一枝刚绽开花苞的月季花,恰似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羞涩女子。新建的党建展廊、村综治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周都村党群服务中心等,正在成为红色旅游打卡地,吸引八方游客纷至沓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前面的空坝上,停了好几辆旅游大巴,正是周都村人气越来越旺的见证。
  站在刘伯承故居前的广场上,俯瞰山脚下的周都村和浦里河,思绪纷飞。如果时光倒流120年,少年刘伯承一定会经常漫步在浦里河边,一边放牛,一边畅想未来的世界吧?
  这盛世,一定如他所愿。
  (作者系开州区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