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坚守初心担使命 扎根“三农”显担当
——记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粮油服务站站长王开周
    王开周(右)指导村民开展水稻田间管护。(本报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邓青春
  他,努力争取全国柑橘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项目,助力我区柑橘产业高质量发展。
  他,向市农业农村委争取在我区设立渝东北片区首个特色粮食作物综合试验站,主持实施一系列重大农业科技项目。
  他,主持实施冬油菜轻简绿色高质高效项目,推广庆油3号新品种,平均亩产量达204公斤,刷新全市高产纪录。
  一入“农”门,终身为农。27年来,他扎根乡村,行程万里,初心如一,大力推广良种良技,为全区粮食增产增收献智出力。他就是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粮油服务站站长王开周。
  练就一身真本领
  1996年,王开周参加工作,3年后,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工作中,他始终秉持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在农技推广岗位上练就了一身真本领,为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10年前,王开周在大德镇种粮大户朱占昌的水稻基地走访时发现,该基地水稻产量偏低,经过多次深入调查研究,王开周找到了问题的根源。
  “我发现该水稻基地存在稻田管理跟不上、水稻种植密度过大等问题。”王开周说,他将该水稻基地的100亩水田作为示范田,就地取材制作可以量化水稻种植密度的工具,现场开展技术培训,确保插秧标准、管护规范。“这100亩示范田当年就实现平均亩产650公斤,较非示范田增加150公斤。”
  “种田也要讲究科学,才能牢牢端稳‘中国饭碗’。”王开周说,作为一名农技推广员,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在试验示范项目中精益求精,实实在在让村民从中学到技术,实现增产增收。
  2017年,王开周被调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持工作。刚上任,就遇到一件棘手的事。当时正逢我区申报全国柑橘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项目,一部分同事持反对意见,有人认为柑橘不是农技中心的业务,不能为他人当嫁衣;有人则认为项目资金多,审计追责麻烦也多,能不做就不做。
  面对这些反对的声音,王开周力排众议,在干部职工会上语重心长地说:“2000万元资金的国家项目落地开州,是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不能因为怕麻烦就不搞。”为了让该项目早日落地,王开周在对柑橘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不太熟悉的情况下,通过查资料、走基地、入农户、访专家等方式,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几易其稿,撰写出10多万字的技术方案和管理办法。
  功夫不负有心人。全国柑橘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项目的2000余万元项目资金很快到位,我区利用这笔资金撬动社会投资4000余万元,通过畜-沼-果、有机肥+配方肥等模式,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项目面积5万余亩,创新主体遴选机制1项,项目如期实现全部绩效目标。
  干在实处显担当
  几年前,王开周得了糖尿病。虽然病魔缠身,但干起工作来,他却毫不含糊,在单位素有“拼命三郎”之称。
  2018年,王开周亲自承担实施重庆马铃薯综合试验示范项目,他坚持每周至少1次到试验地观察记载,下田播种、施肥、喷药,严格按照试验方案操作。为确保项目的精准性,他购置专用计量勺、计量杯等仪器,长期驻扎在田间地头,在太阳的暴晒下,他的脸、胳膊裸露的部分皮肤泛红、脱皮,又疼又痒。
  2020年,河堰镇倪家村脱贫户黄勇打算种植药食两用的荞麦,但不知到哪里买种,也不懂技术。王开周得知后,立即向酉阳、石柱等地的农技单位了解荞麦选种、种植技术等情况,并牵线搭桥让黄勇到两地学习荞麦种植技术。随后,王开周从石柱县武陵山研究院引进优质甜荞种160余公斤,指导黄勇播种。
  当年7月,大片的荞麦花竞相绽放,王开周看在眼里、喜上心头。“作为一名党员,帮老百姓引进一个品种、指导一项技术,就是为他们办实事,这种成就感和满足感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王开周感慨地说。
  “全区规模以上的马铃薯种植基地,他都会到现场进行指导。有一次他刚做完手术,第二天就到田里去了。”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农技专家李楚兰说,郭家镇三沃种植股份合作社连续两年出现马铃薯死苗无收的情况,王开周采取大垄双行栽培、降解膜覆盖、水肥一体化以及晚疫病精准防控等技术,让春马铃薯实现丰收。该合作社当年实现春马铃薯平均亩产2000公斤,每亩节本增效500元。
  王开周以加快推广新技术为己任,常年奔走在田间地头,利用“田间课堂”开展技术培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复杂的技术简单化,让群众一听就懂、一看就会,赢得了大家的肯定和信任。
   辛勤耕耘结硕果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多年来,王开周在农技工作岗位上获得不少奖项,证书厚厚一摞。他先后承担部、市、区各级农技推广项目100余项,示范推广面积150万亩以上,刷新粮油高产纪录3项,助农增收1亿元以上,受到上级表彰奖励近60次。
  在农技推广中,王开周不囿于一事一技一地一域,而是着眼全区农业发展,大力推广农业科技,助推乡村振兴。近年来,王开周推广含油率48%以上的庆油系列品种20余万亩,占全区油菜种植面积的90%以上。在全区10余个乡镇推广“脱毒良种+配方施肥+机械播种+地膜覆盖+晚疫病精准防控”集成技术,让多个乡镇马铃薯种植创造了亩产2000公斤的纪录,不少农民感慨:“种了几十年的马铃薯,从来没有见到这么好的产量”。
  王开周主持实施的水稻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在全区14个乡镇街道建立水稻万亩示范区5个、千亩示范片20个、百亩示范方97个,辐射带动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生产10万亩,万亩示范区中稻平均亩产727.93公斤,带动全区再生稻蓄留9.4万亩,实现中稻-再生稻灾年基本不减产。
  “王开周主持实施了多个农业推广项目,为我区取得三个全市‘第一’。”区农业农村委有关负责人说,我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推广面积3万亩、油菜扩种面积4万亩、秋马铃薯扩种面积8.2万亩,均居全市第一。
  据了解,王开周主持实施的300亩春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绿色高质高效栽培示范,平均亩产4096.06公斤,刷新我市近10年单产纪录;主持实施的1000亩冬油菜轻简高效栽培示范,平均亩产204.6公斤,最高亩产301.1公斤,刷新我市油菜高产纪录。
  多年来,王开周一直坚守在农业生产第一线,用实际行动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帅乡大地处处有他的足迹,田畴绿野中处处洒下他的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