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沿着伟人的足迹
■ 游刚
  一
  我有幸生在伟人的故里,在刘伯承元帅的家乡重庆开州,我们自小就对刘伯承元帅的故事耳濡目染。知道刘伯承元帅自小立志“大丈夫当仗剑拯民于水火,岂顾一身之富贵”,他手执青锋卫共和,戎马一生,屡建功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刘伯承元帅在家乡开州度过少年时代,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开州区赵家街道周都村,作为刘伯元帅少年时代的生养之地,更成为了天然的革命教育基地,是开州区靓丽的旅游名片,更是国家红色旅游精品路线之一。
  在刘伯承故居陈列室内,可见刘伯承故居早期的照片,当时称作刘家院子。是一幢泥墙青瓦的四合院,院外牛栏猪舍依稀可见,应是当时较为普通的民舍。后来刘伯承和父母一起移居到后面的山坡上,成为了现在所能见到的模样,依然是土墙青瓦,半边茅屋,里面堂屋、卧室一应俱全。目前各居室皆成为了陈列室,分列着刘伯承元帅光辉一生的影像照片或手迹、工具等文物。从第一间居室开始,到最后一间房屋出来,基本能瞻仰刘伯承元帅一生的足迹。故居正前方有元帅墓,徐向前元帅亲笔题写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刘伯承元帅之部分骨灰葬于此”的碑文,墓前存放着大型青石浮雕花圈,墓地两侧各有一株刘伯承元帅子女所植的黄桷树。黄桷树郁郁葱葱,相拥成林,宛若华盖,将故居掩映在绿荫里,远远望去,伟岸而秀丽。
  在刘伯承故居瞻仰游走,可深切感触刘伯承元帅当年的生活场景。尤其是故居左侧,一口池塘清波荡漾,池塘边上保留着一个大碾盘,还有一个重约百余斤的石哑铃,又称作石肘子,是用来练臂力的武器。恍然间,就能看见少年刘伯承勤勉的模样,他自小承担家庭重担,挑水担粮,力所能及的辛勤劳作,躬耕之时又心怀天下,敦文崇武,成为文武全才,最终离开黄桷树下的家,沿着古道走出家乡,步入了宏阔的革命生涯。
  无数次,我们来到刘伯承故居,还有刘伯承同志纪念馆,接受革命教育,在刘伯承元帅光辉而伟岸的生涯里,沿着伟人的足迹,撷取点滴精神食粮,激励着指引着自己的奋斗方向,修正着描摹着属于自己的美好梦想,希望自己也能茁壮成长。刘伯承元帅的足迹,像一本厚厚的书,里面丰富的内涵用之不竭,取之不尽。
  二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开州是刘伯承元帅的故乡,刘伯承元帅是开州这方神奇的土地上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但即使是在如今信息发达的年代,开州人绘声绘色地向别人介绍家乡,别人都有可能不置可否或不知所然,但只要说,开州就是刘伯承元帅的家乡,无论何人,都会惊愕地转过头来,立即给予高度的关注。
  开州区北倚巴山,南近长江,境内群山纵横,古有秦巴古道由此连接湘楚,历史以来就是渝、川、陕物流聚散地,是有名的金开州、小天府,孕育了千年灿烂农耕文化和历史文明。
  开州人属巴人后裔,秉承了巴人勤劳、勇敢、机智的禀性。正因为这种人文因素使然,开州人历来就不甘于守着土地过日子,血脉里流淌着开明开放、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精神。正是这样的人文历史背景,这样的山水环境,哺育了刘伯承元帅。除了刘伯承元帅,还有千千万万的仁人志士,在抗日救国、解放全中国的革命道路上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壮歌。仅在解放战争时期,就涌现出陈仲书、颜昌豪等14名开州儿女,他们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集中营最终遇难,用热血和生命抒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全国打工潮兴起,不少人选择放下锄头,洗脚上田,像当年的刘伯承元帅一样,走出开州闯天下。到如今约有50万开州人常年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创业打拼,每年创造劳务收入近百亿元,堪称全国打工“第一县”。开州人曾经创造出“北京餐饮”“上海建筑”“广东服装”“成都家具”等地标性劳务品牌。此外,还有不少开州人在非洲、欧洲等地打拼。因为开州外出创业务工人数众多,分布广泛,逐步形成了“哪里都有开州人”的传奇效应。
  近十年来,开州提出“输出劳动力,引回生产力”,着力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启动实施了“万人返乡创业工程”和“外出劳务回引工程”,“外出打工潮”开始向“返乡创业潮”转变。最近几年,开州每年都有超过万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无独有偶,就在刘伯承元帅的故乡,开州区赵家街道,一个崭新的工业园区拔地而起,新建的工业厂房林立排列,忙碌的生产线上,每日数千工人进进出出,一派繁华,气象万千。
  由此,山脚下的工厂林立的工业园区,与山坡上一派静谧的刘伯承故居遥相呼应,互为点染。山坡上的刘伯承故居,是精神的源泉,是飘扬在开州人心中的旗帜,是无声的号角,激励着指引着开州人前进的方向,山下是现代开州人秉承刘伯承元帅的革命精神,在新时代谱写下的崭新诗篇,也是开州人向历史、向人民交出的答卷。
  而开州呢?正在三峡工程大搬迁、大移民的挑战中涅槃而起,以开明开朗、开拓开放的大气魄飞速发展,逐步成为西部内陆地区耀眼的明星。在汉丰湖的映衬之下,开州城区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三峡美丽滨湖城市”,“全国十大休闲小城”,让人瞩目,令开州人自豪。
  三
  为了更好地赓续红色血脉,弘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精神财富,重庆市将刘伯承故居所在地的周都村,作为全市首批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建设,全方位地对村庄进行提升和改造,具体包括对刘伯承故居进行全面保护提升,以及围绕“红色周都、美丽村庄”主题,对周都村的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新建旅游景点、接待中心等,全方位打造红色旅游示范基地。
  如今走进周都村,红色元素无处不在,让人在游览徘徊间,身心无不沐浴触碰红色光芒。沿着工业园区宽敞的柏油路,跨过澎溪河上的大桥,远远地就看见一座起伏如虹状的浮桥,向着远方延伸。这座桥称作“伟人足迹”,昭示着刘伯承元帅当年走过的道路。桥后面,建有曲折迂回的党建展廊,展廊里面运用现代光影技术,将党的二十大精神逐一呈现和诠释。最引人注目的是“初心之光”,是用无数盏锄头状的灯具排列成灯海,灯光闪烁,喻示着初心如磐,有锄头精神,需要不断地努力挖掘和探索。往后面,有胶片式展呈栏,用图片模式展示周都村以及开州区的历史变迁;有木块状的解读栏,简明扼要地解读党的二十大精神;有幻灯式影像墙,多角度展示开州汉丰湖等优美画卷;有巨幅墙画,展示近年来周都村的产业发展。形式多样的党建展廊,让人沉浸在各类有趣的光影画面中,体验到快乐的学习,学习的快乐。
  在周都村党群服务中心,修建了乡情陈列馆,陈列馆的外部,使用了阶梯造型,以便在重大节庆时日,群众像当年一样趴在墙头上观看演出,让人寻到满满的乡愁。党群服务中心建有漂亮的图书室,里面明亮宽敞,设有嵌在墙里的漂亮读书桌,写字台,许多游人忍不住坐在小书桌旁,回味读乡村小学时的场景,让人忍俊不禁。党群服务中心建有积分超市,成为乡村治理的示范基地。村里以村规民约为蓝本,对每户人家进行引导和考核,包括环境卫生、遵纪守法、勤劳致富、诚实守信、尊老爱幼等内容,积分高的户,可用积分到超市里换到各类生活用品。
  在刘伯承故居外围,建有红色广场,红色砖墙上雕刻着刘伯承元帅的名言,如“为人民立功,光荣得很”“狭路相逢勇者胜”……广场上可蹲可坐,打卡悠游间,就与刘伯承元帅的名言警句合了个影,与红色元素撞了个满怀。在故居广场上,除了刘伯承元帅的铜像,还新建了刘伯承故居陈列馆,运用现代的展示手法,进一步真实再现了刘伯承元帅在家乡的生活场景。
  在刘伯承故居,沿着伟人的足迹,追忆峥嵘岁月,瞻仰刘伯承元帅光辉的丰功伟绩,品读刘伯承元帅精彩故事,体会刘伯承元帅高尚品格,再看看美丽的红色周都村,眼前处处绿荫葱葱,田野瓜果满畴,村庄房屋排列,马路纵横,处处宽敞洁净,一幅幅壮阔的新时代乡村画卷,正在眼前徐徐展呈、蔓延。此时此刻,我们不禁要感恩于这个时代,更要感恩于刘伯承元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先辈们开天辟地,终其一生为我们所创下的国泰民安。
  (作者系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开州区作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