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放开手脚,重庆民企可以大干一场了!
  重庆民营企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春天”。
  6月19日,一个大会+一个重磅政策,重庆把民营企业发展的期待值拉满。
  先说,重庆召开的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不仅为重庆市优秀民营企业家和优秀民营企业颁奖,让企业家站“C位”,还提出了民营经济发展新目标——打造成为西部地区营商环境排头兵、内陆地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新高地、全国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的示范城市。
  再说,重庆出台的《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200万元以下的货物、服务项目和400万元以下的工程项目原则上全部预留给中小企业”“成立10亿元规模的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等25项“真金白银”的扶持政策,彰显出重庆力挺民营经济的满满诚意。
  “重庆从频频调研,到召开会议,再到出台政策,一系列大动作,释放出做大做强民营经济的清晰信号。”城市化与区域创新极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重庆大学教授姚树洁表示。
  风口当前,只待扶摇直上。作为重庆经济“生力军”的民营经济,面临大好机遇、拥有广阔前景,必将大有可为、必定大有作为。
  【 1 】
  实践表明,“老板”越多的地方,民营经济越活跃,经济发展势头往往十分强劲。
  广东、浙江、江苏等沿海地区的民营经济之所以活跃、强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盛产“老板”。以民营经济大省浙江为例,截至2022年8月底,浙江省市场主体总量突破900万户,如果按照浙江常住人口6500万人计算,意味着每7个浙江人中就有1个“老板”。每个奋斗者都有自己的故事,而浙商的传说,早已传遍五湖四海。
  “只能壮大、不能弱化”,重庆此前如此定调民营经济。壮大民营经济,首先在数量上要有保障。简而言之,就是要让“老板”多起来。
  看“家底”。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民营市场主体达到333.4万户,同比增长6.8%。2022年,重庆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7万亿元,同比增长3%,占全市GDP比重达到59.7%,对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不言而喻。
  看“KPI”。实际上,在召开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的同一天,重庆提出了让“老板”多起来具体的“KPI”。在重庆出台的《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到2027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2%,民营经济市场主体430万户以上,其中民营企业135万户以上。
  从2022年的333.4万户,到2027年增加至430万户,意味着未来5年重庆要新增100万个“老板”。如果套用前段时间走红的洗脑神曲《小小花园》,那就成了“在美丽重庆的‘大花园’里面,挖呀挖呀挖,种民企的种子,开高质量发展的花。”
  在姚树洁看来,现代化新重庆建设蕴含着重大发展机遇,包括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长江经济带发展、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等战略机遇、政策机遇、市场机遇,为民营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除了拥有良好的机遇、独特的区位优势之外,重庆还愈发重视民营经济,包括频频调研民营企业并召开会议,接连出台惠企政策措施。这些叠加的利好,将推动更多的民营企业“用脚投票”,选择重庆、扎根重庆。未来,重庆的“老板”将迎来一个新的蓬勃生长周期。
  【 2 】
  民营经济发展,不仅要有“量”,更要有“质”。“老板”不仅要多起来,更要强起来。
  然而,对标对表高质量发展目标,重庆民营经济发展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民营企业“大而不强、小而不精”。比如,重庆上榜202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仅11家,为浙江的10.3%;入围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仅6家,为浙江的6.4%,差距较为明显。截至2022年底,重庆民营科技型企业达42820家,较上年增长16.3%,占全市科技型企业总数的99.6%,但是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不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不到300家,在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上还有很长的路子要走。
  融资慢、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较为突出。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在着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慢、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但是这“三座大山”仍然较为突出,特别是中小微企业。重庆也不例外。这背后,固然有其自身规模小、实力弱、抗风险能力差等客观原因。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是,以国有为主的金融机构对于民营企业丰富多彩的业态、多样化的融资需求缺乏有针对性的产品服务,金融“活水”不够解渴。
  渝商精神陷入传承之困。对企业家精神培育重视不够。在重庆这片热土,曾诞生了卢作孚等闻名于世的民营企业家。改革开放以来,重庆也涌现出诸如尹明善、左宗申、涂建华等一大批优秀的民营企业家,这些企业家撑起的重庆“摩帮”曾风靡一时。然而,如今活跃在全国的重庆民营企业家数量不够多,名气不够大,渝商精神未能较好地接续传承、发扬光大。
  对于这些“发展中的困难、前进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烦恼”,各级各部门要多扪心自问:是不是真正重视对民营经济发展了?是不是真心实意解决民营企业的困难诉求?有没有扎实推动惠企政策落地见效?
  【 3 】
  做大做强民营经济,除了要时常自问,更要用具体行动“作答”。
  具体而言,要在帮扶民营企业纾困解难、增强民营经济综合实力、激发民营经济创新活力、扩大民间有效投资、推动民营经济数字化转型、推进民营经济绿色低碳发展、助力民营经济开放合作、打造最优发展环境上求突破见实效,全面增强民营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比如,在优化营商环境上,要想民营企业所想,急民营企业所急,推动惠企政策落地,让企业找得到、看得懂、用得上。例如,有的企业缺订单,有的企业融资不畅,有的招工难,有的企业技改有难度……在执行政策时不能搞“一刀切”,而是要制定“一企一策”,精准帮助企业解决困难问题。
  又如,在优化企业服务上,要做到“不叫不到、随叫随到、说到做到、服务周到”,让企业轻装上阵,没有后顾之忧,能够真正放开手脚大干一场,充分释放民营经济发展最大活力。
  再如,无论是渝商回归,还是培育本土渝商,要始终关心关爱民营企业家,强化其归属感、成就感。既要“放水养鱼”,又要“多挖池塘”,让民营企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让民营企业家在重庆投资兴业更有信心、更加顺心、更感舒心。
  民营企业在做强的过程中,不能“单打独斗”,而是要按照产业集群化发展,不断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稳定供应链,并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实现空间集聚、技术集聚、人才集聚、政策集聚,充分发挥规模效应,让民营企业散开来能够独顶“一片天”,合起来能形成一个“拳头”。
  “老板”从多起来跃升到强起来,是一个系统工程、长期过程。可以预见,随着各种利好的释放,重庆民营企业真的要展翅腾飞了! (来源:重庆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