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以“明德帅乡”微宣讲凝聚团结奋进正能量
■ 任显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大批能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讲好的人才,讲人民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话语,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基层宣讲是打通党的创新理论传播“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渠道。近年来,开州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围绕谁来讲、讲什么、在哪讲、可持续等内容重点发力,充分盘活整合各类资源,成立“明德帅乡”微宣讲志愿队,将基层理论微宣讲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六讲”志愿服务深度融合,创新探索“融宣讲”新路径,用理论宣讲“一根针”串起政策宣传、技术培训、志愿服务、百姓需求“千条线”,真正做到将党的“好声音”传到基层“神经末梢”,实现理论与群众“零距离”,筑牢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思想根基。
  注重多渠道选拔,打造宣讲“轻骑兵”。为常态化开展理论微宣讲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六讲”,对照讲政治、爱宣讲、懂政策、有特长要求,从全区文艺人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驻村第一书记、“百姓名嘴”等中,甄选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示范引领作用好的宣讲精兵,围绕重点宣讲内容,分片包联40个乡镇(街道)开展党的创新理论“百讲进百村”宣讲活动。通过吸纳新时代文明实践“六讲”大赛和理论微宣讲比赛优秀选手,每年对微宣讲志愿队进行优化动态调整,不断巩固壮大宣讲队伍力量。定期举办宣讲专题培训,邀请理论专家、文化名人、党校讲师等为队员“充电”补课,全面提升宣讲队员实战能力、水平。通过优选各领域、各行业宣讲人才,形成区级—乡镇(街道)—村(社区)纵向理论微宣讲梯队,实现镇镇有宣讲队、村村有宣讲员,解决了党的创新理论“最后一公里”传递问题。
  注重全方位融合,创新宣讲“接地气”。一是突出政治性。成立“明德帅乡”微宣讲志愿队秘书组,对各宣讲队员创作的宣讲稿件、文艺作品字斟句酌,确保宣讲内容的政治性、权威性。围绕重点理论问题开展研讨交流,在详细研读、全面领会、把握要义上下功夫,督促宣讲队员提高政治站位、突出宣讲重点、抓住精神实质,切实把党的创新理论讲“准”、讲“深”、讲“精”、讲“透”、讲“活”。二是突出融合性。“明德帅乡”微宣讲要在开展理论宣讲的基础上,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各项惠民政策、典型事例等,以小见大、深入浅出,引导群众在好政策中感恩好时代、好故事中明悟大道理。三是突出趣味性。结合基层受众群体特点,将党的创新理论、法律法规、党史故事等编排成小品、评书、快板等,采用“演”“诵”“讲”“谈”“唱”“赛”形式,增强宣讲吸引力、趣味性,把理论政策“搬”到群众身边、“送”到基层一线。
  注重广角度发力,提升宣讲“时效性”。一是用好传统阵地。围绕重大会议精神和重要时间节点,利用“村村响”大喇叭,依托“三会一课”、院坝会等深入宣传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正实现“群众在哪里,党的创新理论就讲到哪里”。二是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要持续以梦想课堂、院坝讲堂为载体,整合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广场院坝、文化中心户、公共服务设施等场所,建设“固定+流动”讲堂,发挥党员、新乡贤、“土专家”等群体优势,常态开展“讲理论”“讲政策”“讲法律”“讲科技”“讲健康”“讲典型”活动。三是用好网络阵地。开设区属媒体理论宣讲专题专栏,常态化推送“明德帅乡”微宣讲节目预告、实时报道,将微宣讲内容制作成微视频、H5等,在视频号、抖音、微信公众号等广泛传播,实现一次宣讲多次传播、线上线下同频共振。
  注重可持续发展,推动宣讲“常态化”。一是完善工作制度。制定《开州区“明德帅乡”微宣讲志愿队管理办法》,明确队伍组织管理、工作职责、内容审核、活动开展、后勤保障等,完善宣讲队伍培训交流、人员更替、费用保障等制度,确保队伍规范运行、常态长效。建立评优评先机制,制定奖惩办法,切实提升宣讲员荣誉感、使命感。二是严格工作考核。将微宣讲开展情况、保障情况、宣讲人才库建设情况等纳入党建工作目标考核,将理论宣讲骨干培训纳入宣传思想工作年度计划,确保理论宣讲制度化、规范化。实施宣讲队伍实绩考核机制,明确区级理论微宣讲队伍包片情况、宣讲场次、宣讲重点等,以群众满意度为考核依据,确保理论微宣讲有序推进、有效落实、切实落地。三是加强关心关爱。广泛收集宣讲小队、宣讲员意见建议,以点及面、举一反三,不断丰富各类保障措施。制作宣讲志愿队专属队旗、队标,做实备课、排练、交流场所等联络保障以及购买人身安全保险,开展“明德帅乡”微宣讲擂台比武,用每一件小事凸显对微宣讲工作的重视,用实的举措提升宣讲队员认同感、归属感。
  (作者系中共开州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