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古文化”高扬“帅乡红”
开州博物馆(左)鸟瞰图
馆藏文物铜牵马
墨拓印记——川渝名碑名刻拓片展
汉丰印迹,在馆藏中窥见;帅乡希望,在传承中破壳。
开州博物馆,总占地面积11988平方米,建筑面积4259平方米,展厅面积2350余平方米,藏品总量10016件,为国家三级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保护与传承、历史与文明,在这里碰撞激荡、生生不息。2022年,开州博物馆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主线,突出地域特色,展现文化自信,有序推进陈列展览、社会教育、藏品征集、文创开发等业务板块,不断提升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为加快建设“一极两大三区”现代化新开州提供坚实的文化支撑和精神动能。
党建引领筑牢“阵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2022年,开州博物馆结合自身职能职责,以“献礼二十大·文物要说话”为主题,深入挖掘文物蕴含的文化内涵,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文物君”带领参观人员畅游历史星河,触摸文化脉搏,筑牢精神家园。
开州博物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同向发力、党建工作与业务建设同频共振,接受红色教育,感悟党和国家的辉煌历程,坚守文化遗产保护的初心和使命。
如何让全体馆员担负起历史的发掘者、文明的传播者角色?开州博物馆苦练“内功”,利用闭馆及客流量淡季开展业务技能培训,全年线下线上培训10余次。选派业务骨干参加万达开讲解员培训、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组织的博物馆藏品管理保护培训等活动,涌现出刘彦希、谭程稀等众多功夫型、实力派解说员。开州博物馆还荣获首届万达开博物馆讲解员大赛“优秀组织单位”。
“我们利用新媒体平台拓宽宣讲阵地,利用《文物鉴赏》《同心抗疫·云展览》等栏目发布推文,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出系列展览及活动,不断增强文化的感染力。”开州博物馆有关负责人表示,疫情期间,开州博物馆制作的《参观期间请佩戴口罩》疫情宣传海报获得市级年度“十佳博物馆优秀海报”。开通疫情防控参观通道,严格推行错峰、预约、限流等防控措施,做好博物馆免费开放,用文化涵养帅湖汉土。
强化服务满足“胃口”
《墨法正源——2022中国画学术邀请展》《虎虎生威——壬寅虎年虎文化主题展》《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党领导下的中国青年运动史·重庆开州篇》《“丹青绘巴山翰墨写蜀水”川渝名家书画展》……2022年,开州博物馆密集举办各类展览,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我们创新展览展示方式,提高展陈质量,推出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展览,持续释放内生动力和发展潜力。”开州博物馆有关负责人介绍,针对馆藏文物众多、展馆无法同时展陈的实际,采取定期更换文物拓展展陈量的方式,让参观人员见到更多的“新面孔”,了解更多的历史文化。
线上展览,线下鉴赏。开州博物馆每周选取一件典型展品在微信公众号上亮相,为参观人员提供线上免费讲解,全年推出临时展览5场,网上展览近30场,惠及参观人员近10万人次。短视频《龙泉窑凤耳瓶》获重庆日报“巴渝宝贝晒出来——让巴渝珍宝在当代焕发新的活力”全媒体系列报道短视频特别奖。
文化育人,润物无声。开州博物馆针对不同群体的参观人员,推出涵盖历史文化、非遗文化、传统节庆文化、民俗文化的专题活动。坚持馆内特色活动常态化,每个月举办一到两场特色活动,节假日和暑期推出学生专场活动。此外,结合参观人员特点和需求供给,策划了《画出我眼中的文物》《赏析“盛山十二诗”》《虎年话“虎”》《畅游开博》等专题展览、专题讲座,解读文物背后的故事,丰富趣味游戏、互动实践等形式,带给大家全方位的参观学习体验。
服务上门,辐射带动。开州博物馆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原则,开展走进学校、机关、工厂等活动,建成“开州博物馆—学校—社区—机关—乡镇—企业”的社会教育辐射网络和文化资源交流平台。区内各中小学校可以根据需求定制讲座、社教、非遗等活动内容,全年开展定制课5场,实现了“馆校合作”形式新、内容实、效果佳。
“我们还完善加固了馆内无障碍设施,增设了残疾人绿色通道,增加了轮椅等服务器械。”开州博物馆有关负责人介绍,针对不同群体的参观需求,成立由馆内工作人员、学生、热心群众等群体组成的“志愿者服务队”,为参观人员提供免费讲解、参观导览、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等服务,向特殊群体提供全程陪护和口语解说,提升参观舒适度。
保护文物擦亮“名片”
陶器1073件、瓷器424件、青铜318件……2022年,开州博物馆协助三峡文物科技保护中心,完成了馆藏珍贵陶瓷器保护修复方案编写工作。
2022年,开州博物馆采取抢救性保护与预防性保护相结合的方式,以“脚下有土,心中有谱”的工作作风,一件件落到实处、一项项干出成效。不断推进革命文物数据库录入,建立了革命历史文物档案名录;对馆藏珍贵文物进行研究并分类描述归档,系统完成档案编制工作;完成恒温恒湿柜、无酸纸囊盒、消防安全设备、皮影展厅等升级改造项目;邀请“馆藏文物有害生物控制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专家来馆评估,指导馆藏文物保护与利用。
与此同时,开州博物馆还对馆内安全监控设施系统、线路进行维护维修,常态化开展消防安全及防汛应急演练,坚持对文物库房、文物展厅一周一小查、一月一大查,确保馆藏文物的安全。
一馆一物一记忆,同心同向同传承。下一步,开州博物馆将着力打造“流动博物馆”品牌,建设馆藏文物信息管理系统,推进数字博物馆建设,建立文化遗产展示平台,深入研究文物内涵,深入开展文博创意产品开发探索与实践,让馆内文物活起来、靓起来、动起来,讲好“开州故事”,弘扬“开州文化”,点亮“开州未来”。
(记者 喻建国/文 朱书灵/图)
馆藏文物铜牵马
墨拓印记——川渝名碑名刻拓片展
汉丰印迹,在馆藏中窥见;帅乡希望,在传承中破壳。
开州博物馆,总占地面积11988平方米,建筑面积4259平方米,展厅面积2350余平方米,藏品总量10016件,为国家三级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保护与传承、历史与文明,在这里碰撞激荡、生生不息。2022年,开州博物馆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主线,突出地域特色,展现文化自信,有序推进陈列展览、社会教育、藏品征集、文创开发等业务板块,不断提升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为加快建设“一极两大三区”现代化新开州提供坚实的文化支撑和精神动能。
党建引领筑牢“阵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2022年,开州博物馆结合自身职能职责,以“献礼二十大·文物要说话”为主题,深入挖掘文物蕴含的文化内涵,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文物君”带领参观人员畅游历史星河,触摸文化脉搏,筑牢精神家园。
开州博物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同向发力、党建工作与业务建设同频共振,接受红色教育,感悟党和国家的辉煌历程,坚守文化遗产保护的初心和使命。
如何让全体馆员担负起历史的发掘者、文明的传播者角色?开州博物馆苦练“内功”,利用闭馆及客流量淡季开展业务技能培训,全年线下线上培训10余次。选派业务骨干参加万达开讲解员培训、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组织的博物馆藏品管理保护培训等活动,涌现出刘彦希、谭程稀等众多功夫型、实力派解说员。开州博物馆还荣获首届万达开博物馆讲解员大赛“优秀组织单位”。
“我们利用新媒体平台拓宽宣讲阵地,利用《文物鉴赏》《同心抗疫·云展览》等栏目发布推文,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出系列展览及活动,不断增强文化的感染力。”开州博物馆有关负责人表示,疫情期间,开州博物馆制作的《参观期间请佩戴口罩》疫情宣传海报获得市级年度“十佳博物馆优秀海报”。开通疫情防控参观通道,严格推行错峰、预约、限流等防控措施,做好博物馆免费开放,用文化涵养帅湖汉土。
强化服务满足“胃口”
《墨法正源——2022中国画学术邀请展》《虎虎生威——壬寅虎年虎文化主题展》《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党领导下的中国青年运动史·重庆开州篇》《“丹青绘巴山翰墨写蜀水”川渝名家书画展》……2022年,开州博物馆密集举办各类展览,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我们创新展览展示方式,提高展陈质量,推出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展览,持续释放内生动力和发展潜力。”开州博物馆有关负责人介绍,针对馆藏文物众多、展馆无法同时展陈的实际,采取定期更换文物拓展展陈量的方式,让参观人员见到更多的“新面孔”,了解更多的历史文化。
线上展览,线下鉴赏。开州博物馆每周选取一件典型展品在微信公众号上亮相,为参观人员提供线上免费讲解,全年推出临时展览5场,网上展览近30场,惠及参观人员近10万人次。短视频《龙泉窑凤耳瓶》获重庆日报“巴渝宝贝晒出来——让巴渝珍宝在当代焕发新的活力”全媒体系列报道短视频特别奖。
文化育人,润物无声。开州博物馆针对不同群体的参观人员,推出涵盖历史文化、非遗文化、传统节庆文化、民俗文化的专题活动。坚持馆内特色活动常态化,每个月举办一到两场特色活动,节假日和暑期推出学生专场活动。此外,结合参观人员特点和需求供给,策划了《画出我眼中的文物》《赏析“盛山十二诗”》《虎年话“虎”》《畅游开博》等专题展览、专题讲座,解读文物背后的故事,丰富趣味游戏、互动实践等形式,带给大家全方位的参观学习体验。
服务上门,辐射带动。开州博物馆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原则,开展走进学校、机关、工厂等活动,建成“开州博物馆—学校—社区—机关—乡镇—企业”的社会教育辐射网络和文化资源交流平台。区内各中小学校可以根据需求定制讲座、社教、非遗等活动内容,全年开展定制课5场,实现了“馆校合作”形式新、内容实、效果佳。
“我们还完善加固了馆内无障碍设施,增设了残疾人绿色通道,增加了轮椅等服务器械。”开州博物馆有关负责人介绍,针对不同群体的参观需求,成立由馆内工作人员、学生、热心群众等群体组成的“志愿者服务队”,为参观人员提供免费讲解、参观导览、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等服务,向特殊群体提供全程陪护和口语解说,提升参观舒适度。
保护文物擦亮“名片”
陶器1073件、瓷器424件、青铜318件……2022年,开州博物馆协助三峡文物科技保护中心,完成了馆藏珍贵陶瓷器保护修复方案编写工作。
2022年,开州博物馆采取抢救性保护与预防性保护相结合的方式,以“脚下有土,心中有谱”的工作作风,一件件落到实处、一项项干出成效。不断推进革命文物数据库录入,建立了革命历史文物档案名录;对馆藏珍贵文物进行研究并分类描述归档,系统完成档案编制工作;完成恒温恒湿柜、无酸纸囊盒、消防安全设备、皮影展厅等升级改造项目;邀请“馆藏文物有害生物控制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专家来馆评估,指导馆藏文物保护与利用。
与此同时,开州博物馆还对馆内安全监控设施系统、线路进行维护维修,常态化开展消防安全及防汛应急演练,坚持对文物库房、文物展厅一周一小查、一月一大查,确保馆藏文物的安全。
一馆一物一记忆,同心同向同传承。下一步,开州博物馆将着力打造“流动博物馆”品牌,建设馆藏文物信息管理系统,推进数字博物馆建设,建立文化遗产展示平台,深入研究文物内涵,深入开展文博创意产品开发探索与实践,让馆内文物活起来、靓起来、动起来,讲好“开州故事”,弘扬“开州文化”,点亮“开州未来”。
(记者 喻建国/文 朱书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