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我区全面推进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
“田间冰箱”让百姓菜盘子“鲜”起来
任登秀把蔬菜搬入冷库
本报记者 余清英 文/图
  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是保证农产品营养品质和食品安全的重要条件,关系着农民的“钱袋子”和市民的“菜篮子”。去年以来,我区加快推进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保鲜增值农产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截至目前,全区共有73家经营主体进行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20家已建设完成并通过验收,40家完成建设任务待验收,13家正在建设中;已实施补贴金 额 1147.46 万元,占项目补助资金的62.3%。
  产品常保鲜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竹溪镇的重庆市开州区宏发晚熟柑橘种植合作社采访时,该合作社负责人谭德军正开着叉车将沃柑装车运往冷库。
  当前正值沃柑采摘时节,该合作社每天采果上万斤,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剩余部分放入冷库保鲜,以备随时发货。
  “冷库就像大冰箱,随时可以把沃柑放进去保鲜,不用担心沃柑烂在树上。”谭德军介绍,该冷库占地面积200平方米,库容近800立方米,于去年12月开工建设,今年1月竣工投用。除库房建设,还配套了风机、地磅、叉车等设施设备,不仅节省了劳动力,还提高了劳动效率。
  区农业农村委农经站副站长刘莎莎介绍,作为全国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区推进试点区县之一,我区围绕项目工程建设,成立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区推进试点工作小组,健全机制,通过层层压实责任,强化督促指导,切实解决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200余项。
  近年来,我区不断探索打造绿色、高效、全链条的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服务网络,把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到田间地头,逐步解决农产品采摘、储存等产后商品化处理难题,打通农产品“高身价”出村进城的上行通道,帮助业主种出好东西、卖出好价钱。
  去年,全区已建成一批质量可靠、运行良好的冷库,各业主利用冷藏保鲜设施储藏各种水果4.6万吨、蔬菜6.5万吨,极大地增强了业主的抗风险能力和增收信心。
  卖出好价钱
  保质期短、损耗大是制约农产品出村进城的“拦路虎”。竹溪镇春秋村赵家坝任大姐蔬菜种植基地负责人任登秀说,过去,种蔬菜最头疼的就是没有冷库保鲜,高温天气时,100斤蔬菜至少烂掉10斤,真的很可惜。
  “自从建了冷库,不能及时卖出去的白菜就放到冷库里,过几天再卖个好价钱。”任登秀说。
  刘莎莎介绍,我区深化落实“放管服”改革,将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用地纳入农用地管理,坚持用地用电审批手续从简从速原则,努力做到项目资金、项目用地、项目用电“三配套”;对申报主体严格核实,巡回检查指导业主开展项目建设,确保每一个设施设备在容积量、制冷、防火、保温隔热方面达到建设质量标准。
  提升价值链
  在临江镇明月村集中联建冷库建设现场,工人正在各自岗位上忙碌着。目前,水果保鲜冷库已完成平场,即将进行项目主体建设。
  刘莎莎介绍,我区坚持“农有、农用、农享”原则,将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与所在区域产业发展、产地市场体系建设结合起来,以临江镇柑橘产业为重点,由临江镇福德村集体经济组织牵头,采取8个集体经济组织联建方式,在临江镇明月村集中联建冷库,打造区域性示范项目,开展低温处理、集中储藏、规模配送等专业化、全程化服务。
  我区引导支持经营主体新建的部分冷库已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有效提升了农产品价值链,延长了销售时间,增加了市场占有率,为增产增效提供了保障。我区还将成立冷链行业协会,通过搭建平台,提高冷库使用率,发挥冷链设施最大作用,实现从“卖一季”到“卖四季”的转变。
  “下一步,我区将以更严的要求、更高的标准和更具前瞻性的措施,从明确管理责任、加快建设进度、落实扶持政策、加强宣传示范、严格监督管理等方面,着力抓好各项建设工作,确保政策措施落实落地,全面推进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确保高质量完成全年建设任务。”刘莎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