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所“向” “勇”往直前

本报记者 熊程成 文/图
3月以来,长沙镇回龙村柑橘基地一派繁忙景象,一辆辆装满柑橘的车辆穿梭其间,将大山里的美味运往全国各地。
忙碌的村民中,42岁的向勇特别显眼。18年来,他通过开辟荒地种植柑橘、养殖蜜蜂等,带领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返乡创业种柑橘
回龙村山高坡陡、交通闭塞、土地贫瘠。多年来,该村无主导产业、无增收项目,是出名的“空壳村”。
跳出“农”门,走出大山,是这片土地上多少人的向往。可毕业于名牌大学化工系的向勇,却放弃在重庆主城工作的机会,于2004年返乡种植柑橘。
“我土生土长在农村,怀揣着建设家乡、奉献家乡的想法,回到家乡创业。”向勇说,经过与家人反复商量,他决定依托长沙镇种植柑橘的悠久历史,流转村民的闲置地,建设柑橘基地。
“跨界”转行,从“零”开始。向勇在书本里学,从实践中练,通过学习、摸索、总结、积累,很快从柑橘种植的门外汉变为行家里手。他瞄准市场,改良品种W·默科特,高换嫁接沃柑,成为远近闻名的创业能手、致富能人。
每年春季,回龙村漫山遍野的油菜花、桐子花、柑橘花次第开放。向勇看准商机,发展蜜蜂养殖,打开了创业的“甜蜜之窗”。
带领乡亲共致富
3月12日,记者在回龙村看到,装载着“开县春橙”的外地车来来往往,操着不同口音的收购商品尝着刚刚摘下的果子,不住地向村民夸赞口味好。
村民们明白,柑橘地道的口味,饱含着向勇的功劳。“我没读过书,看不懂那些专业书籍,都是向勇手把手地教我技术。”村民向玉珍说,柑橘产量高、口感好,能卖出好价钱,是向勇帮助大家提升了果品品质。
“作为一位果农,也是一名大学生,我有责任将所学到的柑橘管护知识全盘教给村民,带领大家共同致富。”在向勇看来,能带领乡亲们多挣点钱,这是他最欣慰、最乐于做的事情。
“他放弃城里优厚的生活,回到家乡助力乡村振兴,很了不起。”回龙村党支部书记贺世伟说,向勇给村里注入活力、带来了希望。
创新模式拓市场
果园里,向勇的手机响个不停,电话声、各电商平台的提示声不绝于耳。
“我开了淘宝店,自己摸索制作视频、分享图片,将柑橘推广销售出去。”向勇说,再好的产品,也要打开市场才能挣钱。
除了开网店,向勇还向抖音直播带货方向“进军”。目前,他正在购置直播设备,学习制作技巧,构思各类文案,期待将农副产品卖得更远、卖出更好的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