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2025年,我区农产品加工业产值有望达300亿元
让“米粮仓”变身“好厨房”
重庆紫水豆制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茶叶制作加工
本报记者 肖雄 见习记者 冉欣妍 文/图
  农产品精深加工,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连着百姓餐桌,是延长农业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力支撑。
  近年来,我区把农产品精深加工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紧扣农产品精深加工“牛鼻子”,围绕优质粮油、特色水果、道地中药材、绿色畜牧、生态林产业等特色农业资源,建立了食品加工、生物医药、智能家居三大加工产业园,构建“3+N”农产品加工发展格局,让“米粮仓”变身“好厨房”,为百姓提供了更多舌尖享受。
  位于大德镇的重庆炳嘉德农业有限公司,车间机器轰鸣,全自动生产加工线仅由1名工人掌控,生产效率高。
  “农民种什么粮食,公司就收购、加工什么粮食,这条粗放的经营之路走不通了。”该公司总经理李波介绍,公司将根据消费者喜好,与农户签订种植订单,实现精准种植、精细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高端化需求。
  目前,该公司正着手引进国内最先进的加工设备,实现全自动封闭式生产,预计产能提升3倍,日产大米240吨。“利用现代化的低温烘干和存储设施,留住稻米香味,保持纯正口感。”李波说,公司还将新建检验检测楼,确保原粮入库、成粮出库每批必检,把开州大米产业做精做强。
  在白鹤街道重庆紫水豆制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黄豆经过预选、浸泡、磨浆、煮浆、过滤、点浆、成型、压榨、摊凉、切块、卤制、包装等加工后,成为生鲜豆腐、休闲零食等产品。
  “我们根据不同年龄的消费习惯,研发出鲜食类、即食类、膨化类等产品,受到各类消费者喜爱。”重庆紫水豆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说,下一步,我们还将在“豆文化”主题产研学上下功夫,让农产品穿上文化的外衣。
  目前,我区围绕优质粮油、特色水果、道地中药材、绿色畜牧、生态林产业等特色农业资源,建立了食品加工、生物医药、智能家居三大加工产业园,培育加工规上企业40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150亿元,农产品年加工产值和增幅均位居渝东北第一。
  “下一步,我们将着力打造特色水果、道地中药材、绿色畜牧三个百亿级绿色标准产业加工原料集群,推动粮油经菜茶林渔生态原料建设,强化科技支撑能力,提整三大产业园精深加工产能,建成百亿级绿色智能化市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推进农业全产业链提质高效发展。”区农业农村委产业科相关负责人表示,到2025年,全区将培育加工规上企业50家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预计达到300亿元以上,实现农产品加工业翻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