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80年后张小成用双手诠释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柑橘林里的甜蜜事业
张小成察看柑橘长势
本报记者 何仁勇 文/图
  1月4日清晨,天空下起了小雨,让深冬的开州更加寒冷。天刚蒙蒙亮,张小成就打着雨伞来到柑橘园里察看果子生长情况。眼前一大片郁郁葱葱的无籽沃柑树,累累硕果压弯了枝头。“再过一段时间,这些无籽沃柑就要成熟了,春节前可进入大家的‘果篮子’。”张小成告诉记者。
  张小成,开州区满口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一名80后小伙子。2017年,当同龄人都热衷于在城市里工作和生活时,他却回到中和镇,扎根在农村这片广阔天地里,种植金秋沙糖橘、无籽沃柑,带动村民走上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回到农村种植柑橘
  “有了这层塑料薄膜,无籽沃柑树就能防寒防冻,有利于果子着色、延长市场供应周期。”张小成一边细心地给无籽沃柑树整理塑料薄膜,一边对记者说。
  张小成是中和镇升平村人,从小在农村长大,后来去城市务工,干过工程、做过餐饮。2017年的一天,他和朋友来到中和镇石河社区和牌楼村附近喂养小龙虾,发现这里有一片田地非常适合栽种柑橘。“这些年在外打拼,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作为农村人,自己的根还是在农村。”张小成说,既然有了种植柑橘的想法,就要将它落到实处。
  说干就干,张小成首先从柑橘品种选择上入手,经过反复考察和向农业专家虚心求教,张小成最终选择了两个品种:金秋沙糖橘、无籽沃柑。
  当年,张小成在中和镇石河社区、牌楼村流转155亩田地,栽种了8000多株金秋沙糖橘、无籽沃柑。当第一批柑橘树苗栽种下去后,张小成的“甜蜜事业”开始拔节而起。 

  政策扶持做大产业
  张小成虽然是一名“农村娃儿”,但长时间在城里工作生活,缺乏农业生产经验,能搞好柑橘种植吗?面对乡亲们的疑问,张小成的回答只有一句话:“有党的富民政策给我撑腰,不怕。”
  坐在开州区满口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办公室里,张小成打开烤火炉,房间里顿时暖和起来。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3年来,柑橘园通过新建果园、有机肥替代化肥等优惠政策,获得了约13万元补贴。去年果园新修了一个300立方米、能容纳75吨水果的冻库,区级相关部门又给予了13万元补贴……
  除了政府补贴的“真金白银”,各级农业部门还组织张小成参加了各种技能培训。2018年12月,张小成参加了为期半个月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去年9月,在市农业农村委的组织下,张小成来到市委党校参加了为期12天的学习培训。通过学习培训,张小成开阔了视野,丰富了资讯,了解到国家出台的各项富民政策,增加了发展现代农业的信心。
  在柑橘种植中,一定会遇到各种技术难题。针对这种情况,区农业农村委、中和镇农业服务中心经常派技术人员上门为张小成提供服务。
  去年,张小成的柑橘园迎来第一次挂果。10月,几千斤金秋砂糖桔成熟上市,在市场上受到“追捧”,只用了十几天时间就销售一空。眼下,无籽沃柑即将成熟,已有多名客户给他打电话预订。
  据张小成预计,2021年他的柑橘园将实现销售收入20余万元。 

  带动村民共同富裕
  今年50岁的建卡贫困户刘本军不但将土地流转给了张小成,还和妻子在柑橘园务工,帮着锄草、施肥、打药、修枝、采果。“前段时间刚修完枝,过几天就要采果了。”刘本军说,去年,他和妻子光是劳务收入就有1.4万元。
  在张小成的柑橘园,像刘本军这样的建卡贫困户还有好几个。有了柑橘园,他们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张小成介绍,柑橘园现在每年支付的土地流转费约8万元、劳务费约9万元。柑橘园进入丰产期后,每年投入的土地流转费和劳务费将达30余万元,村民的收入会更高。
  “下一步,我还将回到自己出生的地方中和镇升平村,继续发展现代农业,并将产业发展与生态旅游产业相结合,带动村民共同致富。”张小成说,他的“甜蜜事业”将翻开新的篇章。